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电弧论文-刘宇晨,顾小燕,李桓,郑凯

等离子体电弧论文-刘宇晨,顾小燕,李桓,郑凯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离子体电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YAG激光+脉冲双电弧复合焊接,等离子体,光谱,电子温度

等离子体电弧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晨,顾小燕,李桓,郑凯[1](2019)在《YAG激光+脉冲双电弧复合焊接等离子体物理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焊接热源等离子体物理特征有助于其工艺优化。在YAG激光+脉冲双GMAW复合焊接过程中,激光束与两个电弧共同作用于同一熔池中,3个热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复合等离子体状态存在很大的随机性,难以精确测量复合后的等离子体的物理状态。基于光谱分析方法,结合高速摄像技术,对激光复合前后等离子体光谱辐射强度、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等物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脉冲双GMAW焊接相比,YAG激光+脉冲双GMAW复合焊接的光谱辐射强度明显增强,但是没有新的谱线生成;两个电弧的弧根部位受激光的"吸引牵制"作用靠近激光作用点,金属粒子受到强烈的热作用而大量电离并聚集在工件表面和激光束附近,该局部区域的电子温度、电子密度升高,为电弧提供了一个额外的电离通道,电弧因此更为稳定。(本文来源于《电焊机》期刊2019年10期)

黄青丹,王勇,张亚茹,刘静,曾炼[2](2019)在《电弧等离子体粒子组分计算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缘气体在电力开关设备中承担重要作用。研究气体分子在断路器中电弧等离子体组分对于进一步仿真研究其绝缘和灭弧性能有重要意义。基于局部热力学平衡态假设给出了计算电弧等离子体的两种方法(Gibbs自由能最小化和质量作用定律),从计算推导以及计算结果上作对比。结果表明:Gibbs自由能最小化求解等离子体组分时,需要给定等离子体中可能存在的所有粒子种类,进而求解一个优化问题;质量作用定律需要从反应机理上给出电弧物理过程中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求解方程的解。(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8期)

周法,董永辉,陈峰,朱兴营,陈海群[3](2019)在《管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针对民用领域200 kW量级管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研究了其输出功率以及等离子体喷枪焰流等与工作气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设定等离子体喷枪电源模块的电流输出值,取4组不同的电流输出情况下,研究了等离子体喷枪工作气体参数与等离子体喷枪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在试验的过程中,研究气体参数的变化与等离子体喷枪火焰长度的关系。在等离子体喷枪输出效率的计算方面,我们采用间接法测量,通过等离子体喷枪运行过程中冷却水带走的热量损失,来计算喷枪的实际有效热量输出。试验研究发现,管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输出功率、等离子体喷枪焰流长度等参数与工作气体流量的变化相关,喷枪输出热效率在80%以上。(本文来源于《应用能源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段正超,张天亮,梁春霞,何锋,赵高[4](2019)在《电弧及辉光微等离子体大气压取样的发射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线化学分析需要实现开放环境下的样品取样和电离/激发。相比于激光切削或者激光诱导击穿,大气压微等离子体系统结构简单,更利于小型化。因而基于大气压微等离子体的在线化学分析技术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为了确定合适的微等离子体源进行样品的在线元素检测,需要进一步了解各放电模式及工作参数下微等离子体的自身特性以及取样效果。该工作主要研究了电弧及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在大气压下对样品铁取样发射光谱的特性。实现了在开放环境下对高熔点金属样品的在线检测,并发现电弧放电微等离子体与光谱分析源联用具有更高的取样效率。高采样效率的电弧放电微等离子体源为实现金属及难解离样品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取样装置,避免了复杂的样品制备、样品传输过程。实验装置采取简单的针对板放电结构,分别利用高压脉冲电源、直流电源获得电弧放电和辉光放电。实验的结果表明,在放电功率近似相等的条件下,电弧放电产生的微等离子体对样品铁取样的光学发射谱中,样品元素的特征谱线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伴随有空气中氮气的谱线,而且铁离子(Fe~Ⅱ)谱线的相对强度显着高于氮气分子谱线的相对强度。而在直流辉光放电中,样品铁原子(Fe~Ⅰ)谱线相对强度非常不明显。由此说明,电弧放电产生的微等离子体具有更高的采样效率。放电在样品表面留下的溅射坑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增加辉光放电电流到25 mA,发现样品元素铁的谱线仍然没有明显的增强。同时,也研究了采样间距对两种采样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间距对两种模式的采样光谱没有显着的影响。采用主要成分为铝的合金铝箔进行了上述对比实验,得出相同的结论,即电弧放电微等离子体更适合作为光谱分析源来实现对金属样品的实时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06期)

