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

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

新疆库尔勒市焉耆县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外二科,841100

【摘要】目的:对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取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8例进行分析,围术期形早期诊断并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49例纳入观察组,未采取抗栓溶栓措施的49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治疗有效率。结果:98例患者经血液学检测与影像学检查,均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极为常见,可在早期诊断下给予抗栓溶栓治疗方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控制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治疗

作为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深静脉中血液凝结异常,其致病原因归结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与高凝状态等。一旦血栓形成,在未能及时控制治疗下,将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工作能力等带来严重影响,致残率较高。临床实践研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早期诊断与抗栓溶栓治疗,可达到减少深静脉血栓危害的目标。本次研究将就此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8例,男55例,女43例,年龄26~69岁,平均(39.5±4.5)岁,其中右下肢骨折、左下肢骨折各51例、47例。所有患者排除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术前深静脉血栓。将9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诊断过程:①收集标本,对所有患者术前1d、3d、7d与术后1d、3d、7d进行静脉采血,患者需保持空腹状态,置于抗凝管内。1管中标本给予免疫比浊法,检测FDP、FIB与D-D等,另外离心半径为13.5cm的抗凝管应用下,需分离血浆,于冰箱内存储,给予ELISA方法,检测TAT、F1+2、TpP、D-D;②监测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观察患者静脉管径、血流变化、深静脉瓣功能以及管腔压力等[1]。

1.2.2治疗方法

对照组未给予抗栓溶栓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加入500mg血酸通注射液,保持40滴/min滴注速度,每日1次[2]。

1.3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消失,出院后患者有生活自理能力,可自由行走;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进食、如厕以及下床活动等独立完成,但活动时间较短;③无效,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计算:(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录入WPSxls数据表,由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结果

血液学检测、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98例患者,56例无明显症状,其余42例有小腿疼痛、浅表静脉曲张、腓肠肌压痛等症状,检查未发现PTE。血液学检测结果:①术后1d,TAT、FDP、D-D升高,术后3d,TAT、FDP、D-D下降,术后7d,TAT、FDP、D-D升高;②免疫比浊法运用下,以FDP、D-D诊断价值最为明显;③ELISA检测,可发现D-D诊断价值最为明显,次之为TAT、TtP。

2.2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分析,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3讨论

作为骨科主要并发症,下肢静脉血栓出现的原因表现为血液保持高凝状态、静脉壁受损以及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等,若未能及时诊疗控制,很可能引起致命性肺栓塞。从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看,归结为:①术中操作时,接近股血管,在分离组织中很可能使股血管被刺激,带来炎性反应问题;②术中操作时,在屈曲下肢、反复牵拉等影响下,股血管内皮可能受损;③术后患者患肢在制动影响下,会保持较慢血流速度,且由于患者受疼痛影响活动量少,更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3]。

本次研究中可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术后1d可发现,凝血标记物保持升高状态,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在局部组织受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性递质释放等影响下,血小板将被活化,且受麻醉方式、术中输血以及骨水泥影响,血栓激活产物将会增加,机体以高凝状态呈现。这些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重要参考。同时,辅以免疫比浊法、ELISA检测方法,也能对D-D等进行诊断,有利于确诊率的提高。另外,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可在围手术期采用血酸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方式,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为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围手术期下的护理工作也极为重要,如术前饮食控制与知识宣讲、术后症状观察与健康指导等,确保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控制到最低[4]。

综上所述,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极高,危及患者生命健康,需做好早期诊断工作,并给予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莉,陆建华.超声对创伤骨科下肢近端急性亚急性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0(10):733-734.

[2]吾里旦古丽·铁了汗.骨科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91):197-198.

[3]徐海东.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防治老年髋部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4]李鹏.创伤骨科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的临床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0(17):40-41.

标签:;  ;  ;  

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