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河河流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重金属污染机制

山西汾河河流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重金属污染机制

论文摘要

汾河流域是山西省工业集中、农业发达的地区,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降雨偏少,且季节性明显,河流的生态功能已大为衰退。随着直接或间接排入汾河的污染物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与事故日渐突出,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其中重金属因其自身的非降解性和通过食物链富集、毒性放大的特性,其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汾河进行了系统的水体多介质(水、悬浮物、底泥)地球化学测量及河漫滩剖面测量;着重对八种重金属元素Hg、Cd、Pb、As、Cr、Cu、Ni、Zn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尝试测定了汾河河漫滩沉积物的210Pb丰度。估算了汾河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和重金属沉积通量;大致推导了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时期。对重金属含量高的样品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探讨了其生态危险性,并对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其迁移转化进行了探讨。论文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1)、汾河重金属在悬浮物中含量最低,在水中含量较高,在底泥中最高。从太原到河津,汾河重金属含量总体上趋于增加。黄河过滤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河津过滤水中含量,黄河临猗重金属高于黄河禹门口。汾河枯水期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浓度均低于丰水期。反映在丰水季节泥沙夹带了大量的污染组分进入河流。汾河底泥的污染程度高于黄河。总之,汾河水体对黄河有明显的重金属输入污染。(2)、汾河污染物主要在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沉积物中,太原盆地沉积物重金属峰值集中在12~66厘米,临汾盆地重金属富集峰值的深度大致在88~100厘米左右。推测重金属累积通量高值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时期,为重金属人为负荷量输入高峰期。重金属浓度与其沉积通量分布呈正相关性,与南方河流不同。太原盆地和临汾盆地是汾河的纳污库,将来有可能是黄河新的污染源。(3)、采用目前国内外主要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评价了汾河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综合各种评价方法,认为汾河水体已受到重金属污染:Hg、Cr、Cd在河津为国家标准(GB3838-2002)V类水,六个监测断面上Hg的含量均属国家标准V类水。汾河水体中Pb、As、Zn、Cu和Ni含量较低,污染较轻。汾河河漫滩沉积物主要污染也是汞镉污染,其他重金属污染相对较轻。六个沉积柱重金属污染程度递降的顺序为,MHH1420副>MHH1419> MHH1418> MHH1421> MHH1414> MHH1417,除MHH1418(介休)无重警样,其他沉积柱都出现了重金属污染严重现象,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破坏,生态问题较大,生态灾害较多。(4)、对汾河河漫滩不同站位沉积物中Hg、Cd、Pb和Zn元素进行了形态分析,形态分析中各元素的“非稳态”含量可以反映不同站位人为因素的影响。Hg、Cd、Pb和Zn四种重金属中,Hg的迁移环境风险最低,Cd的环境风险最高,Pb和Zn存在潜在危害。当环境条件改变,沉积物中Cd最易活化释放到水体中,形成新的污染源,应引起足够重视。(5)、重金属来源研究采用与流域岩石重金属含量对比,结合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并与汾河流域工业发展状况进行对照。自然的汞主要来自P1x、C2、C3、O2f等沉积岩地层,岩浆岩和变质岩对汞污染的贡献很少。含镉偏高的地层主要是T1和C3。人为的汞镉污染主要与山西工业燃煤及采煤业有关。其他轻微或中等污染的重金属在沉积物中都显示不同程度的富集,除来自于流域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外,也与流域内的人口激增和工商业蓬勃发展有关。此外,推测重金属富集的原因可能与汾河地堑的独特的地质构造有关,该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河流重金属研究
  • 210和Cs137同位素研究'>1.2.2 Pb210和Cs137同位素研究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 实际完成工作量
  • 1.5 主要创新成果及认识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与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2.2 区域地质背景
  • 2.2.1 地层
  • 2.2.2 岩浆岩
  • 2.2.3 构造
  • 2.2.4 矿产
  •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
  • 3.1 样品采集
  • 3.1.1 悬浮物采样方法
  • 3.1.2 水地球化学样品采样方法
  • 3.1.3 水系沉积物采样方法
  • 3.1.4 重复样采样方法
  • 3.1.5 河漫滩沉积物的采集
  • 3.2 样品的预处理
  • 3.2.1 重金属含量测定的预处理
  • 3.2.2 重金属赋存形态的预处理
  • 3.3 分析方法及质量
  • 3.3.1 水样分析方法及质量
  • 3.3.2 酸碱度分析方法与分析质量
  • 3.3.3 河漫滩沉积物分析方法与分析质量
  • 3.4 数据统计及处理方法
  • 第四章 汾河水体中重金属、稀土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1 样品采集与环境背景
  • 4.2 汾河水体三相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 4.2.1 汾河水体中水地球化学样品元素分布特征
  • 4.2.2 重金属元素在悬浮物中的分布特征
  • 4.2.3 汾河枯水期底泥的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 4.2.4 不同相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
  • 4.2.5 重金属元素通量估算
  • 4.3 汾河悬浮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3.1 丰水期悬浮物的稀土元素特征
  • 4.3.2 枯水季节悬浮物的稀土元素特征
  • 4.3.3 枯水期与丰水期悬浮物的稀土元素特征比较
  • 4.3.4 与世界其他河流比较
  • 4.4 汾河水体悬浮物中其他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4.1 丰水期汾河水体悬浮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4.2 枯水期汾河水体悬浮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4.3 讨论
  • 4.5 悬浮物中重金属与其他元素关系讨论
  • 4.5.1 重金属与主要元素关系
  • 4.5.2 重金属与微量元素关系
  • 4.5.3 重金属与稀土元素关系
  • 4.6 小结
  • 第五章 汾河河漫滩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5.1 河漫滩沉积柱采集与环境背景
  • 5.2 河漫滩沉积物中元素纵向分布特征
  • 5.2.1 静游沉积柱(MHH1414)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 5.2.2 介休沉积柱(MHH1417)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
  • 5.2.3 小店沉积柱(MHH1418)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
  • 5.2.4 河津沉积柱(MHH1419)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
