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唯(安徽省六安市立医院骨科安徽六安237008)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疼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6-0045-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目前对髋部病变主要治疗手段,能有效解决髋部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其手术创伤大,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体征之一。疼痛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而多数THR患者是年老体弱者,如护理不当,会诱发很多并发症。由此可见THR术后镇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疼痛的原因
高竹英[2]认为THR术后早期引起疼痛的重要原因有:感染、切口血肿、深静脉栓塞、神经损伤、原发膝关节病变、原有创伤和异位骨化。陶雷[3]通过对69例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访发现:13例患者术后6-10月出现大腿疼痛,认为与髋臼磨损、假体松动、骨膜反应有关。葛向煜研究显示,抑郁、焦虑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常见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与疼痛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患者疼痛感觉,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生理健康、社会功能、生存质量和康复进程。
2疼痛对机体影响
疼痛可导致患者焦虑、烦躁、血压升高、失眠、情绪低落、免疫力下降、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如THR术后疼痛常可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麻痹性肠梗阻;不能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引起肺不张和肺炎。THR术后疼痛可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引起机体代谢异常,影响切口愈合。疼痛可影响术后的康复训练,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创面修复和关节功能修复,不少患者因怕痛不敢活动。
3疼痛的护理
3.1护士教育
娄强翠等研究表明术前积极进行有关疼痛知识的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对疼痛控制的认知水平和控制疼痛的能力,对于控制术后疼痛具有正性作用。侯丽莉等研究表明规范化疼痛教育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有效控制了围手术期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3.2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疼痛控制关键的第一步骤。包括口述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长海痛尺”评估法、简化的麦-吉疼痛问卷等。除以上的方法,护理人员还应全面的了解有关患者疼痛的资料,如疼痛的性质、部位、节律性和程度;观察患者疼痛时的反应;观察疼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态度等。
3.3疼痛的护理
3.3.1心理护理
在护理中要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讲解有关疼痛的知识,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认可其疼痛感受。多陪伴患者,稳定其情绪,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疼痛,消除其心理负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使患者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患者疼痛阈值。同时应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
3.3.1.1语言护理
良好的语言能帮助患者减轻疼痛。钟瑶等研究报道医务人员应用良好的语言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在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准确、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避免情绪波动,情绪稳定则有利于气血通畅。心理学家认为积极、乐观、愉快的情绪可抑制或消弱手术引起的疼痛强度,消极、恐惧、焦虑的情绪可增强疼痛刺激的强度。
3.3.1.2暗示疗法
不正常的暗示,会使患者的疼痛感觉加重,而采用良好正确的暗示疗法可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如您看起来比昨天精神好了许多、您真坚强等。患者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会保持好的心情,这样可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另外,呼吸止痛、松弛止痛、转移止痛等方法都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我科采用让术后患者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发现能提高患者疼痛的耐受性,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3.3.2药物镇痛护理
孙雯敏等研究表明提倡多模式联合镇痛。将作用机制不同、副作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副作用,还可能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目前常用方式为弱阿片类药物与对乙酰氨基酚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等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及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联合用于神经阻滞。应注意避免同类药物重复使用。遵循按时给药原则。正视患者疼痛诉求,与医师沟通及时干预,不可要求患者“忍痛”,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个体化镇痛方案。
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型技术,术后病人根据自己疼痛需要自我控制给药时机和剂量,PCA多采用一次性硅胶囊输液泵,将配好的药液按设定的剂量、浓度和速度注入,当病人自我痛觉加重时,可自行按压给药控制按钮,使泵入速度暂时加快,以尽快减轻疼痛。经PCA给药准确性高,能够维持有效血液浓度,使病人持续无痛。使用PCA前,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PCA泵的性能、使用方法、治疗目的、药物的作用、剂量和反应等。使用过程中注意PCA泵的镇痛效果观察。
3.3.3物理疗法镇痛护理
刘允等研究表明将加压包扎和冰敷联合应用,其止血、镇痛作用优于单用,互补不足之处。并且,加压包扎还能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患者也乐于配合治疗,减轻术后患者肿胀程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肢早起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3.3.4一般护理
3.3.4.1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
保持病室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床铺,干燥、舒适,尽可能降低环境的不良刺激。为术后患者营造无痛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与氛围,提供适当的无痛服务。
3.3.4.2合适的体位
THR术后帮助病人保持正确的体位,做到“三防”:即防过度屈曲和伸直,防止内旋,防止内收。术后穿“丁”字鞋或患肢皮牵引,两下肢间放一软枕,保持外展30°中立位。患者手术后对体位要求十分严格,因为保持正确的体位能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和肢体的萎缩,防止关节脱位减轻疼痛。
3.3.4.3功能锻炼
方一芳等研究表明:功能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静脉回流,又通过本体感受器刺激机体产生内啡肽和脑啡肽,使其具有抑制疼痛的作用,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方法:①手术当日即可开始踝关节伸、屈活动。②术后1~3d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③3d后可行直腿抬高练习:尽量伸直膝关节,抬高下肢保持5-10s,缓慢放下。④臀肌收缩运动:病人平卧,收缩臀肌,保持10s后放松可防止臀部皮肤长期受压形成压疮。⑤帮助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练习:一手托膝,一手托患肢,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90°,防止内收内旋。
4展望
目前,疼痛问题依然是影响THR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疼痛时按医嘱单纯给予药物止痛已不能有效止痛。为了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减轻或消除患者疼痛,使其在无痛或尽可能轻的疼痛中获得治疗。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骨科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建立了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分工和培训,使其有超前镇痛的意识。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疼痛控制程序,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质量,使疼痛管理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体协调一致,确保了疼痛管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与稳定。希望在各专科推广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加强疼痛护理的基础教育和在职培训,发展疼痛专科护理,培养疼痛专科护理人才,根据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进行多模式镇痛,通过医、护、患共同的努力,尽量将疼痛控制在微痛,甚至无痛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李桂珍,曾锦霞,陀健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广西医学2009,31(8).
[2]高竹英,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疼痛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7):4057-4058.
[3]陶雷,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大腿疼痛原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1)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