任琼英,赵晶晶,丁亮,郑慧奇,唐振宇[5](2019)在《等离子体炬电弧放电热膨胀不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层流电弧中的不稳定性以及电弧脉动的起因,利用简化的一维放电模型,分析了稳态放电非转移弧层流等离子体射流的放电热膨胀不稳定性表现为射流周期性震荡的宏观性质,提出电弧放电室进气流初始定向流速增加能够抑制等离子体炬射流放电不稳定性的发展。放电热膨胀不稳定性发生的主要机制是:由于放电气体密度的随机涨落与电场加热气体功率的反相关变化,导致电弧放电通道内温度高的区域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正反馈增加,由此导致电弧放电热膨胀不稳定;放电气体的定向流速度为射流增加的一项动压与密度变化成正比,导致放电热膨胀不稳定性的发展具有阈值限制;增加定向流速度能够抑制放电热膨胀不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载人航天》期刊2019年03期)

夏亚龙[6](2019)在《SF_6断路器中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电弧弧后介质恢复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F_6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智能电网、新能源发展的关键设备,随着智能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对断路器开断能力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电力系统电压等级和输电容量不断提升,SF_6断路器屡屡发生弧后重击穿导致开断失败现象,特别是特高压工程用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小电流、短燃弧开断后,瞬态恢复电压高、短开距熄弧后触头间电场强度大,极易发生重击穿,严重制约了断路器的电气寿命。迫切需要开展SF_6断路器开断弧后介质恢复特性研究,分析不同开断策略下灭弧室内气流特性对SF_6介质绝缘强度的影响过程,优化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开断策略,提高断路器开断能力和电气寿命。为此,本文在研究SF_6等离子体微观碰撞过程的基础上,揭示热态SF_6介质重击穿机理,提出一套SF_6断路器开断全过程数值计算方法,开展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弧后介质恢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质量作用定律法计算非平衡态SF_6等离子体组分及含量,求解描述带电粒子碰撞过程的Fokker-Planck动力学方程,计算SF_6等离子体中电子的弛豫频率,得到慢化频率、偏转频率、平行扩散频率和能量交换频率,求解粒子间能量变化率,得到电子和电子、电子和重粒子、重粒子和重粒子间通过频繁碰撞达到温度平衡所用的时间;通过标准统计热力学关系,得到SF_6等离子体质量密度、比焓、定压比热容等热力学参数,分析非平衡系数对SF_6等离子体热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采用Chapman-Enskog方法计算SF_6等离子体扩散系数、粘性系数、导热系数、电导率等输运系数,分析非平衡系数对SF_6等离子体输运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压强0.1MPa-2.0MPa、温度300K-40000K范围内描述非平衡态SF_6等离子体微观碰撞过程与电弧宏观特性之间数学关系的物性参数数据库。(2)采用两项近似法求解玻尔兹曼方程,计算热态SF_6介质的电子能量分布函数,获得不同折合电场下热态SF_6介质中各成分发生电离、吸附碰撞过程的反应系数,结合不同折合电场下热态SF_6介质的总折合电离系数和总折合吸附系数,根据Pedersen气体击穿判据,得到热态SF_6介质折合击穿场强,揭示热态SF_6介质重击穿机理。建立压强0.1MPa-2.0MPa、温度3500K-300K下热态SF_6介质折合击穿场强数据库,研究结果可作为判断弧后热态SF_6是否发生重击穿的理论判据。(3)根据流体力学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SF_6气体状态方程,建立双温度非平衡态SF_6等离子体电弧数学模型,并考虑湍流对SF_6气体流动的影响,形成一套SF_6断路器开断全过程数值计算方法。根据电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灭弧室内电场强度和电场不均匀系数的变化规律;根据气流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空载、容性1600A电流开断过程中,灭弧室内压强、质量密度、电子温度、重粒子温度、非平衡系数、粒子数密度等参量的空间分布和动态变化规律。LW35C-126型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在刚分、小喷口喉部、大喷口刚打开时,上弧触头端部SF_6气体流速大,压强和密度小,击穿电压低,是开断过程SF_6介质绝缘强度相对薄弱的位置。(4)搭建断路器触头间隙SF_6气体动态击穿电压测量回路,实验测量灭弧室充气压强0.5MPa-0.8MPa下,电容器组断路器触头间SF_6气体在气吹作用下的动态击穿电压,结合SF_6断路器空载开断击穿电压数值计算结果,分析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冷态介质恢复特性,验证断路器开断全过程灭弧室内流动SF_6介质击穿电压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开展LW35C-126型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容性1600A小电流、短燃弧开断弧后热态SF_6介质恢复特性研究,分析开断相角、开断速度、充气压强对弧后热态SF_6介质恢复特性的影响作用。综合考虑弧后热态SF_6介质绝缘裕度、长时间电弧燃烧对灭弧室材料的烧蚀及断路器0.1π的机械分散性,建议开断相角为0.5π;在不大幅提高操动机构功率,保证断路器可靠性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断路器开断速度;不建议降低断路器灭弧室充气压强。(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邱伟[7](2019)在《MCB分断电弧测试技术及等离子体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断路器的触头分断时会由于空气击穿,出现了电弧,使原本应该处于断开状态的触头此时还是导通的,电弧的温度很高可以达到上万摄氏度,如果不能够及时熄灭,让其长时间燃烧的会对断路器造成严重损坏,降低了本身的安全性能,灭弧主要是通过灭弧室分割电弧形成许多短弧,电极压降得到一个跳跃,短路电流得到控制,使过程中能量释放减少,电弧逐渐熄灭。提升断路器的工作寿命和增加可靠性,就需要快速灭弧,研究动静触头的分断特性以及电弧的运动特性对提高灭弧性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围绕触头的分断和电弧运动特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于断路器的短路分断特性的研究,对于试验中需要的短路电流提出了一种快速设置阻抗参数的方法,设计一个带有参数计算、采集数据读取及测量、阻抗刀开关组合数据查询及阻抗自适应校正等功能的可视化软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型号的单相小型断路器做短路分断试验,同时采集电信号以及高速相机拍摄电弧运动,形成一套测试技术系统分析电弧运动特性以及影响因素。第二,采用Ocean FX网络高速光谱仪对电弧起燃到灭弧过程中进行光谱采集,对采集到光谱,通过不同波长范围确定粒子成分,从而获知其中的等离子体成分,接下来对等离子体输运特性进行计算和分析。最后,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模仿真,分析触头间距对电弧温度、电子密度分布等的影响。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电弧运动、短路实验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可以记录触头分断到灭弧过程的测试系统。为提升灭弧性能提供方向。本文根据电弧测试技术系统进行分断试验,完成静态电弧运动的等离子体仿真模型的建立,以及研究氮气在电离成等离子体时,平板电极间温度场分布、磁场、电势分布、粒子浓度变化情况。对小型断路器灭弧性能的提升提供修改方向。(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期刊2019-05-24)

