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

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利率和汇率剧烈波动的异常经济环境下,衍生金融工具作为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逐渐发展起来。到21世纪初,由以次贷为抵押的各种债券及其信用衍生品的滥用引起的次贷危机爆发,并扩展为全球金融危机。至此,衍生金融工具为应对经济危机而受到赞誉,也为带来金融危机而受到谴责。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敲响了警钟,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应该发挥的监督作用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就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审计准则进行研究,通过搜集金融危机后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最新修订成果、金融危机前的相关资料,以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内外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其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动,为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体系、提高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实务能力提供建议,进一步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首先,文章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其他国家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计量模型、风险评估模型、公司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决策依据、自愿披露的因素、工矿公司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因素等方面。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相关的计量、列报、披露、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相关的风险评估和监管等方面。之后,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文章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基础即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并对衍生金融工具审计本身进行了阐述。具体而言,比较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在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发展状况;介绍了至2011年3月,IASB、FASB和中国财政部颁布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及IAASB、PCAOB和中国财政部颁布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并比较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在不同制定主体下的差异;以“金融危机”为分界点,将不同制定主体下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在金融危机后的修订与在金融危机前的准则进行了纵向比较。基于此,本文提出金融危机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方向;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不足及其今后的修订趋势;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的不足,并从风险意识、特殊技术和知识、审计的关键环节等方面提出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修订应关注的内容。最后,文章根据金融危机中衍生金融工具暴露出来的相关问题,对我国今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要求、会计准则的修订、审计准则的修订三个方面,提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质量急需提高的必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方法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一些说明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关于本文选择对象的说明
  • 第五节 概念界定
  • 第六节 创新点
  • 第二章 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
  •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 第二节 金融危机前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
  • 一、美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
  •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
  • 第三节 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
  • 一、美国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所的变动
  •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及其交易所的变动
  • 第四节 比较分析
  • 一、中美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的比较
  • 二、金融危机前后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的比较
  • 三、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方向的预测
  • 第三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演变
  • 第一节 金融危机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 一、定义
  • 二、确认
  • 三、计量
  • 四、披露
  •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
  • 一、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
  • 二、美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
  • 三、中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
  • 第三节 比较分析
  • 一、不同国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比较
  • 二、金融危机前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比较
  • 三、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 第四章 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的比较
  • 第一节 金融危机前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比较
  • 一、衍生工具及活动
  • 二、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审计师的责任
  • 三、对经营活动的了解
  • 四、主要财务风险
  • 五、列报认定
  • 六、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
  • 七、实质性程序
  • 八、与认定相关的实质性程序
  • 九、对套期活动的额外考虑
  • 十、管理层声明、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
  • 十一、比较分析
  •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比较
  • 一、金融危机后国际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的修订
  • 二、金融危机后美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的修订
  • 三、金融危机后中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的修订
  • 四、比较分析
  • 第三节 启示
  • 第五章 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必要性
  • 一、衍生金融工具自身的发展趋势
  •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
  • 三、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的修订
  • 第二节 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建议
  • 一、完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
  • 二、提高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实务能力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局限性
  • 第三节 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衍生金融工具应用问题及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1)
    • [2].衍生金融工具在商业银行中发展的分析研究[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1)
    • [3].浅析商业银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内部控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11)
    • [4].衍生金融工具复杂性、信息化水平与审计收费[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5].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问题及相应对策[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6].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杭州银行为例[J]. 西部皮革 2020(16)
    • [7].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法[J]. 财会学习 2019(16)
    • [8].衍生金融工具审计风险及有效控制研究[J]. 商讯 2019(24)
    • [9].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思考与探讨[J]. 经贸实践 2017(24)
    • [10].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 2018(01)
    • [11].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相关问题研究[J]. 经贸实践 2016(14)
    • [12].上市公司财务压力与衍生金融工具运用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 2017(01)
    • [13].基于国际视野的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探索[J]. 商场现代化 2017(01)
    • [14].浅析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模式[J]. 中国高新区 2017(10)
    • [15].书讯[J]. 金融博览(财富) 2017(07)
    • [16].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及对策讨论[J]. 中国商论 2017(16)
    • [17].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7(07)
    • [18].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与管理 2017(04)
    • [19].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J]. 中外企业家 2017(18)
    • [20].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更高吗?[J]. 当代财经 2017(10)
    • [21].企业财务管理中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之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7(29)
    • [22].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6(02)
    • [23].我国企业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15(24)
    • [24].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及其风险探究[J]. 财会学习 2016(01)
    • [25].浅析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J]. 知识经济 2016(04)
    • [26].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监管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5(29)
    • [27].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02)
    • [28].企业财务管理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探究[J]. 时代金融 2016(05)
    • [29].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问题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6)
    • [30].浅谈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会计[J]. 民营科技 2016(06)

    标签:;  ;  ;  ;  

    衍生金融工具准则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