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

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

论文摘要

拿破仑时代,法国哲学家特拉西提出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之后,西方学者和马克主义理论家都对意识形态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发展,提出了丰富甚至对立的内涵。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升级,意识形态成为东西方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社会许多知识分子开始鼓吹“意识形态终结”理论:从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到熊彼特的“趋同论”;从尼克松的“不战而胜”到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和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这些所谓的“意识形态终结”理论,具有其隐蔽性、欺骗性和迷惑性,是为了掩盖西方发达国家侵略、扩张政策的面纱,是为了“西化”、“分化”社会主义国家、弱化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所以本文要揭示“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实质,对其进行批判,并提出中国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应对以适应新的形势。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矛盾性、综合性和动态性,人们对“意识形态的终结”理论的感知和认识,总体上可以说仍处于“初级阶段”。关于“意识形态”的定义、界定范围和“意识形态是否应该终结”,中外学者都已有几十年的争论和论述。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并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对当前受到普遍关注的关于“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终结”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为目前中国人的“信仰危机”、意识形态方面的迷茫提出某些解决之道。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终结·冲突——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概述
  • 1.1 意识形态的内涵与演变
  • 1.1.1 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
  • 1.1.2 西方学者对意识形态的论述
  • 1.1.3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意识形态
  • 1.2 意识形态的终结
  • 1.2.1 时代背景:社会主义运动的冲击
  • 1.2.2 贝尔视野中的意识形态
  • 1.2.3 核心内容
  • 1.3 趋同论
  • 1.3.1 时代背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改良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 1.3.2 趋同的含义
  • 1.3.3 主要内容
  • 1.4 历史的终结
  • 1.4.1 时代背景:冷战结束
  • 1.4.2 核心内容
  • 1.5 文明的冲突
  • 1.5.1 时代背景:重塑西方的敌对力量
  • 1.5.2 亨廷顿视野中文明及文明冲突的含义
  • 1.5.3 核心内容
  • 1.6 民主和平论
  • 1.6.1 时代背景:西方国家的“和平”相处
  • 1.6.2 核心论点
  • 1.6.3 理论依据
  • 第二章 差异·渗透——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背景透析
  • 2.1 中西传统价值观的差异与碰撞
  • 2.1.1 基督教的世俗化与儒教的理想化
  • 2.1.2 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对立
  • 2.2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 2.2.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2.2.2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2.3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 2.4 中国改革开放及市场经济发展
  • 2.4.1 中国经济状况的变化
  • 2.4.2 中国价值观的多元化
  • 2.4.3 中国意识形态的多样化
  • 第三章 西化·遏制——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实质
  • 3.1 西方中心论
  • 3.1.1 西方文化霸权
  • 3.1.2 西方的平等和自由制度是最好的民主制度形式
  • 3.1.3 社会主义正趋同于日益成熟、完善的资本主义制度
  • 3.1.4 结论
  • 3.2 社会主义失败论
  • 3.2.1 自由、民主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终结阶段和形式
  • 3.2.2 诬蔑社会主义
  • 3.2.3 鼓吹中国威胁论
  • 3.2.4 结论
  • 3.3 和平演变中国
  • 3.3.1 实现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
  • 3.3.2 遏制中国的发展
  • 3.3.3 改变中国的政权性质
  • 3.3.4 结论
  • 第四章 坚信·发展——中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应对
  • 4.1 意识形态终结理论的负面影响
  • 4.1.1 淡化“意识形态”之风抬头
  • 4.1.2 社会主义必然失败的悲观情绪出现
  • 4.2 意识形态不可能终结
  • 4.2.1 意识形态存在的必然性
  • 4.2.2 正确看待意识形态的地位
  • 4.3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4.3.1 正确处理好意识形态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 4.3.2 坚持科学发展观
  • 4.3.3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4.4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4.4.1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4.4.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4.4.3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4.4.4 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
  • 4.5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 4.5.1 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 4.5.2 深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 4.6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历史经验与现实镜鉴[J]. 山东社会科学 2019(12)
    • [2].政治引领和文化引领: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两条进路[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研究综述[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01)
    • [4].为什么意识形态家使一切本末倒置——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考察[J]. 理论界 2019(12)
    • [5].边疆民族地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及其建构[J]. 百色学院学报 2019(06)
    • [6].意识形态社会化的三种形态:知识、价值观、制度[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0(01)
    • [7].新意识形态语境下社教栏目创新创优策略[J]. 记者摇篮 2020(02)
    • [8].主流意识形态在高职学生中的宣传效果及对策[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9].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新格局——基于本土化治理理论的视角[J]. 学习与探索 2020(02)
    • [10].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探析[J]. 理论视野 2020(01)
    • [11].以系统工程推进意识形态管理制度化[J]. 理论视野 2020(01)
    • [12].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国内研究回顾与展望[J]. 领导科学论坛 2020(07)
    • [13].以制度完善促意识形态社会功能的发挥[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4].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生活化传播的路径探析[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0(05)
    • [15].探析政治哲学视野下意识形态领导权[J]. 知与行 2020(01)
    • [16].“历史”对话“现实”:“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递嬗谱系及其当代建构[J]. 理论导刊 2020(06)
    • [17].高校学生党组织引领主流意识形态的策略建构[J]. 教育现代化 2020(04)
    • [1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逻辑、现实困境及提升路径[J]. 实事求是 2020(03)
    • [19].扛起防范意识形态风险的时代重任[J]. 新湘评论 2020(12)
    • [20].碎片化传播环境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建设研究[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07)
    • [21].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J]. 法制与社会 2020(20)
    • [22].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逻辑——基于一种结构性视角的分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20(04)
    • [23].透视美化“996话语”的意识形态幻象[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4].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25)
    • [25].“意识形态”概念流变考梳[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20(05)
    • [26].“制度与生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内在逻辑[J]. 学习与探索 2020(09)
    • [27].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美国意识形态操作机制及其内在困局[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13)
    • [28].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逻辑与引领[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8)
    • [29].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05)
    • [30].分析意识形态在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 科技风 2019(03)

    标签:;  ;  ;  ;  ;  

    意识形态终结理论批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