王宏博,王树茂,武媛方,郭秀梅,李志念[8](2019)在《氢等离子体电弧熔炼法制备低C高纯LaNi_5合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氢等离子体电弧炉熔炼法,以掺入H_2的高纯Ar作为等离子体产生气氛,制得C含量较低的高纯LaNi_5合金。首先以99.95%La(原始C含量为0.027%)和99.99%Ni(原始C含量为0.0068%)为原料,分别研究了熔炼气氛掺氢量、熔炼电流、熔炼时间对LaNi_5合金中C含量去除效果的影响。进一步以低碳99.95%La(原始C含量为0.007%)和99.999%Ni(原始C含量为0.002%)为原料,设计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以探索获得C含量最低的高纯LaNi_5合金的最佳熔炼工艺。实验发现当熔炼电流恒定时,合金中的C含量随着熔炼气氛掺氢量和熔炼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经过正交实验分析与验证,最佳熔炼工艺为在25%H_2+Ar熔炼气氛条件下,熔炼电流为230 A,熔炼30 min,获得的LaNi_5合金C含量低至0.0014%,合金的化学纯度为99.983%。(本文来源于《稀土》期刊2019年05期)

孙强[9](2019)在《电弧等离子体全域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弧等离子体具有高温、高焓和高化学活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喷涂、金属切割、焊接、冶金、化工、废物处理等许多工业领域。电弧与电极边界具有非常复杂的物理机制,实际测量非常困难,而数值模拟恰好是理解电弧放电过程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基于现有电弧等离子体弧柱、近阴极区和近阳极区的模型,包括弧柱的双温和化学非平衡模型、鞘层/预鞘层和Knudsen层(努森层)的一维建模以及弧柱耦合鞘层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电弧内部近电极区与弧柱之间在电流密度、粒子密度、电子温度、以及能量通量等重要参数上的耦合关系,建立了电弧等离子体阴极-近阴极区-弧柱-近阳极区-阳极的全域耦合物理模型,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和原有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整个电弧等离子体放电区域进行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1)首先建立了弧柱-阴极耦合模型:弧柱采用化学平衡的双温模型,近阴极区的鞘层和预鞘层采用一维建模,在近阴极区的能量平衡中考虑了电子和重粒子热传导;在弧柱-阳极耦合模型中,将考虑了化学非平衡的弧柱与阳极鞘层直接耦合,在阳极鞘层中考虑了正负鞘层压降下离子和电子不同的运动机制。在上述模型基础上,对弧柱模型进一步改进,等离子体全域考虑化学非平衡;使用Stefan-Maxwell方程得到等离子体组分的扩散通量和广义欧姆定律下的电流密度,以适用于任意电离程度的电弧等离子体;进一步推导了相关鞘层的边界条件;最后形成了完整的阴极-弧柱-阳极全域耦合的物理模型。2)以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弧根附着行为:通过控制磁场、电弧电流、气体流量以及阴极棒的长度和直径,得到了阴极弧根斑点的“点模式”和“扩散模式”;低磁场有利于点模式形成,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强,阴极弧根斑点逐步增大,进一步演变为扩散模式。采用二维耦合阴极模型对磁旋转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阴极弧根附着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与实验在趋势上符合得很好。对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阴极表面的能量通量随着磁场的增加而增加是造成阴极弧根从点模式向扩散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为了更充分地理解电弧弧柱-近阴极层-阴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在20~200A电流范围内,对自由燃烧氩气电弧的耦合模型和解耦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与解耦模型和修正前的耦合模型相比:修正后的耦合模型计算的弧柱向近阴极层传递的能量(热传导)总是正的,这一能量随着电弧电流的增加而增加。与解耦模型相比,由于电弧向近阴极层的正向能量输运,导致耦合模型计算的近阴极层电压降更低,预测的阴极弧根更为扩散,电弧压降与实验测量更接近。3)使用化学非平衡的耦合阳极鞘层模型计算了大气压自由燃烧氩弧(阴极尖端和阳极表面之间的距离为5mm,总电流为50,150A),结果表明:(1)预测了“正压降阳极鞘层模式”和“负压降阳极鞘层模式”两种模式,近阳极层电势分布与实验吻合;(2)在负压降阳极鞘层模式下,近阳极层欧姆电流密度可以与扩散电流密度相反;而在正压降阳极鞘层模式下,近阳极层的扩散电流密度与总电流密度方向相反;(3)阳极鞘层压降与扩散电流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反馈作用,扩散电流越小,阳极正压降越大;反之扩散电流越大,阳极负压降越大,从而导致出现阳极鞘层模式的正压降和负压降的两种稳定的状态;(4)正阳极鞘层模式下电子能量输运占主导地位;而在负阳极鞘模式下来自弧柱的热传导对阳极加热起主要作用。