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对实验性脑出血后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

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对实验性脑出血后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影响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出血后脑细胞的死亡方式包括坏死和凋亡两种,其中细胞凋亡作为一种基因调控的细胞死亡方式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故进一步研究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规律和如何早期抑制细胞凋亡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旨在探讨大鼠脑出血后大脑半球尾状核区细胞凋亡的时程变化规律,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干预治疗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1.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自然恢复组和6 h血肿抽吸治疗组。2.将IV型胶原酶立体定向注入大鼠尾状核诱导形成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生理盐水代替胶原酶注入尾状核;抽吸治疗组:IV型胶原酶注入5 h后向血肿腔注入尿激酶,1 h后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排出血肿。3.各组大鼠到抽吸后相应的时间点(6 h,12 h,1 d,3 d,7 d,11 d)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断头取脑。4.将取出的脑组织标本置4%多聚甲醛(Paraformaldehyde,PFA)中室温固定3 h,按常规脱水后石蜡包埋,制备横断面5μm厚度切片。5.行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1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数。6.行Bcl-2、Bax、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7.光镜下3个高倍镜视野进行阳性细胞计数,所有统计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用SPSS11.5医学统计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神经功能评分与凋亡细胞计数结果的相关系数,p<0.05有统计学差异,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果1.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仅可见极少量凋亡细胞,各时间点两组TUNEL阳性细胞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脑出血自然恢复组高倍视野下TUNEL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1 d明显增多(p<0.05),3 d达到高峰(p<0.01),7 d时开始下降(p<0.05),11 d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2.脑出血自然恢复组高倍视野下Caspase-3、Bax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12 h就有统计学差异(p<0.05),1 d达高峰(p<0.01),3 d、7 d、11 d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3.脑出血自然恢复组高倍视野下Bcl-2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 6 h有下降趋势(p>0.05),12 h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 d有显著差异(p<0.01),3 d、7 d、11 d时差别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4.立体定向抽吸组3 d(p<0.01)、7 d(p<0.05)、11 d(p<0.05)时神经功能恢复要优于自然恢复组。5.立体定向抽吸组在1 d、3 d、7 d、11 d时TUNEL阳性细胞数较自然恢复组减少(p<0.05)。其中3 d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6.立体定向抽吸组较自然恢复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减少,1 d、3 d、7 d、11 d有统计学差异(p<0.05),3 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ax阳性细胞数减少,以1 d、3 d、7 d、11 d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d、3 d差异有显著性(p<0.01);Bcl-2阳性细胞数增加,1 d、3 d、7 d、11 d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3 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7.相关性的分析结果:ICH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凋亡细胞计数间的相关系数为:0.86。结论1.脑出血后存在细胞凋亡,脑出血后长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2.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干预治疗血肿抽吸术可能通过减少脑出血神经细胞的凋亡,来达到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目的。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和方法
  • (五) 实验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早期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对实验性脑出血后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