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泥沙吸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峡库区,泥沙,磷,吸附
泥沙吸附论文文献综述
李旺,李振亮,祖波[1](2018)在《叁峡库区泥沙对磷的吸附试验及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峡库区长寿段、忠县段、奉节段泥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泥沙对磷的吸附存在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快速反应基本都在前5 h,随后水中磷酸盐浓度下降速度逐渐变缓,12 h后基本可达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与液相磷平衡质量浓度成正比,且在液相磷平衡质量浓度较低时上升较快。Langmuir及Tempkin模型对等温吸附过程的拟合优于Freundlich模型,等温模型参数随着泥沙浓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大,叁地区泥沙对磷的吸附速率增大;但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减少。长寿、忠县、奉节叁个地区的泥沙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特性,考虑是由于其理化特性的差异而引起。(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3期)
应一梅,辛银平,李海华[2](2018)在《动水条件下泥沙吸附砷污染物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水少沙多,是典型的高含沙河流。实验模拟黄河自然流动状态下泥沙对砷污染物的吸附,利用环形水槽开展动水条件下泥沙吸附砷污染物规律研究,考察了含沙量、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泥沙对砷的吸附很快。当初始浓度为0.05mg/L、0.5mg/L时,吸附平衡分别为300s、60s,去除率分别为83%、90%;(2)含沙量越小,单位质量泥沙对砷的吸附量越大;初始浓度越高,单位质量泥沙吸附量越高。(4)水体中的砷含量随时间呈幂函数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9期)
李旺,祖波,李振亮,王军[3](2018)在《泥沙对磷的吸附及解吸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磷在泥沙中的吸附及解吸研究作了总结,主要从泥沙吸附机制、数学模拟在吸附及解吸中的应用、磷在泥沙中吸附及解吸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泥沙与磷的相互关系,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肖洋,沈菲,成浩科[4](2018)在《泥沙吸附磷前后Zeta电位变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长江南京段、淮河蚌埠段以及甬江口3种来源不同的细颗粒泥沙,通过泥沙对磷的等温平衡吸附试验,研究细颗粒泥沙吸附磷前后Zeta电位的变化。结果表明:泥沙的Zeta电位绝对值随着单位质量泥沙对固相磷的平衡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泥沙稳定性增强,不易絮凝;泥沙的Zeta电位绝对值变化量与单位质量泥沙对固相磷的平衡吸附量呈正比关系,对于不同来源的泥沙,单位质量泥沙对固相磷的平衡吸附量增量相同时,Zeta电位绝对值的增幅不同,甬江泥沙增幅最大,淮河泥沙次之,长江泥沙最小;Zeta电位绝对值相对变化量与固相磷相对吸附量呈正比,甬江泥沙Zeta电位绝对值相对变化量对固相磷相对吸附量变化的敏感度更高,长江与淮河泥沙的敏感度相近。(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8年03期)
姚玲爱,赵学敏,马千里,梁荣昌,夏北成[5](2018)在《台风强降雨输入水源水库悬浮泥沙的氮磷吸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台风强降雨后输入水源水库的悬浮泥沙对水体氮磷的吸附特性,本文于2015年10月强台风"彩虹"登陆粤西期间,采集高州水库原水和表层沉积物泥沙样品,模拟悬浮泥沙对氮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对比分析不同粒径和不同含量悬浮泥沙对磷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高州水库悬浮泥沙不具有明显的氮吸附动力学特性,对磷的吸附动力学平衡时间为10 h;泥沙粒径小于0.25 mm时,对磷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泥沙粒径的减小而增大;泥沙含量在0.2~2.0 kg·m-3时,对磷的平衡吸附量随着泥沙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悬浮泥沙对磷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模型,最大吸附量随泥沙粒径的减小而增大,随泥沙含量的增大而增大,悬浮泥沙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0.073~1.776 mg·g~(-1).台风强降雨作用导致高州水库水体悬浮泥沙含量增大,促进对磷营养盐的吸附作用,对高州水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陈萌,吴志强[6](2018)在《泥沙粒径对铜离子吸附贡献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排放到河道中,通过河道底泥的吸附作用,不断累积到底泥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研究河涌底泥重金属吸附特性,对于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具有科学意义和现实价值。该文通过研究泥沙粒径对底泥吸附铜离子的影响规律,分析泥沙粒径对于铜离子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泥沙对铜离子吸附速率的贡献率随之增大,粗颗粒泥沙的吸附速度要比细颗粒泥沙的迅速的多;而随着粒径的增大,泥沙对铜离子吸附量的贡献率随之减小,细颗粒泥沙的吸附量则远大于粗颗粒泥沙。(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1期)
