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语音论文-关鑫

会话语音论文-关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会话语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常会话,非语音学,司法话者识别

会话语音论文文献综述

关鑫[1](2019)在《基于日常会话的司法话者非语音学识别特征挖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司法话者识别特征以语音学特征为主,语音学特征的不足是其受现实环境因素影响大,产生语音变异现象,导致鉴定结果信度降低。挖掘可用于司法话者识别的非语音学识别特征,以达到提高鉴定结果信度的目的。方法采用不控制任何现实环境因素和话者生理与心理因素条件下采集的自然日常会话为语料,依据Sapir对话语行为结构层面的描述和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思想,采用语篇信息分析方法挖掘具有潜在话者识别能力的个人话语风格特征,并设计实验验证其作为话者识别特征的性能、效度和信度。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挖掘的个人话语风格特征具有高话者间差异性和低话者内差异性,而且其识别能力受现实环境因素和话者个人因素影响都很小。结论挖掘的个人话语风格特征可以作为潜在的话者识别特征。在司法实践中如果非语音学的个人话语风格特征能与话语行为其他层面上的高效度识别特征,尤其是语音学特征,互为补充,识别结果相互印证,识别结论的信度会大大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鉴定》期刊2019年02期)

魏叶[2](2018)在《《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语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域外汉语教材是研究清末北京官话的重要材料。本文选取了明治时期的汉语教科书——《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进行了研究。《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是一本适用于到中国经商的日本人学习北京官话的教科书。它采用日语片假名来标注当时北京官话的发音,通过对其语音系统的分析,可以了解二十世纪初北京官话的特点。与《语言自迩集》进行比较,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北京官话的特点,探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展演变规律;与同时期其他的北京官话教科书进行比较,可以更加准确客观的展现当时的语音系统的概貌。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的产生背景和编写意图进行简单的说明,并对作者和此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对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此部分对《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的语音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重点研究其语音标记、声韵母和声调系统,探讨语音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第叁部分为第五章,是把《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与《语言自迩集》以及同时期的其他几本重要的北京官话教科书进行对比,探讨同时代不同国籍的编者、相同国籍的编者对北京官话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多方对比更加客观的反映出当时的语音系统。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此教科书进行整体的评价,同时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冯志伟,詹宏伟[3](2018)在《会话智能代理与语音自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会话智能代理的角度,论述语音自动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特征提取阶段、声学建模阶段和解码阶段的基本原理,最后介绍语音识别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马屹峰[4](2015)在《韩国人汉语会话中常见的语音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韩两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经济文化往来,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实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韩两国的外交关系、外贸关系向前发展的同时,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文化方面的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汉语在韩国的推广与韩国对汉语的需求都是势在必行。韩国自古长期处于中国文化圈的辐射范围内,中国的汉语言文字流入韩国由来已久,并以一定的形式被韩国人所使用,现在韩语中大量存在的“汉字词”就是最好的证明。然而两种语言又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现在在某些方面已大相径庭。按照现代语言学的标准,有些学者已将汉语和韩语划分为两种不同的语系。由此可见,韩国人学习汉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那么韩国人在汉语会话中会出现怎样的语音偏误,以及怎样针对这些语音偏误进行汉语教学,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也是本文的主题。在韩国人汉语语音偏误方面,已有学者通过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做过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对韩的汉语教学方面,有的学者已经提出了不少值得采纳的建议。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对韩国人汉语语音偏误作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并补充和完善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以韩国人在汉语会话中常用的词语为例,基于笔者调查,从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四个方面描述和分析韩国人汉语会话中常见的语音偏误,并根据对韩汉语教学和韩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分析产生偏误的成因。第叁章则针对韩国人在汉语会话中常出现的语音偏误,根据韩国国情与对韩汉语教学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第四章为结语,总结全文,提出了本文取材及写作的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李威[5](2014)在《多人会话语音中的说话人角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音处理的重点正逐步从独白语音处理转向多人会话语音处理。多人会话语音中出现了独白语音所没有的重要信息:说话人数、说话人角色、说话人关键程度、重迭语音等。这些信息对多人会话语音的语义理解和检索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分析海量的多人会话语音并从中提取上述重要信息,已成为目前语音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多人会话语音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多人参与的讨论会语音、高峰论坛语音、领导人的新闻发布会语音及演讲语音;主要研究说话人谱聚类、关键说话人估计、关键说话人同源确认、说话人角色聚类、重迭语音检测等问题,旨在从海量多人会话语音中提取更多的说话人信息,拓展目前语音处理系统的功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如下:(1)针对当前谱聚类方法对信源空间分布描述不够准确,提出一种基于模型距离的说话人谱聚类算法。利用大量说话人无关语音样本建立一个通用背景模型,并在此通用背景模型的基础上为每个语音段训练一个高斯混合模型,最终采用各语音段的高斯混合模型之间的距离构建亲和矩阵,在模型层实现说话人谱聚类。采用新闻联播和论坛、访谈语音作为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与目前基于特征矢量距离的说话人谱聚类算法相比,F值提高了6.38%,运算速度约为后者的11.72倍。(2)在(1)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说话人语音,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组合的方法估计多人会话语音中的关键说话人。首先,对多个特征进行定义,并分析这些特征对关键说话人与其他说话人的差异;然后,提取四个有效的音频特征,构造一个加权判决函数;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对各个特征权重系数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加权系数。该方法无需训练复杂的分类器,有效实现多人会话语音中的关键说话人估计。采用叁种不同类型的多人会话语音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特征权重系数估计关键说话人得到的平均正确率为93.3%,比文献报道的主流方法提高了9.7%,比优化前提高了4.1%。(3)对关键说话人语音进行同源确认,目的是去除被误判为关键说话人的非关键说话人语音,以及找回被误判为非关键说话人的关键说话人语音。为此提出深层说话人矢量的概念,并阐述了深层说话人矢量的构建方法;然后利用深层特征对关键说话人进行同源确认。同源确认分为叁个阶段:1)利用浅层特征在被初判为关键说话人的语音里找出最有可能的关键说话人语音;2)利用这些关键说话人语音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深层特征和深层说话人矢量;3)使用深层说话人矢量对关键说话人进行确认。最终关键说话人同源确认的错误接受率为1.28%,错误拒绝率为4.79%,该算法能有效地将关键说话人确认出来。(4)在(2)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分析不同类型多人会话语音中的说话人角色个数及各角色的说话人语音,定义并提取各个说话人的角色特征;然后,借鉴于半监督学习因为带标签的训练数据很难得到,从而利用其他任务的数据、模型、或者没有标签的数据来提升算法的性能,提出利用待聚类音频文件数据与其它音频文件数据共同建立图模型,并采用该图模型上的测地距离来衡量单个音频文件中说话人样本之间的相似度,进而提升无监督聚类的性能;接着,针对层次聚类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类内距离控制类间合并的说话人角色聚类算法。最后,采用四种不同类型多人会话语音对说话人角色聚类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多说话人角色聚类问题,为后续说话人检索、说话人高层语义信息提取奠定坚实基础。(5)为了消除重迭语音对多人会话语音的说话人分割聚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目前重迭语音检测方法所采用特征的不足,阐述短时语音分形维数特征的提取方法,分析分形维数对重迭语音与单人语音的区分性能,并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重迭语音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美尔频率倒谱系数特征与分形维数特征的结合能够达到最高81%的重迭语音辨识率,优于其它传统特征的辨识率。综上所述,本文以多人会话语音作为研究对象,对多人会话语音的说话人谱聚类、关键说话人估计及同源确认、说话人角色聚类、重迭语音检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提高多人会话语音分析与检索系统的性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12-29)

