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的CT诊断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严朝成[1](2021)在《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同期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ENBD)与两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直接一期缝合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数据,探讨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ENBD)术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成都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之间所收治的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213例,根据是否行气囊鼻胆管引流分为两组,其中气囊鼻胆管组115例;无引流组98例。本研究收集了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术前营养指标(体重指数、白蛋白)、术前肝功能(ALT、AST、TBIL、DBIL)、胆管炎分度、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大小及数目,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础疾病;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第三日肝功能(ALT、AST、TBIL、DBIL),术后并发症(术野出血、腹腔脓肿、胆漏、术后胰腺炎、残余结石、电解质紊乱),术后随访3~6月。采用SPSS 20.0软件将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前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术前营养指标(体重指数、白蛋白)、术前肝功能、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资料表明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20)min、85(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行液电碎石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资料中,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腹腔引流时间分别为4(1)天、5(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1)天、7(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住院费用分别为27654(5434)元、24254(533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ALT、△AST、△TBIL、△DB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资料中,术后胆漏气囊鼻胆管组明显少于无引流组,分别为2(1.7%)例、10(10.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余结石气囊鼻胆管组稍少于无引流组,分别为2(1.7%)例、7(7.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鼻胆管组与无引流组术后术野出血、腹腔脓肿、术后胰腺炎、总并发症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鼻胆管引流情况显示术后气囊鼻胆管无打折或堵塞导致无任何液体流出。气囊鼻胆管组术后三日引流量平均为(223±85)ml、(230±95)ml、(251±103)ml,其中两例因患者活动时不慎非计划拔除,拔除后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生命体征,无不良反应,顺利好转出院;余患者鼻胆管造影于术后5~7天进行,术后5~13天拔除气囊鼻胆管。入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无引流组于术后1~3月内发现胆总管残余结石7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胆道狭窄等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在未提高术后总并发症率的情况下,明显降低了胆漏的发生率,缩短了腹腔引流时间,但是残余结石率未见明显降低。综上所述,同期三镜下气囊鼻胆管引流术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在严格筛选病例的情况下是一种同时具备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的手术方式。
赵贵成[2](2021)在《PCNL术后出血首次介入治疗失败的预警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文中提出[目 的]回顾性分析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后严重或持续、延迟出血行血管介入治疗(angiographic management,AM)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究其血管造影下血管损伤特点和首次血管介入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根据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PCNL后严重或持续、延迟出血接受AM治疗的122例患者资料,对14例初次AM失败的患者(A组)和108例初次AM成功的患者(B组)的数据进行单变量和Logistic多变量分析,筛选出PCNL术后出血首次AM失败的预警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用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测验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用ROC曲线下面积评定该预测模型效能。[结 果]122例PCNL合并出血患者中首次AM治疗成功率为88.52%(108/122),PCNL并发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影像主要表现为造影剂外渗(26.2%)、假性动脉瘤(19.7%)、动静脉瘘(17.2%)及其多种合并征象。PCNL术后出血首次AM治疗失败14例(1 1.5%),其中13例经再次的AM治疗均完全止血,只有1例患者经过3次AM失败后行患肾介入性切除术。单因素分析发现,多个经皮肾通道、PCNL术前尿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AM术前血WBC计数、AM术前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count,NEU)、多出血病灶及术后输注悬浮红细胞数量与PCNL术后出血首次血管介入治疗失败有一定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术前血WBC计数(OR=5.270,P=0.021)、AM术前血NEU(OR=6.024,P=0.015)和多出血部位(OR=6.649,P=0.017)是 PCNL 术后出血首次AM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获得的预测模型为P=1/[1+EXP(-1.266+1.662×AM术前血WBC计数+1.794×AM术前血NEU+1.894 ×多出血部位)]。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提示预测模型拟合度为χ2=4.677(P=0.791);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782~0.904)。[结 论]PCNL术后出血DSA下主要表现为造影剂外渗、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及以上多种合并征象,AM术前血WBC计数、AM术前血NEU和多出血部位是PCNL术后出血首次AM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有一定的预警评估价值。PCNL术后出血应积极控制感染,在血管造影时注意识别所有出血病灶进行AM干预,可降低PCNL术后出血首次AM失败的风险。
