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诗学研究

德里达诗学研究

论文摘要

把德里达的思想作为一个诗学体系建构是一个既艰难又有积极意义的课题。德里达在深切的伦理关注中,批判作为西方文化核心的逻格斯中心主义,揭露逻格斯思维模式影响下诗学局限性,在语言的自由延异和诗性的自由想象之间找到了连接点,把西方文化、语言和诗学统一起来考察。第一章总结德里达分析的传统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基本原则——逻格斯中心主义的若干二元对立预设:言说优于文字、在场代替“不在场”、先验的主体、本体的先天性、镜式表达过程,及其汇集自己的“文字学”的过程。解构展示了基于二元对立的文本如何既违反了排他性原则又违反了优先性原则。德里达把书面文本扩大到各种二元对立的制度化社会文化规则系统,就是要划清符号的运用同实际存在的事物、真理价值体系之间的界限,并指出它们之间的永远不可克服的差异,而为人类文化新的创造提供更多契机。只有使思想运动不断填入“异质”因素,才能使人类思想不断地“延异”与更新。“延异”不同于“扬弃”,维持了一个行为与这一行为的状态之间的矛盾,揭示了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上的语言思维模式及其概念体系的局限。文字学就是要研究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为人类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可能差异结构,重现被传统思想家所掩盖的人类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本质。第二章研究逻格斯思维模式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领域的体现:在理论领域,文学定义不断被形而上学化,以不同形式的表达主义重复逻格斯思维模式。在创作领域,文学家在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规约下不断追求自由。索绪尔语言学从根本上破坏了表达主义文学观念和批评观念的根基。德里达在语言无限延异和诗的想象、自由的人类必然性之间找到了连接点。解构既赋予“诗性”以某种力量,反过来又赋予自身诗性气质。第三章探讨解构主义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回顾和总结。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危机不在于创作者个人的无能,而在于传统语言“不再赋予力量”的特征。现代主义的艺术写作实践总是倾向于通过质疑作为中心的逻格斯以实现对传统意义观的解构的,并将重点从所指之链转移到能指之链。第四章,考察德里达对文学本质的看法。德里达发现把“文学”理解为一种建制是因为传统往往把“什么是文学”的问题归结为文学之外的某种逻格斯外化表达。德里达揭示了文学既召唤复活文学传统制度又颠覆逻格斯强加给它的游戏规则,是一种具有双重特性的活动:既是一种行为,又是一种建制;既是一个事件,又是一种法则。笔者认为,文学只能是个体在特定关系中的临时的审美建制。第五章从本质论探讨转入认识论探讨。伽达默尔完成“阐释学的哲学本体论转折”。深层阐释学证明阐释不仅一般地受语言的支配,而且也受种种抑制力量的支配。德里达的阐释活动批判接受了伽达默尔的生存本体论与自由创作本体论观念,成为后现代社会文化条件下具有高度自律性的个人自由创作的思想动力,也为文学艺术批评和美学理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编 渊源论
  • 第一章 德里达对逻格斯诗学之哲学基础的批判
  • 一、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语音中心主义
  • 二、德里达文字学的基本思路与目的
  • 三、德里达对逻格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的批判
  • 四、德里达解构理论的价值取向
  • 第二章 德里达对逻格斯诗学的批判
  • 一、古典哲学对文学权利的剥夺
  • 二、逻格斯诗学重要表现形态:表达主义
  • 三、逻格斯中心主义思维模式对西方文学精神传统影响
  • 四、“解构”诗学建立的条件和基础
  • 第三章 欧洲现代主义文学语言观对德里达的影响
  • 一、欧洲现代文学创作中的语言危机意识
  • 二、法国现代文学对解构理论的直接贡献
  • 三、德里达对欧洲现代文学语言反思的理论总结
  • 第二编 本体论
  • 第四章 解构与文学本质论
  • 一、文学本质是一种建制
  • 二、文学创作是一种活动
  • 三、文本之外,别无他物
  • 第五章 解构与文学认识论