  • 5.2.5 临汾沉积柱(MHH1420副)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
  • 5.2.6 洪洞沉积柱(MHH1421)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
  • 5.2.7 讨论
  • 5.3 汾河河漫滩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横向分布特征
  • 5.4 河津沉积物铅同位素特征
  • 5.5 沉积速率估算与沉积通量历史变化
  • 5.6 小结
  • 第六章 汾河河流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与预警
  • 6.1 评价方法
  • 6.2 水质评价
  • 6.3 悬浮物质量评价
  • 6.4 底泥质量评价
  • 6.5 沉积物质量评价
  • 6.5.1 静游沉积物质量评价
  • 6.5.2 汾河介休沉积物质量评价
  • 6.5.3 小店沉积物质量评价
  • 6.5.4 河津沉积物质量评价
  • 6.5.5 临汾沉积物质量评价
  • 6.5.6 洪洞沉积物质量评价
  • 6.6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预警
  • 6.6.1 底泥生态风险预警
  • 6.6.2 河漫滩沉积物生态风险预警
  • 6.7 小结
  • 第七章 汾河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 7.1 重金属的自然来源
  • 7.2 汾河水体中重金属来源
  • 7.3 汾河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
  • 7.3.1 静游沉积柱(MHH1414)重金属来源
  • 7.3.2 介休沉积柱(MHH1417)重金属来源
  • 7.3.3 小店沉积柱(MHH1418)重金属来源
  • 7.3.4 河津沉积柱(MHH1419)重金属来源
  • 7.3.5 临汾沉积柱(MHH1420副)重金属来源
  • 7.3.6 洪洞沉积柱(MHH1421)重金属来源
  • 7.4 结论
  • 第八章 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与迁移机制
  • 8.1 汾河河漫滩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
  • 8.2 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强度比较
  • 8.3 重金属的相对迁移与非迁移
  • 8.4 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因素
  • 8.4.1 胶体的吸附
  • 8.4.2 有机质的吸附
  • 8.4.3 配位体的络合-螯合作用
  • 8.4.4 汞的甲基化作用
  • 8.5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保部公布重金属污染考核结果[J]. 中国粉体工业 2015(06)
    • [2].重金属排放考核不合格将被“区域限批”[J]. 中国粉体工业 2012(03)
    • [3].叶菜类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 种子科技 2019(12)
    • [4].浅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及可操作性[J]. 种子科技 2019(10)
    • [5].基于生物炭性能提升技术的稻田重金属污染修复策略研究展望[J]. 江西农业学报 2019(12)
    • [6].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探讨[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1)
    • [7].我国城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与趋势[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06)
    • [8].浅析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修复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20(01)
    • [9].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 中国金属通报 2019(11)
    • [10].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专利计量分析[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12)
    • [11].食品中重金属污染危害及其检测方法[J]. 云南化工 2020(02)
    • [12].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巧探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9(22)
    • [13].深圳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表层重金属污染及其综合生态风险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3)
    • [14].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及相关分子机制[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3)
    • [15].煤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分析[J]. 陕西煤炭 2020(02)
    • [16].高速公路两侧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评价[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01)
    • [17].基于C语言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速检测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0(01)
    • [18].针对福建漳州市某地受重金属污染耕地的土壤调理剂效果研究[J]. 福建轻纺 2020(05)
    • [19].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调控措施(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06)
    • [20].论自然辩证法在A县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工作中的应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5)
    • [21].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J]. 地球与环境 2020(04)
    • [22].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检测方法探讨[J]. 科技风 2020(15)
    • [23].重金属污染水体危害问题及处理技术进展[J]. 绿色科技 2020(04)
    • [24].工业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及治理对策[J]. 科技风 2020(18)
    • [25].关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31)
    • [26].土壤重金属污染常见治理方法[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5)
    • [27].秦巴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J]. 绿色科技 2020(08)
    • [28].重金属污染对植物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5)
    • [29].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力学及浸出特性试验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6)
    • [30].试析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途径及检测方法[J].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7)

    标签:;  ;  ;  ;  

    山西汾河河流生态地球化学特征与重金属污染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