陈益山[7](2017)在《细颗粒泥沙生物膜生长及对吸附与解吸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在各种天然水体中。泥沙在水生态系统中为微生物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基底条件。微生物代谢产物分泌胞外聚合物,在泥沙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的形成一方面改变了原有泥沙的物理性质及其力学运动规律,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水体中污染、营养等物质的吸附降解特征。已有工作对长膜泥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泥沙表面生长生物膜后对泥沙颗粒原有的形貌特征(絮体密度、粒径级配)、运动特性(沉降速度、流变特性)、输移特性(起动流速)以及床面形态(输沙率、粗糙度)等的影响,对长膜泥沙的生长及其吸附解吸化学特性和环境效应研究相对较少,对长膜泥沙自身生长的定量描述也相对缺乏,这些也是泥沙与水生态环境领域所关注的重要内容。论文研究泥沙表面生物膜生长动力学模型、长膜泥沙群落多样性和吸附解吸特性等叁个方面。对生物膜生长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以天然泥沙颗粒为基底进行生物膜培养实验,着重研究泥沙表面生物膜的生长过程。模型采用生物烧失量作为变量,考虑了不同水流速度和泥沙粒径对生物膜形成和生长的影响,并从经典的生物膜生长理论出发,建立了长膜泥沙生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泥沙表面生物膜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变化与泥沙基底的粒径和水流速度有密切关系,泥沙粒径越细,水流速度越小,生物量越多,建立的生物膜生长动力学模型中能够很好的反映和模拟这些规律。对长膜泥沙群落多样性的研究,通过最新的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来得到长膜泥沙的细菌群落关系。群落多样性分析包括基础多样性分析(多样性指数、分类学分析等)和高级多样性分析(Veen图、样本聚类树、PCA分析等)。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能很好的反映不同条件下的生物膜中的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并揭示泥沙粒径和水流速度对多样性的影响,为生物膜的环境影响打下基础。对泥沙生物膜生长后吸附特性的改变研究,以硝酸铜、磷酸二氢钾溶液为吸附剂,进行不同生物膜生长阶段的室内静态吸附实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膜生长后长膜泥沙对磷的吸附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由于干净沙本身对铜的吸附能力非常强,生物膜的生长对泥沙颗粒吸附铜起了少量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17-11-01)
屈伸,张伟锋,杨少东,张栋良,王丽萍[8](2018)在《不同“水梦”无机吸附剂对黄河水泥沙吸附影响与适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寻求一种新的黄河水沙分离技术,从而发展黄河水滴灌技术,降低滴灌成本。【方法】根据自主研制的4种高性能"水梦"无机吸附剂的高效吸附特性,采用人工模拟配置不同含沙量的黄河水的烧杯静态吸附试验的方法,开展了不同吸附剂及投放量对泥沙、养分、微生物的吸附效果和水温对于吸附剂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从而筛选出适宜的吸附剂类型及不同含沙量下水沙分离的适宜投放量。【结果】(1)在低含沙量(2~3 kg/m~3)水平下,吸附剂CS-001吸附效果最好,其适宜投剂量为0.04 kg/m~3;(2)而在高含沙量(10~15 kg/m~3)水平下,吸附剂CS-005吸附效果最好,适宜投剂量为0.08~0.12 kg/m~3;(3)温度对泥沙沉降速率有影响,吸附剂CS-001在温度为20℃条件下吸附效果更好,沉降速率更快;(4)CS-001吸附剂对于对黄河水中COD和总氮、总磷含量也有降低的效果,对于防止滴灌微生物堵塞有积极作用。【结论】综合考虑,黄河水滴灌泥沙处理中,以CS-001吸附剂为宜。(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张潆元[9](2017)在《叁峡库区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水库运行以来,库区流速降低,营养盐增加,导致生态环境系统恶化,支流河段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与泥沙有着很强的亲和力,泥沙磷吸附解吸所产生的"源"、"汇"效应对叁峡库区富营养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叁峡库区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规律,对于叁峡富营养化的防控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针对当前本底吸附污染物清洗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通过研究不同浓度盐酸对于本底吸附污染物的清洗效果及泥沙基体结构变化,确定最优的洗沙预处理盐酸浓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子控制变量实验,分别研究了扰动强度、反应温度、泥沙浓度、初始pH值等因素对泥沙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泥沙预处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盐酸清洗后,泥沙对磷的平衡吸附量各不相同,微观形貌及表面特征也发生改变;天然泥沙表面有本底吸附物质聚集、架桥形成的孔隙结构,盐酸清洗后,泥沙表面孔隙中的污染物释放,比表面积增加,但浓度超过1 mol/L的盐酸对泥沙基体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泥沙颗粒上的本底吸附磷、钙及有机质在盐酸浓度为0.5 mol/L时,基本得到去除;综合分析可得,0.5 mol/L盐酸对泥沙上本底吸附物质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且对泥沙基体几乎没有影响,是吸附实验中泥沙的预处理时最佳的盐酸浓度。