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目前,我国初中教育正处于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和重要阶段,学生和家长对初中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关心教育过程中的初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分析影响初中教师心理的各方面因素,缓解初中教师压力,对于推进新课改、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都非常有必要。本研究采用“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和“中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对柳州市3所初中的272名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探讨了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柳州市初中教师的SCL-90量表的测查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都达到了非常显著水平(P<. 001),这说明,柳州市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柳州市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属于轻度症状,达到中等严重程度以上的检出率为29.4%,这说明,部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心理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意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SCL-90量表得分结果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教师的心理问题在性别、是否重点校、重点班、任教科目、是否担任班主任和年龄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不同群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同:重点初中教师的SCL-90各因子得分上,除躯体化和抑郁略低于普通初中教师外,焦虑因子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其它各因子分都高于普通初中,但无显著差异。重点班教师比非重点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特别是在躯体化、强迫、抑郁、人际关系等四项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教师的敌意、妄想和精神病性因子存在性别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其它各因子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得分上女教师比男教师高,说明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比男教师低。从年龄上来说, 28岁以下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46岁以上教师,而29—45岁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28岁以下和46岁以上教师。说明29—45岁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最差的。班主任心理问题各因子得分都明显高于非班主任,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上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在强迫因子上差异非常显著,从而说明班主任比非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和政治课(中考科目)教师的各因子均分比其他学科(非中考科目)教师都要高,而且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3项因子上存在着显着性差异。从调查结果可见,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教师职业压力相关显著;教师职业压力量表各因子得分与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存在高度正相关,绝大部分都达到了极其显著水平(P<. 01),这说明教师的职业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在初中教师职业压力六个因素排序中,压力较大的依次是: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自我发展和职业期望。这说明初中教师面临的主要压力源是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自我发展和教育改革、职业期望。在探讨和分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上提出维护和改善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与建议。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一,在研究对象上关注初中教师这一特殊群体,且以柳州市初中教师为样本,更关注了28岁以下年轻教师;第二,研究方法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结合起来,其中对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压力源方面更多关注新课改这一特定的环境因素,分析指出:自我发展需要和教学改革是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的“新来源”,考试压力仍然是初中教师重要的压力来源;第三,在对策上提出了一些较新的建议:运用多种激励理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实行就近入学,禁止初中教育阶段学生跨学区择校借读;在教育改革中,提供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