周明春
摘要:如何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学好英语的办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熟练掌握学好英语的基本功。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科学地加以使用,使英语学习不仅是有效劳动,而且是高效劳动。教其适合自身的捕鱼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捕鱼的方法;语音;词汇;语法;阅读
在当代信息化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经常更新的,在学校中的学习不过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既需要一些必要的实际和论方面的知识,但更需要的是形成能独立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不是消极海被动地去掌握,而是可以迅速,正确地找到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并有能力加以探索、鉴别、分析和引用。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效性,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捕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捕鱼的方法。那么如何“授人以渔”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音
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开始学英语,要先学好26个字母、48个音素和语音基础知识。如连读、失去爆破、语调、国际音标等。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单词读音。上课时再进行正音。对句型、课文让学生朗读、分角色读等,反复训练。国际音标的拼读规则事先不必总结,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平时课内外的语音练习,只需示范一下,不必题题讲解,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和总结。这样学生的印象深、记得牢,有利于培养学生过语音关的独立意识。
语音教学是英语初学者的关键阶段。学生对语音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其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对语言的全面掌握。值得注意的是语音课不是语音学课,对初学者尤其是模仿能力很强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语音课不必讲授一些深奥的发音理论、发音部位。要求学生掌握发音要领、口型、舌位等知识,只会加大难度,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通过模仿和操练以及适当的口型矫正就足以使学生掌握一口纯正的语音。
二、词汇
我们在英语学习和教学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在阅读文章时,由于不认识文章中的关键词而往往影响我们理解的准确性。当我们在会话时由于不知道或不记得想要表述的用词时,而往往会处于“atalossforwords”的尴尬境地。可见,词汇在交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大纲要求的词汇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并正确正理解其在语段或语篇中的意思,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分清要求,区别对待,有利于教师在词汇教学上避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既要学好基本词汇以保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又要学到认知词汇以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交际活动的需要。教师在教词汇时,要避免呆板僵硬的灌输,不能只领着学生有口无心地去重复生词,而要注意教学的生动性。注意通过实物、图片、手势、体态、电化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知词汇,注意它的发音和拼写,观察它在句子中的使用。
对生词记忆的好坏取决于强度,也就是取决于一个学生在学习生词时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动机还有有意注意,这就要求教师在词汇教学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英语词汇看起来一个个是那样的枯燥乏味,不少学生感到记忆起来困难,掌握其和法就更困难,以致出现“掉队”现象,但事实上,如果教师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运用思维规律选择教法,帮助学生不断地充实和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强化刺激学生的第二信号系统,达到足够的输入量,学生就可能形成对词或词群的抽象思维和感受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诱导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新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三、语法
语法是掌握英语的一种途径、一种辅助手段。学习语法不是目的,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将掌握语法规则当作最终目的,从而忽略了掌握和运用语言本身。美国著名语言专家Robinnet把英语的语法技能分成两大类:理解能力(receptiveability)和表达能力(productiveability)。说和写是将大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重复使用的表达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提高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理解能力是表达能力的前提和条件,而表达能力的优劣又对理解能力的提高产生正或副的作用。所以在加强培养语感为目的的听读训练的同时,还必须突出提高表达能力的说写训练。能够说出几句英语的人,往往会有一种成功感,会消除顾虑,树信心。然而对于许多中学生来说,学了三、四年英语不一定用英语说过三、四十句话,总是因为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把说当成了一种望尘莫及的事。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把语法规则加以归纳简化,去掉一些不需要的语法规则,然后花少量的时间对这些语法进行集中教学,用余下的时间让学生去说、去读,在语言实践中理解规则、运用规则。这样,学生才不致被语法所吓倒,学生对语法的学习过程也就不会学了就忘,忘了又学的低效重复。
四、阅读
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此,培养阅读能力越来越被广大中学师生所重视。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是为阅读、翻译和写作教学作准备的,后者才是检验英语是否真正为学生所掌握的标准。但同时,阅读又是人们提高听、说、写能力的有力杠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阅读理解首先应搞清词义。一个英语单词往往有多种含义,而它的具体含义只有在句子中才能确定。因此,在文段中确定单词的意思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确定单词的意思首先可以根据它的词类和它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
当然,阅读仅靠记忆单词的意思是远远不够。阅读的过程就是推测、判断、证实和再推测、再判断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及逻辑分析能力,对文段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观点、语气、人物的性格、事实的原由以及文段字里行间暗含的意思进行推测。另外,阅读时,由于有些学生缺乏幽默感,因此对文章中人物的性格、说话口气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品味不出幽默和讽刺的真正含义。当然,阅读还有许多方法和技巧。阅读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在阅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大量的实践,日积月累,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习过程的真正动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部动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乐于学、刻苦钻研,并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将其作为一种负担。同时,我们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巧妙运用激励性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其适合自身的捕鱼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2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