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

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

论文摘要

矿业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行政策的缺陷,矿业城市发展也面临很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学者对矿业城市的四矿问题、经济转型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时采用的多元统计方法本身的缺陷,导致综合评价结果缺乏物理意义,难以实现序列研究和截面研究结果的相互借鉴和比较。故作者以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这一综合概念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方法力图构造出物理意义明确的综合指数,这将有助于深入进行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分析。本文从系统论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提出了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和智力5大系统,并分别就每个系统的指标作了分类设计。在充分考虑了不同方法的优劣之后,本文结合主成分构权方法、层次分析构权方法和模糊综合法将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转换成分层的指数体系,为进一步进行战略分析打下基础。为了深入反映不同类型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结构差异和现状,本文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城市在不同指数均数水平上的差异,得到的基本结论包括:①不同矿种矿业城市在五大子系统上表现存在差异;②能源类矿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③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分析矿业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特点,本文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矿业城市进行了聚类分析,按照矿业城市表现出的内在相似性将矿业城市分为6类,它们分别是:“富资源型城市”、“新兴可持续型城市”、“资源需求型城市”、“煤炭主导型城市”、“转型需求型矿业城市”和“欠可持续发展型城市”。另外,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了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的演变规律。得到的基本结论包括:①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在地理位置上有显著差异;②发展阶段、城市规模和矿产资源上除城市规模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上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因素均无显著差异;③矿业城市演变规律有一定共性,这便于制定具有相对普适性的战略体系。最后,在现状分析、聚类分析和演变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EVS理论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这些战略内容包括:科技主导战略、循环经济战略、接替产业战略、资源储备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基本概念界定
  • 1.5.1 矿业城市的界定
  • 1.5.2 可持续发展力的界定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2.1.1 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的理论研究
  • 2.1.2 国外关于资源型城镇的实践研究
  • 2.1.3 国外关于矿业相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
  • 2.1.4 评述
  •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 2.2.1 矿业城市理论研究的起步阶段
  • 2.2.2 矿业城市综合发展和合理布局的研究
  • 2.2.3 矿业城市产业结构多元化的研究
  • 2.2.4 矿业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 2.2.5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相关研究
  • 2.2.6 评述
  • 2.3 本章小结
  • 3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相关理论研究
  • 3.1 系统理论
  • 3.1.1 一般系统理论概述
  • 3.1.2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子系统组成及关联
  • 3.1.3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特征
  • 3.1.4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 3.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
  • 3.2.3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 3.3 技术创新理论
  • 3.3.1 技术创新理论起源
  • 3.3.2 技术创新理论发展
  • 3.3.3 技术创新理论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3.4 循环经济理论
  • 3.4.1 循环经济理论起源
  • 3.4.2 循环经济理论的发展
  • 3.4.3 循环经济理论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 3.5 小结
  • 3.6 本章小结
  • 4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标体系研究
  • 4.1 指标体系构建目标
  • 4.2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4.3 分类设计
  • 4.3.1 经济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 4.3.2 资源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 4.3.3 环境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 4.3.4 社会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 4.3.5 智力子系统指标体系设计
  • 4.3.6 小结
  • 4.4 本章小结
  • 5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合成
  • 5.1 几种常见矿业城市综合评价方法的比较
  • 5.1.1 主成分分析与构权
  • 5.1.2 因子分析方法
  • 5.1.3 数据包络分析法
  • 5.1.4 层次分析法
  • 5.1.5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1.6 常见评价方法的比较
  • 5.2 基础层指数生成
  • 5.2.1 基础层指数生成原理
  • 5.2.2 计算过程
  • 5.3 分层权数的构造
  • 5.3.1 基础指标层主成分构权
  • 5.3.2 维度层和系统层AHP 构权
  • 5.3.3 小结
  • 5.4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合成
  • 5.4.1 指数合成原理
  • 5.4.2 计算过程
  • 5.5 本章小结
  • 6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战略分析
  • 6.1 主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现状分析
  • 6.1.1 经济子系统现状分析
  • 6.1.2 资源子系统现状分析
  • 6.1.3 环境子系统现状分析
  • 6.1.4 社会子系统现状分析
  • 6.1.5 智力子系统现状分析
  • 6.1.6 可持续发展力整体现状分析
  • 6.2 矿业城市聚类分析
  • 6.3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演变规律分析
  • 6.3.1 地理位置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分析
  • 6.3.2 发展阶段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分析
  • 6.3.3 城市规模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分析
  • 6.3.4 矿产资源类型对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影响分析
  • 6.3.5 小结
  • 6.4 EVS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战略组合体系
  • 6.4.1 科技主导战略
  • 6.4.2 循环经济战略
  • 6.4.3 接替产业战略
  • 6.4.4 资源储备战略
  • 6.4.5 比较优势战略
  • 6.5 本章小结
  • 7 创新与局限
  • 7.1 主要创新
  • 7.2 本文局限性
  • 7.3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AHP 构权法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2: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基础指数表
  • 附录3: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体系
  • 附录4:作者简介
  • 附录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及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能源消费的矿业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多维度比较研究[J]. 中国矿业 2018(04)
    • [2].用阶梯式发展论指导矿业城市转型[J]. 国土资源 2014(11)
    • [3].中国矿业城市的几个问题[J]. 中国矿业 2015(08)
    • [4].浅析我国矿业城市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民商 2018(12)
    • [5].矿业城市转型及其阶段识别的理论与应用[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 [6].基于因子分析的矿业城市转型能力统计分析与测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矿业城市的兴与衰[J]. 矿业装备 2013(06)
    • [8].矿业城市: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J]. 现代商业 2012(08)
    • [9].矿业城市效率研究进展[J]. 资源与产业 2012(05)
    • [10].矿业城市软权力作用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1)
    • [11].权力对矿业城市转型作用的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 2009(10)
    • [12].国内矿业城市接续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J]. 煤炭经济研究 2008(12)
    • [13].构建矿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理论导报 2008(10)
    • [14].我国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农家参谋 2018(02)
    • [15].德国鲁尔区转型对四川矿业城市华蓥转型的启示[J]. 经贸实践 2016(13)
    • [16].如何避免“矿尽城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雷涯邻谈矿业城市绿色转型[J]. 地球 2016(02)
    • [17].辽宁矿业城市经济系统应对能力分析及其脆弱性评价[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02)
    • [18].矿业城市转型:挑战、机遇与对策[J]. 中国矿业 2010(07)
    • [19].转型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约束与调控策略[J]. 生产力研究 2009(17)
    • [20].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铜陵市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03)
    • [21].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资源型矿业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安徽省铜陵市的实践为例[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3)
    • [22].基于共抓大保护视角的长江经济带矿业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3].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评价—以安徽铜陵市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7)
    • [24].基于区域背景——斑块状态的矿业城市资源型生态关键地段识别[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7(11)
    • [25].矿业城市转型的重要意义与发展战略分析[J]. 中国矿业 2011(09)
    • [26].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实证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8)
    • [27].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07)
    • [28].好书推荐[J]. 露天采矿技术 2015(03)
    • [29].让老矿城再续花样年华——域外矿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经验谈[J]. 资源导刊 2014(09)
    • [30].矿业城市阜新走出中国特色转型之路[J]. 采矿技术 2009(03)

    标签:;  ;  ;  ;  ;  

    中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指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