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生物非光滑表面形态特征及其脱附功能特性研究

典型生物非光滑表面形态特征及其脱附功能特性研究

论文摘要

生物非光滑表面是当前仿生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是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2CCA012000)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5059)资助下完成的,其重点研究典型植物表面非光滑形态与功能特性之间的关系。试验主要选择东北常见的几种典型(具有非光滑形态)的植物叶片为样本进行电镜扫描,并对表面形态进行描述与分类分析,利用现代仪器设备对其表面润湿角、粘附力进行测定与分析,从中筛选出几种理想的生物非光滑表面疏水原型,并建立四类疏水表面的数学模型;同时还选择具有不同非光滑表面结构的植物叶片,利用万用试验机、纳米力学测试仪对其进行力学特性的测定与分析,探讨非光滑结构与材料的耐拉伸能力、材料表面耐压与耐磨能力的关系,建立了天然植物叶片(材料)的纵向受力模型,这将为工程仿生的表面耐磨涂层设计及其自然复合材料的选择、疏水性功能材料的选择与制备、工程仿生复合材料的设计以及天然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提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生物非光滑表面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1.2.1 土壤动物体表非光滑理论及应用
  • 1.2.2 水生动物体表非光滑理论及应用
  • 1.2.3 植物表面非光滑的“莲叶效应”理论及其应用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生物非光滑的仿生学基础理论
  • 2.1 仿生学及其研究内容
  • 2.2 生物学与仿生学的关系
  • 2.3 生物非光滑表面仿生理论
  • 2.3.1 非光滑定义及其分类
  • 2.3.2 生物非光滑效应的研究内容
  • 2.3.3 非光滑表面在仿生学中的应用研究
  • 2.4 仿生非光滑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研究展望
  • 第三章 典型生物非光滑形态分类与指标集的建立
  • 3.1 生物的多样性决定其表面形态的复杂性
  • 3.2 典型生物表面非光滑形态分类
  • 3.2.1 从结构单元形状分析
  • 3.2.2 从结构单元分布分析
  • 3.2.3 从表面整体形态分析
  • 3.2.4 从功能特性分析
  • 3.2.5 从非光滑构成的维数来分类
  • 3.3 生物非光滑形态评价指标集的建立
  • 3.3.1 评价方法
  • 3.3.2 非光滑形态评价指标参数的确定
  • 3.4 小结
  • 第四章 典型综合型非光滑表面形态特性的描述
  • 4.1 综合型非光滑表面特征
  • 4.1.1 复合型非光滑表面及特征
  • 4.1.2 嵌合型非光滑表面及特征
  • 4.1.3 耦合型非光滑表面及特征
  • 4.2 典型复合波纹状非光滑表面的数学描述
  • 4.3 典型复合型非光滑表面的参数特征
  • 4.4 小结
  • 第五章 植物表面非光滑形态特征与湿润及黏附特性试验分析
  • 5.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5.1.1 试验材料的采集
  • 5.1.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5.1.3 试样的制备
  • 5.1.4 测定表面(水滴)接触角的试验仪器
  • 5.1.5 表面黏附力测定的试验仪器
  • 5.2 试验分析
  • 5.2.1 植物表面非光滑形态描述及分类
  • 5.2.2 植物表面水滴接触角试验结果分析
  • 5.2.3 典型植物表面黏性介质的黏附力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 5.3 讨论与分析
  • 5.4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典型植物非光滑疏水表面的理想模型
  • 6.1 植物非光滑疏水表面的分类
  • 6.2 疏水表面模型分析
  • 6.3 植物几何非光滑疏水表面原型的筛选
  • 6.4 植物非光滑脱附表面模型的几何参数
  • 6.4.1 凸包型与凹坑型非光滑疏水表面模型及其特征参量
  • 6.4.2 圆锥型的非光滑疏水表面模型及其特征参数
  • 6.4.3 棱柱型非光滑表面模型的及其特征参数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典型植物叶非光滑表面的纳米力学特性
  • 7.1 试验设备与方法
  • 7.1.1 材料的选择
  • 7.1.2 仪器设备
  • 7.1.3 纳米压痕仪的系统组成及纳米力学测量原理
  • 7.1.4 纳米力学分析样品的制备
  • 7.1.5 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 7.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7.2.1 最适加载量的确定
  • 7.2.2 植物叶片表面硬度的比较分析
  • 7.3 结果与讨论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植物叶组织结构与力学特性关系研究