韩玉华[6](2011)在《从节目主持人会话看海峡两岸语音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两岸交流日趋紧密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在说普通话时受到台湾汉语的影响。在语言交流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语言差异,了解这些差异的成因,接受但不盲从,这对维护普通话的标准性和权威性,同时正视语言接触事实,包容不同发音特点以促进交流融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大陆普通话与台湾汉语原本同宗同源,由于历史的原因分离,经过60余年的独立演变,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限于篇幅,本文以台湾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会话为语料,就大陆普通话和台湾汉语在日常发音上的主要差异进行实例分析。本文在分析语音差异的同时,也对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这些分析对于青年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普通话示范作用的播音专业学生和师范类学生学习普通话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砂冈和子,满兴远[7](2010)在《应用ICT的外语学习与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利用中文语音合成技术的会话教学效果与存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情报环境的改善和技术的快速发展,ICT在通信工具中的使用机会正在增多。本文基于在日本大学里,将ICT工具应用于作为第二外语的汉语教育的授课实践,将其中利用语音合成技术进行听力和会话教学作为焦点,通过对数次应用实验的结果以及学习者问卷调查的分析,验证了以下事实:(1)最新的语音合成技术已经达到了与自然语音相近的品质水平,把功能强大且具有良好加工性的TTS技术用于第二外语学习中的听力和会话练习非常有利。(2)因语言能力水平差距而导致学习者接受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利用语音合成技术,要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练习,才能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3)即便是部分听众会感觉生硬的合成语音,对母语者而言并无别扭的感觉。语音合成技术的应用对改善L2学习者听惯自然韵律语音,可以作出一定的贡献。(4)L2学习者寻求的是输入输出信息的对比功能以及自我修正的机会。而市场上的ICT产品把输出结果的精度提高作为使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中间语言信息处理过程的黑匣子化。综上,本文认为ICT产品应用于外语教学上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在把ICT产品应用于外语教育时,教员及学习者不要对工具要求过于完美,而应将重点放在与机器和软件协调学习,打造一个全面而具自律性的学习环境。(2)在应用软件之外,应持之以恒地建设丰富多样的互动平台,致力于为学习者自主意识到外语习得错误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3)部分软件中的语言习得提示会成为学习者自己修正错误的参考资料,面向教育有效利用这些信息的ICT工具有待开发。(本文来源于《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与反思》期刊2010-07-19)