林海利[3](2021)在《UMP与RIRS在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比较》文中指出背景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近年来在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治疗方面,各种微创手术方法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新的手术方法的不断涌现,由于对新术式了解不够、对适应症和手术要点掌握不足,其所带来的并发症也随之不断涌现,甚至出现肾切除、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因此,如何掌握新手术方法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成为我们探索的重要目标。现就超细经皮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在直径2.0cm以内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应用做一对比研究,以期为临床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依据。目的对比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UMP)与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IRS)在直径2.0cm以内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由同一团队完成的直径2.0cm以内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病人手术治疗情况,患者术前已知所有手术方案,自愿选择相应手术治疗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2.根据所采取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46例采用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为UMP组、67例采用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为RIRS组,术前常规行彩超、X线、CT及各种化验检查,确定有手术适应症,给予手术治疗,注意观察术中手术时间、出血的数量、组织损伤状况,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了解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复查CT了解结石清除率情况。3.分析对比两组病人术前年龄、性别、结石大小、位置、CT值、积水情况、体重指数、肌酐水平等基线资料,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副损伤、肾盂压力等情况,以及手术后出血量、有无感染、VA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日、医疗费用及结石复发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探讨UMP、RIRS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结果1.本研究共113例,包括UMP组46例、RIRS组67例,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参与研究的患者术中各项指标情况如下:手术时间分别为UMP组65.8±17.1min、RIRS组63.7±16.2min,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UMP组43.5±11.7ml明显多于RIRS组6.2±0.8ml(P<0.05);术中副损伤UMP组9例(19.57%)多于RIRS组4例(5.98%)(P<0.05);术中肾盂内压力UMP组10.7±1.6mm Hg比RIRS组23.8±5.7mm Hg明显低(P<0.05)。3.术后两组患者各指标情况如下:术后住院日UMP组较长,为4.1±0.6天,RIRS组为2.1±0.4天(P<0.05);继发性出血发生率UMP组较高,为5例(10.87%),RIRS组0例(0.00%)(P<0.05),其中2例术中肾盂穿孔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分别下降0.8g、1.3g,通过卧床休息、有效的止血处理后情况好转;而术后感染发生率RIRS组较高,为11例(16.42%),UMP组1例(2.17%)(P<0.05),有5例术后血象升高,其中3例发热,体温最高达39.0℃,经加强抗感染后痊愈;术后当天RIRS组血白细胞数目、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各炎症指标升高均比UMP组明显,RIRS组较易并发感染(P<0.05);手术后第2天及手术后2个月常规CT复查显示,UMP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7.0%、93.5%,显着高于RIRS组(70.1%、79.1%),P<0.05;术后当天VAS评分UMP组5.16±1.25明显高于RIRS组2.97±1.03(P<0.05);住院费用UMP组14392.3±2194.8元明显低于RIRS组16278.7±2497.5元(P<0.05)。4.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3年,UMP组复发0例(0.00%),RIRS组复发8例(11.94%),中位复发时间1.6年,6例行ESWL1次、2例ESWL2次后结石排净。5.本课题研究无输血病例,没有中转开放手术,无肾切除和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直径2.0cm以内肾/输尿管上段结石,UMP及RIRS均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但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其优势和不足:UMP的优点在于结石清除率高,但损伤和出血的风险也较高;而RIRS沿人体自然通道进行,其优点是创伤较小、出血较少,恢复较快,但其结石的清除率较低、感染风险较高。