(5)阳极鞘层模式受流动影响显着,高流速更容易产生扩散模式。4)使用阴极-阴极鞘层-弧柱-阳极鞘层-阳极全域耦合的数值模型对电弧全区域进行研究(阴极尖端和阳极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总电流为150A)。模拟结果表明:(1)在近电极区域等离子体处于明显的化学(电离)非平衡状态;(2)在近阴极区,由于电场作用,离子向阴极表面的非平衡快速加剧,因此近阴极区电子密度会迅速下降。实际电子密度低于saha平衡密度超过一个数量级,导致由于电场梯度和密度梯度使离子向阴极的输运通量升高。在阳极附近,实际电子密度高于saha平衡密度,但是由于电子温度的降低,导致离子在近阳极区域发生净复合,因此等离子体密度也会下降。(3)近阴极区域电场在阴极前0.lmm内从104 V/m快速上升到鞘层附近的106 V/m,阳极附近电场相比阴极要小一个量级。(4)在阴极尖端,等离子体反向扩散电流密度(jbd)要超过离子电流密度(ji),电流平衡主要靠反向扩散的电子电流来达到;而在离阴极尖端1mm之后,电流平衡主要靠离子电流来维持。在阳极一侧,来自准中性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电流要比离子电流大两个量级,阳极电流主要靠电子电流来维持。5)采用了叁维双温度电弧模型来预测六阴极等离子体炬内部的温度场、流场以及电磁场分布,并对等离子体炬内部高温扩散电弧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同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对六阴极总电流为240A、氦气总进气流量为1 Nm3/h的数值模拟部分结果:(1)六个阴极射流在中心区域汇聚形成一个稳定、均匀的高温扩散电弧,这一现象与实验观测到的电弧图像符合得很好;(2)对扩散电弧高温区域的均匀性进行了分析,当其中一个阴极电流减小达50%时,扩散电弧高温区域仍然能保保持较好的对称均匀。表明了六阴极扩散电弧装置具有较好的运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国明[10](2019)在《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等离子体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逐步深入,发展环境友好的输电等级断路器已经成为重要趋势。真空断路器因环境友好、开断性能好、可维护性好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提高真空断路器的电压等级一直以来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电极参与了燃弧过程,使真空电弧理论变得十分复杂。对真空电弧特性的不了解是制约真空断路器向更高电压等级发展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等离子体的特性以及大电流作用下的阳极活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本文结合真空断路器的实际结构,对真空断路器的极间等离子体区建立了二维轴对称模型。根据流体力学的连续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结合麦克斯韦方程组、广义欧姆定律以及洛伦兹力方程,构建了亚音速真空电弧双温度磁流体动力学模型。其次,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等离子体的离子密度、电子温度、离子温度、速度、压力等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研究了不同触头开距下离子密度的变化情况;再次,对一种线圈式结构的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线圈匝数对磁场强度的影响;然后,对阳极表面电弧等离子体的能流密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真空电弧的数值模拟,得到离子密度、离子温度、电子温度和压力的最大值都出现在阴极中心附近,而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阳极附近;随着时间的增加,离子密度、离子温度、电子温度、压力和速度等特性参数的数值都得到了提升;触头开距增大,离子密度得到了降低;线圈式结构的磁场强度在灭弧室内由内到外逐渐增强,线圈匝数增多,磁场强度增大。最后,为了分析电弧等离子体对阳极活动的影响,本文对阳极的相变过程建立了控制方程,利用焓–孔隙率法处理液相比例,用Stefan方程描述阳极熔化的速度;对阳极触头片建立二维轴对称模型,将电弧能流作为阳极表面的热流边界条件,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阳极的热物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电弧能流作用下阳极表面温度和阳极熔池深度的变化情况;讨论了不同能流作用下,阳极表面温度、熔池深度以及饱和蒸气压的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5-01)

