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主动脉顺应性改变及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升主动脉顺应性改变及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冠心病诊断“金标准”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这种检查有创、费用相对较高,部分病人难以接受。因此,动脉粥样硬化的无创检测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动脉顺应性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是主要研究方向。动脉顺应性又称动脉弹性,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它取决于动脉腔径大小和管壁硬度或可扩张性。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血小板聚集、白细胞粘附和血栓形成。内皮功能障碍是指血管内皮细胞松弛和收缩因子间、促凝和抗凝因子间以及生长抑制和生长促进因子间的失衡。动脉顺应性改变和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可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动脉顺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而内皮细胞功能的损害往往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始动环节。本研究评价入组病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顺应性的改变,并与患者冠脉造影的结果做对比,分析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患者内皮功能和动脉顺应性的差异,探讨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及动脉弹性改变对于冠脉病变的预测和诊断价值。同时通过对获取指标的分析研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与动脉弹性改变的相关关系。对象与方法:1.选取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92例患者。2.入组病例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分别为男性58.3±9.7岁,女性56.0±9.6岁。3.将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与冠脉正常组,对入组病例测量升主动脉僵硬度指数β及动脉扩张性D,以及组织多普勒(DTI)速度模式下S波、E波和A波的速度(Sao.Eao.Aao);同时留取外周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1.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浆vWF值逐渐增大[冠脉正常组(61.55±59.55)% vs.单支病变组(97.40±44.65)% vs.多支病变组(140.89±93.26)%,p=0.005];升动脉扩张性D则表现病变组低于正常组[ (35.30±24.65)×10-4cm2/dyn vs. (15.30±8.40)×10-4cm2/dyn vs. (15.61±12.42)×10-4cm2/dyn,p=0.001];升主动脉僵硬度指数β逐渐增大[ (13.81±7.34) vs.(18.84±11.43) vs. (22.08±15.87),p=0.001]。2. DTI速度模式下s波、E波的速度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有逐渐减小的趋势:Sao[冠脉正常组(0.10±0.28) m/s vs.单支病变组(0.08±0.13)m/s vs.多支病变组(0.08±0.02)m/s,p=0.012];Eao[(0.07±0.02)m/s vs. (0.05±0.01)m/s vs. (0.05±0.01)m/s,p=0.001]。而A波的速度则无变化。3. vWF值与升主动脉扩张性D呈负相关关系( r= -0.880,p=0.001),与僵硬度β正相关(r= 0.634,p=0.003)。4. Sao)、Eao与升主动脉扩张性D及僵硬度β均有相关性,而Aao与上述二者无相关性(p>0.05)。结论:1.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升主动脉弹性降低即动脉扩张性降低、僵硬度指数升高;血浆vWF值增高。这说明动脉顺应性降低和内皮功能障碍与冠脉病变程度呈平行关系。2. DTI速度模式下升主动脉前壁S波、A波速度下降,这种超声直接组织成像的结果与由公式计算出的动脉弹性变化趋势一致,因此推测S波、A波速度也可作为临床检测动脉弹性的指标。3. vWF值与升主动脉扩张性D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僵硬度β正相关。表明动脉顺应性降低和内皮功能障碍这两种病理变化过程密切相关。4. Sao、Eao与升主动脉扩张性D及僵硬度β均有相关性,为将DTI技术应用于动脉弹性的临床检测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对照及缩写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一 动脉粥样硬化无创性检测的相关指标及其方法概述
  • 二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三 血管亚临床病变的无创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导师评语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流式微球技术检测血浆vWF抗原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0(01)
    • [2].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病患者血浆vWF水平的影响[J]. 肝脏 2017(04)
    • [3].螺旋藻激酶对内皮细胞分泌vWF的影响[J]. 国医论坛 2015(03)
    • [4].vWF、PAI-1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4(14)
    • [5].脑血栓形成患者抗心磷脂抗体与VWF因子抗原的关系[J]. 广东医学 2013(12)
    • [6].冷沉淀融化后不同放置时间FⅧ和vW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16)
    • [7].前列地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vWF和PAI-1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2(02)
    • [8].脑梗死患者血浆vWF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安徽医药 2011(02)
    • [9].vW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发病的关系[J].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02)
    • [10].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血脂及vWF因子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3)
    • [11].不同剂量普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血脂及vWF因子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20)
    • [12].vWF及hs-CRP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关系[J]. 广东医学 2008(11)
    • [13].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vWF与血清VEGF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6)
    • [14].超短波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VEGF、vWF水平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20(20)
    • [15].普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心绞痛患者血浆vWF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2)
    • [16].内含肽介导三段vWF基因真核细胞转移的翻译后连接及其功能性多聚体形成[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1(01)
    • [17].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患者vWF及hs-CRP的影响[J]. 甘肃中医 2008(06)
    • [18].祛瘀活血中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管功能、ET-1、vWF及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9(12)
    • [19].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WF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2(12)
    • [20].血浆vWF与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关系[J]. 山东医药 2010(52)
    • [21].脑梗死患者血液vWF和VEGF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8(03)
    • [22].针对影响因素细化的vWF抗原与活性检测参考范围的建立[J]. 中国输血杂志 2017(07)
    • [23].vWF与冠心病的关系[J]. 中外医疗 2011(09)
    • [24].参麦汤对糖耐量异常大鼠血清PAI-1及vWF水平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6)
    • [25].VWF检测指导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 2015(11)
    • [26].健心颗粒对1级高血压病患者vWF的影响[J]. 福建中医药 2012(01)
    • [27].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后血浆ET-1、vWF水平的初步探讨[J]. 重庆医学 2012(23)
    • [28].vWF因子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J]. 中国微循环 2008(02)
    • [29].纳洛酮对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vWF水平影响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08)
    • [30].VEGF和vWF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探讨[J]. 西南国防医药 2014(08)

    标签:;  ;  ;  ;  ;  

    升主动脉顺应性改变及vWF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