张乐超[4](2020)在《可视穿剌超微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1-2cm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可视穿刺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这两种术式在治疗1-2cm肾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严格执行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泌尿外科治疗的共计102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采用术式的差异分为可视穿刺超微经皮肾镜组(Microperc组)和输尿管软镜组(FURL组),其中。Microperc组纳入患者49例,FURL组纳入患者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情况,术后血红蛋白(Hb)变化,术后降钙素原(PCT)水平,围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等指标。结果:Microperc组手术时间(51.47±11.42min)显着短于FURL组手术时间(75.23±12.31min),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perc组一期结石清除率85.7%(42/49),高于FURL组一期结石清除率80.4%(45/56),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operc组术后Hb下降值(10.05±2.14g/L),术后血清降钙素原(0.37±0.19 μg/L),术后疼痛评分(5.15±1.05分),术后发热率22.4%(11/49),术后住院时间(5.19±0.64天)均高于FURL组的术后Hb下降值(9.72±1.40g/L),术后血清降钙素原(0.34±0.15 μg/L),术后疼痛评分(4.85±1.61分),术后发热率17.9%(10/56),术后住院时间(4.93±0.61天),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1-2cm肾下盏结石的治疗,Microperc与FURL两种术式均安全有效。2.虽然FURL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围术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稍优于Microperc,但Microperc手术时间更短,一期结石清除率更高,且术后可实现完全无管化。
黎志辉[5](2020)在《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于直径1.0cm~2.5cm的上尿路结石常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但术后可能有残石。术后≥4mm的残石经患侧输尿管排出,能引起该侧输尿管痉挛、尿路梗阻、尿路积水和感染;也能作为结石核心,导致结石再生长而复发,所以如何安全快速地促进术后残石的排出至关重要。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人体伤害小,恢复迅速,常用于治疗≤2.0cm上尿路结石,也可见于>2.0cm的上尿路结石。尿石清合剂是本院制剂,在结石患者中应用广泛,但尚未有尿石清合剂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残石排出疗效的相关研究。本课题旨在观察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排出疗效,证明尿石清合剂能加快促进术后残石的排出。方法:本课题病例均来自从2019年01月至2020年0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外一科(泌尿外科)行孙氏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选择符合要求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服用尿石清合剂4周)55例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服用饮用水4周)55例。统计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结石大小、结石CT值(Hu)、术后残石的大小、残石个数、残石分侧、残石位置、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例数、住院总费用、术后第4周残石的个数、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及血尿比色卡评分,记录4周内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最后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统计的数据。结果:1.观察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4周试验的受试者观察组有50例,对照组有55例,两组受试者的性别比例、残石位置、残石分侧、年龄、体重指数、术前结石大小、结石CT值、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残石大小、残石个数等资料经统计学计算,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表2和表3)2.两组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构成比,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表5提示两组血尿比色评分构成比,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5)3.术后4周观察组的结石清除率42%(21/50),对照组的结石清除率16%(9/55),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周,观察组需要行ESWL治疗4例,对照组13例,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4.观察组受试者在服药4周研究周期内未出现过敏、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等不良反应。结论:尿石清合剂能促进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排出,且服药过程中无毒副作用,其安全、有效。
施柳辉,王莉,施飞,黄云腾[6](2020)在《输尿管软镜技术在飞行员肾结石诊治中价值及应用策略》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输尿管软镜(FURL)技术鉴别诊断飞行员结石,提出FURL在处理该类特殊人群肾内游离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经CT泌尿系统造影(CTU)显示肾内高密度影飞行员共35例,均为男性;年龄23~53岁,平均年龄38.93岁。分析FURL诊断情况,以及碎石清除率。结果 3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FURL,确诊结石30例(85.71%),肾乳头钙化8例;30例中一次碎石清除25例(清除率83.33%),另5例经二次手术实现结石完全清除,二期清理成功。未出现泌尿系统严重出血、感染、尿路撕裂损伤等并发症。35例患者停飞观察1~96周,均成功复飞,未出现结石复发。结论 FURL能及时、准确鉴别飞行员肾内微小结石,结合术前CTU显像可提高结石定位,提高一次结石清除率,减少手术创伤、结石遗漏或残留,降低二次手术风险;FURL在鉴别和治疗飞行员肾内游离微小结石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刘项[7](2019)在《气膀胱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输尿管末端狭窄的对比研究及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气膀胱腹腔镜与开放式Cohen再植术对治疗小儿输尿管末端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120例(133侧)膀胱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输尿管末端狭窄。