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微凝胶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聚合物微凝胶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具有水溶性、温敏性、pH响应性和生理相容性等特性的聚酰胺类高分子微凝胶在化学,涂料,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引人注目的应用前景,在聚酰胺类高分子微凝胶中引入稀土离子可能赋予其更多的新特性,如发光、磁性、导电等。本论文为探讨新型温敏性聚酰胺高分子微凝胶的新用途进行了尝试性工作。首先,选择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基本单体,然后分别选择丙烯酸和苯乙烯作第二单体,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分别用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两种共聚微凝胶。以这两种共聚微凝胶作为配体,通过在温和反应条件下与铽(Tb)、铕(Eu)、钐(Sm)、镝(Dy)四种稀土元素离子以及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HTTA)和邻菲啰啉(Phen)两种有机小分子配体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二元和三元稀土聚酰胺高分子微凝胶配合物,使用动态激光光散射、透射电镜、Zeta电位、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等研究手段对它们的粒子性质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条件、配合物中各组分比例对其光谱性质的影响规律。动态激光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表明,稀土离子的加入,并未对微凝胶的粒径和表面形态产生影响,Zeta电位、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表明稀土离子可能通过配位键合和静电引力这两种方式与高分子微凝胶中侧链酰胺基团或羰基上可配位原子作用,这两种作用方式都可以改变高分子的共轭结构,影响高分子的吸收和发射性质。荧光光谱证明含铽的微凝胶二元体系具有增强的稀土铽离子特征荧光发射峰,含铕的微凝胶二元体系仅有较弱的铕离子特征荧光发射峰,而其他稀土微凝胶二元体系仅有高分子配体自身荧光发射带。说明,在铽微凝胶二元体系中高分子与稀土铽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于其它二元体系。在稀土微凝胶三元体系中,由于有机小分子第二配体的引入,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之间可能通过协同效应共同向稀土离子传递能量,可大大提高稀土离子特征荧光发射强度,特别是P(NIPAM-co-AAc)-Tb(Ⅲ)-Phen、P(NIPAM-co-AAc)-Eu(Ⅲ)-TTA这两个三元体系均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而且化学性质稳定,放置一段时间后其发光强度几乎没有衰减,是一种有广泛应用潜力的稀土高分子纳米发光材料。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综述
  • 1. 稀土发光材料综述
  • 2. 稀土-高分子荧光材料概述
  • 3. 高分子基质-聚合物微凝胶概述
  • 4. 立题依据与实验设想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设计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及测试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微凝胶P(NIPAM-co-AAc)与稀土离子二元配合物的研究(RE=Tb,Eu,Sm,Dy)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P(NIPAM-co-AAc)-Tb(Ⅲ)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3.4 P(NIPAM-co-AAc)-Eu(Ⅲ)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3.5 P(NIPAM-co-AAc)-Sm(Ⅲ)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3.6 P(NIPAM-co-AAc)-Dy(Ⅲ)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3.7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微凝胶-稀土-有机小分子配体三元配合物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P(NIPAM-co-AAc)-Tb(Ⅲ)-Phen 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4.4 P(NIPAM-co-AAc)-Tb(Ⅲ)-TTA 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4.5 P(NIPAM-co-AAc)-Eu(Ⅲ)-Phen 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4.6 P(NIPAM-co-AAc)-Eu(Ⅲ)-TTA 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4.7 P(NIPAM-co-AAc)-Sm(Ⅲ)-TTA 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4.8 P(NIPAM-co-AAc)-Dy(Ⅲ)-Phen 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4.9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乙烯共聚微凝胶P(NIPAM-co-St)与稀土离子二元配合物的研究(Re=Tb,Eu,Sm,Dy)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3 P(NIPAM-co-St)-Tb(Ⅲ)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5.4 P(NIPAM-co-St)-Eu(Ⅲ)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5.5 P(NIPAM-co-St)-Sm(Ⅲ)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5.6 P(NIPAM-co-St)-Dy(Ⅲ)二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5.7 稀土离子对P(NIPAM-co-St)微凝胶LCST 性能的影响
  • 5.8 不同的固体微凝胶提取技术对荧光的影响
  • 5.9 本章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清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二烷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组成的二元体系的密度与折光率研究[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2].污水配制聚/表二元体系可行性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01)
    • [3].聚/表二元体系配制用水水质优化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4].光散射法同时测量气液二元体系的黏度、界面张力和热、质扩散系数的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2)
    • [5].无碱二元体系适应性评价[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2)
    • [6].费托合成水相关二元体系热力学模型评价[J]. 化学工程 2016(11)
    • [7].苯甲腈与茚二元体系的等压汽液平衡[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7(06)
    • [8].代理是船 妈妈是帆[J]. 当代工人 2010(17)
    • [9].多元醇二元体系固-固相变机理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14(13)
    • [10].溴代烷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水溶液二元体系的物化性质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9(08)
    • [11].从“二元体系论”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5)
    • [12].聚/表二元体系性能评价[J]. 化学工程师 2019(01)
    • [13].2,2-二甲基丁烷+乙醇、+正丙醇二元体系常压汽液平衡的测定[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7(03)
    • [14].乙二醇/正辛醇二元体系气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及关联[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31)
    • [15].优化二元体系配方室内实验研究[J]. 辽宁化工 2017(11)
    • [16].聚合物/表活剂二元体系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黏度和界面张力变化[J]. 科技导报 2014(16)
    • [17].四氯合锌酸十六烷基铵-四氯合锌酸十八烷基铵二元体系亚固相相图[J]. 应用化学 2012(01)
    • [18].新型表/聚二元体系在低渗介质传输能力实验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01)
    • [19].钨硅二元体系化合物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子结构的理论计算研究[J]. 功能材料 2018(04)
    • [20].四氯合锰(Ⅱ)酸二烷基铵及其二元体系贮热性能的研究[J]. 河北工业科技 2010(05)
    • [21].均三甲苯、偏三甲苯二元体系汽液两相平衡的测定[J]. 科技信息 2008(34)
    • [22].二元体系水泥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前景[J]. 青海交通科技 2015(04)
    • [23].粉煤灰-水泥浆体二元体系的水化动力学模型[J]. 硅酸盐通报 2014(09)
    • [24].二元体系中化学剂浓度对驱油效果的影响[J]. 中外能源 2010(08)
    • [25].聚乙二醇及其二元体系的相变行为[J]. 纺织学报 2009(06)
    • [26].顺丁烯二酸酐-癸二酸二丁酯二元体系等温气液平衡[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9(11)
    • [27].应用分子模拟研究苯-噻吩二元体系的汽液相平衡[J].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6(04)
    • [28].疏水缔合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渗流特性研究[J]. 油田化学 2016(03)
    • [29].聚/表二元体系色谱分离效应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4(22)
    • [30].三类油层二元体系乳化程度对驱油效率影响[J]. 化学工程师 2020(03)

    标签:;  ;  ;  ;  ;  

    聚合物微凝胶与稀土离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