  • 一、传统文学认识论模式存在的问题
  • 二、本体论阐释学所作的理论准备
  • 三、德里达对伽达默尔阐释学的清理
  • 第六章 解构与批评论
  • 一、解构批评的立足点
  • 二、解构批评的文本策略
  • 三、解构批评的目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
  • 四、解构批评的效应
  • 第三编 价值论
  • 第七章 解构艺术论与解构的美学向度
  • 一、梵高的“鞋”与绘画的“真理”
  • 二、对海德格尔艺术真理观的批判
  • 三、“框架”逻辑与康德的美学
  • 四、传统艺术真理观的消解
  • 五、解构的审美自由特征
  • 第八章 解构的宗教伦理向度
  • 一、后现代伦理中的“他者”
  • 二、德里达对弥赛亚主义的批判与对弥赛亚性的诉求
  • 三、当代文化视野下文学对弥赛亚性的诉求
  • 副编
  • 第九章 《荒原》:现代派文学对解构的体现
  • 一、风信子:欲望的伦理
  • 二、荒原:二元对立的消融
  • 三、分殊化困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作为写作事件的后理论——论从德里达到后理论的学理进路[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德里达的幽灵:走向全球人文的建构[J]. 探索与争鸣 2018(06)
    • [3].读《德里达传》的几点思考[J]. 中国美学研究 2014(02)
    • [4].德里达的“新国际”思想[J]. 哲学研究 2013(09)
    • [5].探析德里达之“异延”[J]. 青年文学家 2013(30)
    • [6].德里达的信仰[J]. 哲学动态 2015(02)
    • [7].德里达的宗教——神学与解构[J].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13(02)
    • [8].德里达解构理论之“延异”术语浅析[J]. 青年文学家 2012(26)
    • [9].德里达翻译观的浪漫解读[J]. 作家 2008(20)
    • [10].晚期的德里达[J]. 外国文学评论 2008(01)
    • [11].德里达的解构之旅——张正平教授访谈录[J]. 中国图书评论 2015(10)
    • [12].德里达解构思维方式批判[J]. 文艺理论研究 2013(06)
    • [13].德里达的文学解构论[J]. 美与时代(下) 2013(09)
    • [14].以解构的方式捍卫马克思——论德里达对马克思的新解释[J]. 教学与研究 2009(04)
    • [15].走近大师德里达[J]. 全国新书目 2008(19)
    • [16].原初场景与动物处境——德里达论动物问题[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9(02)
    • [17].德里达的艺术空间——陶醉于不可能性[J]. 哲学动态 2010(06)
    • [18].绝境:解构的向死而生——德里达后期思想的要义[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19].浅析德里达视野中的“书写”[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0].也论德里达的《什么是‘确当的’翻译?》[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1].解构的“幽灵”——析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J]. 文史博览(理论) 2014(12)
    • [22].德里达的意义观和文本理论[J]. 大众文艺 2015(14)
    • [23].从德里达之“好客”解读师生关系[J]. 教书育人 2014(02)
    • [24].从非哲学基点对哲学的发问——论德里达解构中的的真理与意义[J]. 文教资料 2009(06)
    • [25].德里达解构思想探源[J]. 前沿 2012(05)
    • [26].德里达晚年思想的政治哲学转向[J]. 江海学刊 2010(06)
    • [27].“签名”的文字游戏与解构的力量——论德里达的《独立宣言》[J]. 文艺理论研究 2009(01)
    • [28].论德里达的解构运作[J]. 南京社会科学 2009(12)
    • [29].文艺批评视阈中的德里达及其来路[J]. 艺术研究 2019(04)
    • [30].德里达对体育运动的解构[J]. 才智 2018(25)

    标签:;  ;  ;  ;  ;  ;  ;  ;  

    德里达诗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