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气膀胱)、B(开放)两组,A组61例(68侧)行下腹部三通道气膀胱腹腔镜Cohen再植术,B组59例(65)侧行开放式Cohen再植术。气膀胱腹腔镜Cohen再植术手术方法:经尿道置入膀胱镜,建立CO2气膀胱,在膀胱镜直视下采用带针缝线悬吊腹壁与膀胱,分别置入1个观察trocar(5 mm)及2个操作trocar(3 mm),后在腹腔镜下完成输尿管的游离与再植。所有患儿术前1周内行B超、IVU检查评估肾盂分离与输尿管扩张程度,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测定最大尿流率(ml/s)、最大膀胱测压容量(ml)、膀胱顺应性(ml/cmH2O)和最大逼尿肌压(cmH2O)。术后常规随访,术后3月行尿流动力学检测;术后6个月B超检查评估肾积水及输尿管下段扩张变化情况;术后12个月IVP检查评估输尿管膀胱连接处通畅情况,测量评估肾盂扩张程度和输尿下段管径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两组B超和IVU的手术前与手术后数据、尿流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外观满意度。外观满意度在术后6月时用李克特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评估。结果120例膀胱再植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二次手术病例,气膀胱腹腔镜组无中转开放病例。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术后3月行尿流动力学检查,A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测压容量、膀胱顺应性、和最大逼尿肌压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膀胱顺应性为8.6?1.7 ml/cmH2O,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B超测量A组手术后肾盂分离和输尿管末段扩张分别为0.6?0.1cm和0.4?0.2cm,B组分别为0.7?0.1cm和0.5?0.2cm,B超提示A、B组肾盂分离和输尿管末段扩张在手术后均明显减轻(P<0.05)。术后12个月时IVU复查,所有病例均显示造影剂通过输尿管膀胱连接处顺畅,测量肾盂和输尿管末段扩张程度,A组肾盂扩张和输尿管末段扩张分别为0.7?0.2cm和0.5?0.1cm,B组分别为0.9?0.1cm和0.6?0.2cm,两组较术前也有明显减轻。对比两组手术前B超、IVU测量的肾盂分离和输尿管末段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效果上无明显差别。对比两组切口长度分别为0.8±0.3cm、2.8±1.2cm,(P<0.05),手术时间133.3±16.7,96.1±17.1min(P<0.05),留置尿管时间6.3±1.3d、10.4±1.2d,(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1.2d,11.3±2.1d,(P<0.05)。Likert scale量表调查家长对手术外观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2±0.5、2.8±1.2(P<0.05)。结论气膀胱腹腔镜Cohen再植术治疗小儿输尿管末端狭窄在效果上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别,是可行的,安全有效。但相较于开放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膀胱顺应性改变小、外观更加美观且家长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金明花,徐静[8](2019)在《二维超声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意义与影响超声诊断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输尿管末端结石实施二维超声诊断的意义及影响超声诊断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120例疑似输尿管末端结石患者实施观察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和螺旋CT检查,以螺旋CT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总结二维超声的图像特征、诊断效果,并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二维超声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时误诊漏诊的影响因素。结果:实施二维超声检查时漏诊9例,误诊2例,二维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结石的诊断敏感性为91.3%(95/104),特异性为87.5%(14/16),准确性为90.8%(109/120)。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二维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结石的诊断效果对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肥胖患者二维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结石的诊断误诊或漏诊发生率显着高于非肥胖患者(P<0.05)。膀胱容量<110mL患者二维超声检查对输尿管末端结石的诊断误诊或漏诊发生率显着高于膀胱容量≥110mL患者(P<0.05)。结论:输尿管末端结石实施二维超声诊断效果良好,漏诊和误诊状况较少,且肥胖、膀胱容量是影响诊断效果的影响因素,需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以提升诊断效果。
杜传策[9](2019)在《经尿道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术中智能监控肾盂压力设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技术分输尿管硬镜碎石,输尿管半硬镜碎石,输尿管软镜碎石三类,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方法。传统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术中无法智能监测和控制肾盂内压,若肾盂内压过高,可导致液体外渗、尿源性脓毒症、肾破裂等不良事件,甚至危及生命。术中应用套石篮或异物钳取石存在效率不高等现象。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控肾盂内压十分必要,开发实时、灵敏、精确反映肾盂压力变化的智能测压及控制压力一体化系统,以保证灌注、负压吸引之间平衡,使肾盂内压始终保持在低压状态,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及效率。针对这一临床问题,我们拟研制出一种可以实时监控输尿管镜碎石术中肾盂压力、智能调控术中灌注及吸引的设备(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创新出智能监控肾盂内压的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术方式(智能控压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期望通过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将肾盂内压调节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因肾盂压力过高而发生相应并发症,碎石同时采取吸引取石以提高清石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对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和科学理论研究都有重大意义。