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褐天牛人工饲料及川硬皮肿腿蜂的复壮

松褐天牛人工饲料及川硬皮肿腿蜂的复壮

论文摘要

川硬皮肿腿蜂是多种钻蛀性害虫的优良天敌,由于长期用同一中间寄主和恒定的环境条件繁蜂,造成肿腿蜂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肿腿蜂的复壮对天牛的生物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试验试图通过用人工饲料大规模地饲养松褐天牛,为川硬皮肿腿蜂的驯化和繁育提供大量生理标准整齐划一天牛幼虫,从而为防治松褐天牛提供充足的壮蜂,以达到提高对松褐天牛生物防治效果的目的。经过一个多月用人工饲料饲养松褐天牛幼虫发现,处理Ⅰ、Ⅱ、Ⅲ和Ⅵ配方中的松褐天牛天牛幼虫体重增长比较明显,第1~5周松褐天牛幼虫的体重总共增重分别为0.0271g,0.001g,-0.04g,0.0061g;第2~5周松褐天牛幼虫的体重总共增重分别为0.0317g,0.0225g,0.017g,0.0303g,因为松褐天牛幼虫在试验前放在10℃左右的低温下保存的,可能产生滞育,使天牛幼虫的体重在第一周均有下降,如处理Ⅲ天牛幼虫的体重在第1~5周为负,而在第2~5周却为正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所造成的。通过对处理Ⅰ、Ⅱ、Ⅲ和Ⅵ配方的研究,发现松褐天牛低龄幼虫喜取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如处理Ⅰ中树皮粉的含量接近70%,但在饲养后期天牛幼虫体重的增速放缓,甚至呈负增长;而处理Ⅱ和处理Ⅵ配方中木质部粉末含量较高,接近60%,松褐天牛幼虫取食处理Ⅱ和Ⅵ配方的饲料后,在饲养后期天牛幼虫体重的增长较强劲,尤其是处理Ⅵ中的Ⅵ-18号松褐天牛幼虫,该幼虫的体重从第三周的0.206g猛增到第六周的0.955g,周增重近0.250g。由此可见,松褐天牛低龄幼虫喜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而高龄幼虫则喜欢取食纤维素含量高的饲料,这与松褐天牛幼虫在野外的生活习性相一致。通过对松褐天牛幼虫体重增速的方差分析得知,处理Ⅵ的人工饲料配方最适合松褐天牛幼虫营养需求,故该配方为所有配方中最优的。本试验通过松褐天牛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对川硬皮肿腿蜂搜寻寄生影响的研究,经对产蜂量影响因子的分析得知,松褐天牛幼虫的体长是影响川硬皮肿腿蜂子代蜂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在研究中得知,松褐天牛幼虫期可达260~330d,非常利于川硬皮肿腿蜂的持续驯化和大量、连续繁育,这为解决当前川硬皮肿腿蜂出现的种群退化提供了虫源保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天牛的防治研究概述
  • 1.2 天牛主要的人工饲养方法
  • 1.3 天牛人工饲料研究概述
  • 1.4 松褐天牛研究概述
  • 1.5 肿腿蜂的研究概述
  • 2 选题意义
  • 3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仪器与主要试剂
  • 3.3 试验路线
  • 3.4 试验方法
  • 3.4.1 松褐天牛人工饲料
  • 3.4.1.1 松褐天牛的采集与处理
  • 3.4.1.2 松褐天牛幼虫人工饲料配方的研究
  • 3.4.1.3 松褐天牛幼虫的饲养及观察
  • 3.4.2 川硬皮肿腿蜂的天牛信息驯化
  • 3.4.3 松褐天牛幼虫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对川硬皮肿腿蜂搜寻寄生的影响
  • 3.4.4 模拟自然环境搜寻寄生效果检验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松褐天牛人工饲料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1 松褐天牛幼虫总体体重增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2 松褐天牛幼虫体重增速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3 松褐天牛幼虫的死亡、化蛹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 松褐天牛幼虫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对川硬皮肿腿蜂搜寻寄生的影响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 模拟自然环境川硬皮肿腿蜂对天牛的搜寻试验结果与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松褐天牛幼虫人工饲料配方的研究
  • 5.2 松褐天牛幼虫头壳宽度、体长和体重对川硬皮肿腿蜂搜寻寄生影响的研究
  • 5.3 松褐天牛驯化和繁育川硬皮肿腿蜂的研究
  • 5.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树皮穿透剂搭载药剂防治松褐天牛幼虫试验[J]. 中国森林病虫 2020(05)
    • [2].江西省松褐天牛分布与研究现状[J]. 南方林业科学 2019(02)
    • [3].松褐天牛的防治措施[J]. 新农业 2019(07)
    • [4].诱木引诱松褐天牛试验分析[J]. 吉林农业 2019(12)
    • [5].一种新型触杀剂松褐天牛[J]. 林业与生态 2019(04)
    • [6].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悬铃木上天牛的控制效果[J]. 环境昆虫学报 2018(03)
    • [7].松褐天牛在马尾松诱木上的分布[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10)
    • [8].镇安县松褐天牛成虫活动与气候因素关系及防治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 2018(04)
    • [9].危害松饵木的松褐天牛幼虫空间格局及分布规律[J]. 南方农业学报 2018(10)
    • [10].基于“互联网+航空施药”模式防治松褐天牛初步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18(06)
    • [11].松褐天牛,为何如此重要[J]. 林业与生态 2017(04)
    • [12].飞机防治松褐天牛次生灾害预防技术[J]. 山东林业科技 2017(04)
    • [13].松褐天牛生活习性和卵期、孵化率测定[J]. 生物灾害科学 2014(04)
    • [14].诱捕器在防治松褐天牛中的应用试验[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21)
    • [15].不同建群蜂数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育效果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09)
    • [16].松褐天牛肿腿蜂的产卵模式:雄性先产的有利原则[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5)
    • [17].试论直升飞机施药防治松褐天牛次生灾害预防技术[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02)
    • [18].遵义县松褐天牛的分布规律[J]. 生物灾害科学 2019(02)
    • [19].4种药剂防治松褐天牛效果初探[J]. 贵州林业科技 2018(01)
    • [20].松褐天牛垂直分布规律[J]. 生物灾害科学 2018(02)
    • [21].万安县松褐天牛的发生与防治[J]. 湖北植保 2014(01)
    • [22].资中县松褐天牛防治对策[J]. 内江科技 2014(09)
    • [23].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低龄幼虫控制作用的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3(03)
    • [24].管氏肿腿蜂及其带菌室内防治松褐天牛幼虫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09(02)
    • [25].黄山区引进肿腿蜂防治松褐天牛[J]. 安徽林业 2008(05)
    • [26].噻虫啉林间防治松褐天牛效果分析[J]. 吉林农业 2019(12)
    • [27].温度对松褐天牛肿腿蜂繁殖和发育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 2019(04)
    • [28].松褐天牛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J]. 中国森林病虫 2018(02)
    • [29].松褐天牛防治技术[J]. 浙江林业 2012(08)
    • [30].松褐天牛防治方法初探[J]. 林业与生态 2012(09)

    标签:;  ;  ;  ;  ;  

    松褐天牛人工饲料及川硬皮肿腿蜂的复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