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编制一套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对中学生社会适应的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首先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30名中学生及10位中学教师进行访谈,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编制开放式调查问卷。用开放式调查问卷对10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出中学生社会适应的基本结构,并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确定中学生社会适应的结构框架;根据开放式调查结果及有关量表编制项目,形成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项目库;经心理学专家及中学教师评价后进行删改,形成中学生社会适应初始量表;在山东省内抽取初中、高中各一所,取样390人进行预试,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中学生社会适应的正式量表;正式量表形成后,在济南、烟台、淄博、德州、菏泽等五个有代表性的地区选取18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最后对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经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确定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初试量表包括136个项目,经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不符合统计学和测量学标准的项目,最后剩余59个项目,形成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包含6个维度:分别为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家庭环境适应、校内人际关系、挫折耐受力。2、信度检验显示,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38,各个分量表的α系数值在0.622-0.865之间;总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19,各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0.566-0.838之间。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系数在0.720-0.852之间(p<0.01),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91(p<0.01)。可以看出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信度系数基本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标准。由量表编制过程,可以认为该量表具有很好的内容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的各项指标(χ2/df、GFI、AGFI、RMR、RMSEA)基本符合测量学的标准,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2-0.65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在0.35-0.72之间,而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66-0.88之间,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同简易应对问卷的相关表明,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3、应用该量表对中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1)性别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总量表及学习适应、家庭环境适应、校内人际关系三个维度上,女生要好于男生,且差异显著(p<0.01),而在其他维度上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2)年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及六个维度均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性。对总量表及六个维度在年级上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初一学生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在总量表及六个维度上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3)城乡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在总量表和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家庭环境适应、校内人际关系及挫折耐受力等六个维度上,城市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得分。(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总量表和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家庭环境适应、校内人际关系及挫折耐受力等六个维度上,独生子女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得分。(5)寄宿生与走读生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总量表和学习适应、自我意识、社会交往适应、校内人际关系等四个维度上,走读生好于寄宿生,且差异显著(p<0.01),在家庭环境适应与挫折耐受力维度上,寄宿生与走读生差异不显著。[结论]1、本研究初步完成了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的编制工作,包括六个维度,59个项目。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2、正式施测的统计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用来做研究是可靠、有效的。3、本研究结果证实,中学生社会适应水平在性别、年级、家庭住址、是否为独生子女及是否住校上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