目的:研制出一种可以实时监控输尿管镜碎石术中肾盂压力、智能调控灌注及吸引的设备(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将其应用于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以提高输尿管镜碎石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上尿路结石治疗技术的发展。方法: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研制医用具有智能灌注、吸引及监控肾盂压力的一体化设备(以下简称为: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与江西理工大学团队合作,研究并生产出具有智能灌注、吸引及监控肾盂压力的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第二部分: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应用于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镜检术中肾盂内压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将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设备应用于家猪,进行动物实验,了解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测定实验对象肾盂内压力大小、变化特点,探索合适的肾盂压力控制值。用健康雌性家猪9头,共18只肾脏,根据不同灌注流量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肾脏):应用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进行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镜检,逆行置入输尿管吸引鞘至肾盂出口处。测压方式:1、F4输尿管导管逆行进入肾上盏并连接有创血压监护仪测定肾上盏压力值;2、输尿管吸引鞘测压通道接入三通管同时连接有创血压监护仪和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测定肾盂出口处压力值。软镜灌注通道及鞘吸引通道连接平台进行灌注和吸引,术中平台设定灌注流量、腔内压力控制值(-2mmHg)和腔内压力警戒值(30mmHg),通过平台的压力反馈技术和吸引设备,监测与控制肾盂压力。软镜进入肾上、中、下盏和肾盂分别灌注,每秒记录一次压力值。第三部分:智能监控腔内压力及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治疗L4水平以下输尿管大结石临床应用研究。对122例第4腰椎水平以下输尿管大体积结石患者进行手术对比研究,行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并随机分两组。试验组应用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和输尿管吸引鞘,行智能控压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治疗共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共60例。测定术前术后血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内毒素(BET)水平,测量术前结石CT值。对比术后结石清除率(SFR),发热例数,输尿管穿孔例数等。第四部分: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术治疗Guy’s评分ⅠⅡ级1.53cm肾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对Guy’s评分ⅠⅡ级,直径为1.53cm大小肾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9例患者行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术,58例行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发热情况,血WBC计数,血C反应蛋白值,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再次手术清石例数等。结果:第一部分:研制出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通过反复测试,研制出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在体外进行流量测试及离体猪肾模型,压力反馈测试及第三方设备检测等,发现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实际数据达到了设计要求,可精准设定肾盂内压报警值及自动停机的肾盂压力阈值,根据肾盂内压自动调节灌注与吸引,满足临床需要,且参数动态显示,操作便利。第二部分: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应用于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镜检术中肾盂内压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监护仪与平台测定的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比较,不同灌注流量下监护仪肾盂出口处压力值和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无差异。不同灌注流量下灌注不同部位时各组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与肾上盏压力值比较。输尿管软镜在肾上、中、下盏分别灌注时,肾上盏与肾盂出口部压力值无显着差异,说明输尿管软镜不同灌注流量下灌注不同部位时,肾盂出口处压力值均可反映肾盂内实际压力。不同灌注流量下各组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比较,不同灌注流量灌注,各组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无显着差异,说明在不同灌注流量下肾盂出口处压力值较稳定。第三部分:智能监控腔内压力及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治疗L4水平以下输尿管大结石临床应用研究。两组均依期完成手术,试验组手术时间25.3±5.6min,清石率为100%,术后发热1例T38.2℃,术后输尿管狭窄例数0例;对照组手术时间47.2±9.8min,清石率为81.7%,术后发热7例,输尿管狭窄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手术时间、输尿管穿孔数,术后24小时血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内毒素(BET)、术后再次治疗数等均低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四部分: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治疗Guy’s评分ⅠⅡ级1.53cm大小肾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9.31±27.71min,明显长于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的35.21±21.27min(P<0.05)。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术后WBC 8.20±4.17×109/L,术后CRP 9.09+5.52mg/L,术后发热例数2例,均低于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P<0.05)。