等离子体电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绝缘气体在电力开关设备中承担重要作用。研究气体分子在断路器中电弧等离子体组分对于进一步仿真研究其绝缘和灭弧性能有重要意义。基于局部热力学平衡态假设给出了计算电弧等离子体的两种方法(Gibbs自由能最小化和质量作用定律),从计算推导以及计算结果上作对比。结果表明:Gibbs自由能最小化求解等离子体组分时,需要给定等离子体中可能存在的所有粒子种类,进而求解一个优化问题;质量作用定律需要从反应机理上给出电弧物理过程中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求解方程的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离子体电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宇晨,顾小燕,李桓,郑凯.YAG激光+脉冲双电弧复合焊接等离子体物理特性研究[J].电焊机.2019

[2].黄青丹,王勇,张亚茹,刘静,曾炼.电弧等离子体粒子组分计算方法的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3].周法,董永辉,陈峰,朱兴营,陈海群.管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枪特性的试验研究[J].应用能源技术.2019

[4].段正超,张天亮,梁春霞,何锋,赵高.电弧及辉光微等离子体大气压取样的发射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5].任琼英,赵晶晶,丁亮,郑慧奇,唐振宇.等离子体炬电弧放电热膨胀不稳定性分析[J].载人航天.2019

[6].夏亚龙.SF_6断路器中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电弧弧后介质恢复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7].邱伟.MCB分断电弧测试技术及等离子体仿真[D].温州大学.2019

[8].王宏博,王树茂,武媛方,郭秀梅,李志念.氢等离子体电弧熔炼法制备低C高纯LaNi_5合金的研究[J].稀土.2019

[9].孙强.电弧等离子体全域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10].李国明.真空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电弧等离子体的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9

标签:;  ;  ;  ;  

等离子体电弧论文-刘宇晨,顾小燕,李桓,郑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