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实验研究表明:(1)泥沙对磷的吸附过程较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开始时吸附的速率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速率逐渐减小;饱和吸附磷的污染泥沙对磷的解吸动力学过程也分为快、慢两个阶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2)Langmuir方程能更好的描述泥沙对磷的等温吸附行为,随着扰动强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以及泥沙浓度的减少,吸附方程中最大吸附量(Qm)增加;吸附过程中△G°<0、△H°>0以及△S°>0,说明泥沙对磷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过程中熵增加。(3)水体扰动对磷的吸附有显着影响,扰动强度越大,泥沙对磷的吸附量越大,吸附达到平衡时,250 r/min扰动强度下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吸附量是静置条件下的1.39倍;在中、强度的扰动下,污染泥沙对磷的解吸随着扰动强度增强而增加,但当扰动强度较小时(如100 r/min),泥沙对磷解吸量与静置时相近,说明泥沙上磷的吸附有一定的稳定性。(4)溶液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当温度由8 ℃升高至35 ℃时,泥沙对磷的最大吸附量相应地由0.142 mg/g增加至0.207 mg/g,增加了 1.45倍;升高温度更大地促进了污染泥沙对磷的解吸,当温度由8 ℃升至35 ℃时,最大解吸量分别为0.128 mg/g与0.198 mg/g,增加了 1.54倍。(5)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吸附量减少,单位污染泥沙对磷的解吸量同样减少,表现出"固体浓度效应",但泥沙对水体磷浓度的影响增强。(6)随着溶液初始pH值增加,单位质量泥沙对磷的吸附量呈"U"型变化趋势,中性时泥沙对磷的吸附量达到最小值,酸性及碱性条件均能促进泥沙对磷的吸附。污染泥沙中磷在中性条件下解吸量最少,碱性溶液中的解吸最为显着,当pH=12时,解吸量已经达到0.284 mg/g,是pH=7时的2.9倍。(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7-05-01)
秦宇,王紫薇,韩超[10](2017)在《悬移质泥沙粒径对磷吸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河流中泥沙运动对于磷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针对粉粒粘粒混合物(≤0.038mm)、粉粒(0.038~0.075 mm)、极细沙(0.075~0.15 mm)、细沙(0.15~0.25 mm)四种泥沙粒径等级,运用循环流明渠模型,研究泥沙粒径变化对磷吸附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四种不同粒径泥沙均在3 h内完成吸附平衡,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泥沙饱和吸附量分别是:细沙为0.1 mg/g、极细沙为0.05 mg/g、粉粒为0.09 mg/g、粉粒粘粒混合物为0.13 mg/g,粉粒粘粒混合物的吸附速率最快,其最大吸附速率达到0.6 mg/(g·h)。除细沙外,其他叁种粒径呈现粒级越小则吸附能力越强的规律。细沙由于内部孔隙较大,存在孔隙填充吸附,吸附特性与粉粒类似。(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07期)
泥沙吸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河水少沙多,是典型的高含沙河流。实验模拟黄河自然流动状态下泥沙对砷污染物的吸附,利用环形水槽开展动水条件下泥沙吸附砷污染物规律研究,考察了含沙量、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泥沙对砷的吸附很快。当初始浓度为0.05mg/L、0.5mg/L时,吸附平衡分别为300s、60s,去除率分别为83%、90%;(2)含沙量越小,单位质量泥沙对砷的吸附量越大;初始浓度越高,单位质量泥沙吸附量越高。(4)水体中的砷含量随时间呈幂函数下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泥沙吸附论文参考文献
[1].李旺,李振亮,祖波.叁峡库区泥沙对磷的吸附试验及模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2].应一梅,辛银平,李海华.动水条件下泥沙吸附砷污染物规律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3].李旺,祖波,李振亮,王军.泥沙对磷的吸附及解吸研究进展[J].环境保护科学.2018
[4].肖洋,沈菲,成浩科.泥沙吸附磷前后Zeta电位变化试验[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8
[5].姚玲爱,赵学敏,马千里,梁荣昌,夏北成.台风强降雨输入水源水库悬浮泥沙的氮磷吸附特性[J].环境科学.2018
[6].陈萌,吴志强.泥沙粒径对铜离子吸附贡献率的影响研究[J].广东水利水电.2018
[7].陈益山.细颗粒泥沙生物膜生长及对吸附与解吸影响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7
[8].屈伸,张伟锋,杨少东,张栋良,王丽萍.不同“水梦”无机吸附剂对黄河水泥沙吸附影响与适用性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8
[9].张潆元.叁峡库区泥沙对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10].秦宇,王紫薇,韩超.悬移质泥沙粒径对磷吸附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