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4周及12周后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56.9%、72.1%,低于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的74.6%及91.5%(P<0.05)。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有1例因结石残留而再次经历手术少于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的5例(P<0.05)。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组术后住院时间为3.15±1.320天,传统输尿管软镜碎石组3.78±2.476天,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研制出的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可靠、稳定,具有多功能模式。是个拥有主控单元、吸引装置、灌注装置、压力反馈等数个单元的一体化系统。可以实时、灵敏、精确反映局部压力变化并给予智能控制,以保证灌注、负压吸引之间平衡,使肾内压保持稳定在安全范围内,保证手术安全。应用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行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术治疗输尿管大体积结石、肾结石,避免碎石过程中“暴风雪”效应、减少结石移位,通过负压吸引清石,碎石可快速清除,控制肾盂内压,减少了细菌及内毒素的吸收,有效降低术中、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手术效率高,残石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出血少等优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程牧[10](2019)在《肾脏超声检查在云南永胜地区汉族人群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通过对云南永胜地区汉族人群超声检查的肾脏疾病现况进行调查,并对肾脏患病情况及常见、多发病肾结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为该地区汉族人群肾脏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对符合标准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超声检查。数据由Epidata3.0录入,由SPSS23.0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该地区肾脏疾病患病率最高的是肾囊肿(7.75%),其次是肾结石(6.50%);单因素分析肾结石影响因素,有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BMI、是否为中心性肥胖、是否吸烟、饮酒频率、体力活动频率、不同频率食红肉类、水果、乳类及其制品、是否需要借助药物助眠和既往病史中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的肾结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食红肉频率、体力活动、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睡眠(P<0.05)为该地区肾结石患病的影响因素。[结 论]肾囊肿和肾结石是该地区超声检出率最高的两种肾脏疾病;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它发病因素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性别、年龄、食红肉频率、体力活动、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睡眠(P<0.05)为该地区肾结石患病的影响因素;可以通过控制红肉的饮食频率、控制体重和避免高强度体力活动来预防该地区肾结石发病。对于该地区中老年、男性及患有高血压的人群,应注意泌尿系结石的筛查。
二、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的CT诊断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的CT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术中内镜乳头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乳头狭窄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PCNL术后出血首次介入治疗失败的预警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防治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UMP与RIRS在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表 |
附录B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可视穿剌超微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1-2cm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
1.1.1 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 |
1.1.2 泌尿系结石的成因 |
1.1.3 泌尿系结石的诊疗 |
1.2 中国传统医学对泌尿系结石的认识 |
1.2.1 中国传统医学对尿石症的认识 |
1.2.2 中国传统医学治疗尿石症的方法 |
1.2.3 尿石清合剂在尿石症方面的应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收集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分组方法及分组 |
2.2.2 治疗方法 |
2.2.3 观察指标(内容) |
2.2.4 统计处理 |
2.3 研究结果及分析 |
2.3.1 两组基本资料情况 |
2.3.2 排石过程中VAS疼痛评分构成比情况 |
2.3.3 两组排石过程中血尿比色卡评分构成比情况 |
2.3.4 访视二(术后4周)两组结石排出及行ESWL治疗情况 |
2.3.5 结果分析 |
2.4 讨论 |
2.4.1 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处理的重要性 |
2.4.2 研究结果及分析评价 |
2.4.3 尿石清合剂的理论依据 |
2.4.4 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分析 |
2.4.5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输尿管软镜技术在飞行员肾结石诊治中价值及应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手术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2.3 随访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结石诊断结果 |
2.2 手术结石清除率 |
2.3 术后随访观察 |