  • 8.1 试验设备与方法
  • 8.1.1 样品的采集
  • 8.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8.1.3 试验方法
  • 8.2 试验结果与讨论分析
  • 8.3 植物叶片纵切面受力模型
  • 8.3.1 强度指标
  • 8.3.2 抗拉(压)强度极限
  • 8.3.3 孔隙的体积分数
  • 8.3.4 叶片的纵向切面受力模型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9.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9.3.1 存在问题
  • 9.3.2 今后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船式拖拉机凸包非光滑表面船壳减阻性能研究[J]. 农机化研究 2018(02)
    • [2].仿生突起型非光滑表面温度场分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0(03)
    • [3].复杂非光滑表面的电解蚀刻制造[J]. 内燃机与配件 2019(03)
    • [4].仿生非光滑表面耐磨性的影响因素[J]. 表面技术 2012(01)
    • [5].超光滑表面抛光技术的新进展[J]. 飞航导弹 2011(05)
    • [6].抛光液酸碱度对超光滑表面质量影响的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09(01)
    • [7].基于非光滑表面的直升机尾舱门减阻技术[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20(02)
    • [8].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机电工程 2015(05)
    • [9].仿生非光滑表面减阻技术在油气管道中的应用[J]. 管道技术与设备 2014(02)
    • [10].仿生非光滑表面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 新技术新工艺 2012(05)
    • [11].基于气泡型非光滑表面的弹丸减阻性能研究[J].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18(02)
    • [12].车身非光滑表面位置对气动性能的影响[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 [13].仿生非光滑表面材料与铝合金制件间的减黏[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02)
    • [14].非光滑表面仿生学(Ⅰ)[J]. 自然科学进展 2008(03)
    • [15].非光滑表面离心泵叶轮的流动减阻特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6(02)
    • [16].超光滑表面纳米压痕硬度测试研究[J]. 工业计量 2008(02)
    • [17].非光滑表面仿生学(Ⅱ)[J]. 自然科学进展 2008(07)
    • [18].圆形非光滑表面叶片对离心泵空化特性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20(06)
    • [19].基于三种不同材料的超光滑表面性能测量结果的对比研究[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09(10)
    • [20].水压马达仿生非光滑表面配流副摩擦磨损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8(13)
    • [21].车身单一非光滑表面与双表面耦合的减阻效果[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7)
    • [22].具有非光滑表面的仿生减阻材料的研究简介[J]. 材料研究与应用 2008(04)
    • [23].肋条状仿生非光滑表面铸造成型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8)
    • [24].仿生非光滑表面纺杯减阻性能的数值模拟[J]. 纺织学报 2010(05)
    • [25].仿生学在机械密封技术中的应用和展望[J]. 化工机械 2011(06)
    • [26].不同形态和间隔非光滑表面模具钢的磨损性能[J]. 机械工程学报 2008(03)
    • [27].浅谈超光滑表面加工技术[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12)
    • [28].激光制备仿生非光滑表面蠕墨铸铁的耐磨性[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5)
    • [29].诺德传动集团推出规格为71的光滑表面电机[J]. 酒·饮料技术装备 2019(04)
    • [30].非光滑仿生的研究现状[J]. 农业与技术 2016(07)

    标签:;  ;  ;  ;  ;  ;  

    典型生物非光滑表面形态特征及其脱附功能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