2.4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7)气膀胱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输尿管末端狭窄的对比研究及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缺陷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二维超声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意义与影响超声诊断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数据统计: |
2 结 果 |
2.1 二维超声的图像特征、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状况分析: |
2.2 二维超声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时误诊漏诊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 论 |
(9)经尿道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术中智能监控肾盂压力设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第一部分:医用具有智能灌注、吸引及监控肾盂压力的设备研制 |
1.1 医用具有智能灌注、吸引及监控肾盂压力设备的设计 |
1.1.1 设计理念 |
1.1.2 设计步骤及制定流程 |
1.1.3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传感器与压力采集 |
1.1.4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工作模式 |
1.1.5 存读数据 |
1.1.6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样机型号规格和技术规格 |
1.2 材料与方法 |
1.2.1 实验设备 |
1.2.2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生理灌注模式体外测试 |
1.2.3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体外肾盂压力反馈测试 |
1.2.4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体外智能压力反馈测试 |
1.2.5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委托第三方检测 |
1.2.6 统计分析 |
1.3 结果 |
1.3.1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生理灌注模式体外测试 |
1.3.2 灌注吸引自动模式下流量与压力测试 |
1.3.3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体外智能压力反馈测试(报警及自动停机测试) |
1.3.4 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委托第三方检测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部分:医用智能灌注吸引平台应用于负压吸引下输尿管软镜检术中肾盂内压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动物模型的建立 |
2.1.4 术中肾内压力的测量 |
2.1.5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监护仪肾盂出口处压力值与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比较 |
2.2.2 不同灌注流量下灌注不同部位时各组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与肾上盏压力值比较 |
2.2.3 不同灌注流量下各组平台肾盂出口处压力值比较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部分:智能监控腔内压力及负压吸引下输尿管镜碎石治疗L4水平以下输尿管大体积结石临床应用研究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主要试剂 |
3.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3.1.3 试验分组 |
3.1.4 检测方法 |
3.1.5 试验用设备简介 |
3.1.6 手术方法 |
3.1.7 统计学处理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部分: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吸引碎石治疗Guy’s评分Ⅰ~Ⅱ级1.5~3cm肾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备 |
4.1.2 临床资料 |
4.1.3 试验分组 |
4.1.4 手术方法 |
4.1.5 围手术期处理 |
4.1.6 统计学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全文总结 |
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综述 经尿道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肾脏超声检查在云南永胜地区汉族人群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输尿管末端微小结石的CT诊断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气囊鼻胆管引流在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D]. 严朝成.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PCNL术后出血首次介入治疗失败的预警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D]. 赵贵成.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UMP与RIRS在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比较[D]. 林海利.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可视穿剌超微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1-2cm肾下盏结石的疗效分析[D]. 张乐超. 山东大学, 2020(02)
- [5]尿石清合剂对孙氏镜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观察[D]. 黎志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输尿管软镜技术在飞行员肾结石诊治中价值及应用策略[J]. 施柳辉,王莉,施飞,黄云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01)
- [7]气膀胱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输尿管末端狭窄的对比研究及临床疗效分析[D]. 刘项.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8]二维超声诊断输尿管末端结石的意义与影响超声诊断结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 金明花,徐静. 河北医学, 2019(06)
- [9]经尿道输尿管镜吸引碎石术中智能监控肾盂压力设备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D]. 杜传策. 南昌大学, 2019(01)
- [10]肾脏超声检查在云南永胜地区汉族人群的调查研究[D]. 程牧.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