李斐[8](2009)在《香港大学生普通话口语会话语音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香港高年级大学生的口语会话语音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了有和初学者一样的常见错误之外,还有一些较为不常见的语音偏误产生,这些语音偏误既非学生的母语,当然也不是标准的普通话,而是类似于一种中介语的语言。文章分析了这些错误,指出了对具有一定基础的香港普通话学习者应具有不同的教学的思路和教学方法。(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S3期)

王攀,金婷,张顺颐,陈雪娇,李薇[9](2007)在《基于智能会话关联的腾讯语音流量识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分析了国内流行的即时通信软件——腾讯QQ的流量特征以及其语音会话的流量特征,应用净荷深度检测(DPI)和智能会话关联(ISA)技术来识别腾讯语音通话流量,设计了腾讯语音业务流量的识别模型和算法。模型和算法的准确性、可扩展性和健壮性在电信运营商IP骨干网中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7年17期)

刘大鹏[10](2007)在《会话语音中说话人识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话人识别,也叫声纹识别,是利用话音对说话人进行区分,从而进行身份鉴别与认证的技术。说话人识别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身份认证、安全保密、电话购物等系统中。会话语音,是包含有多个说话人声音的语音,例如:会议录音、电话对话语音、广播电视新闻语音等,会话语音中的说话人识别就是判断是谁在哪个时刻说了话。会话语音中的说话人识别是语音识别一个难点,要用到分段、聚类等技术,对于信息检索、说话人标注、说话人跟踪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说话人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研究的意义和应用领域,然后详细研究了特征提取,包括端点检测、光谱分析、音素分析,分析了模式识别的几种方法:高斯混合模型(GMM)、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矢量量化(VQ)、人工神经网络(ANN),最后介绍了自适应模型,并采用美倒谱系数(MFCC)+GMM+最大后验概率(MAP)技术实现了一个完整的说话人识别系统。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①建立了音素持续时间模型,验证了音素持续时间信息对于说话人识别的有效性。并针对训练语音数据量小的情况,提出了2种改进模型。②基于端点检测出的音节切分段,提出了一种1.5秒内可变长的测试语音分段法。相对与固定长度分段和纯音节步长,该方法保证了音节的完整性,恰当的切分了测试段的数据,提高了说话人识别率。③利用说话人转折点多发生在语音停顿处这一现象,提出了句首识别,句中聚类的方法,比较了多种聚类,有效的降低了计算时间,并为某些低配置环境提供了以牺牲少量识别率来换取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效方法。④采用了MAP在线自适应模型方法,提高了模型的健壮性,并改进了概率自适应测量标准,给用户以更为精确的百分比识别率代替0,1确定的识别结果,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7-04-01)

会话语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域外汉语教材是研究清末北京官话的重要材料。本文选取了明治时期的汉语教科书——《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进行了研究。《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是一本适用于到中国经商的日本人学习北京官话的教科书。它采用日语片假名来标注当时北京官话的发音,通过对其语音系统的分析,可以了解二十世纪初北京官话的特点。与《语言自迩集》进行比较,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北京官话的特点,探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发展演变规律;与同时期其他的北京官话教科书进行比较,可以更加准确客观的展现当时的语音系统的概貌。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的产生背景和编写意图进行简单的说明,并对作者和此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使读者对此书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对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一章、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此部分对《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的语音系统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重点研究其语音标记、声韵母和声调系统,探讨语音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第叁部分为第五章,是把《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与《语言自迩集》以及同时期的其他几本重要的北京官话教科书进行对比,探讨同时代不同国籍的编者、相同国籍的编者对北京官话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多方对比更加客观的反映出当时的语音系统。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部分。对此教科书进行整体的评价,同时对本文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会话语音论文参考文献

[1].关鑫.基于日常会话的司法话者非语音学识别特征挖掘研究[J].中国司法鉴定.2019

[2].魏叶.《北京官话日清商业会话》语音研究[D].辽宁大学.2018

[3].冯志伟,詹宏伟.会话智能代理与语音自动识别[J].外语学刊.2018

[4].马屹峰.韩国人汉语会话中常见的语音偏误及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5].李威.多人会话语音中的说话人角色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

[6].韩玉华.从节目主持人会话看海峡两岸语音差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砂冈和子,满兴远.应用ICT的外语学习与学习者的接受能力——利用中文语音合成技术的会话教学效果与存在问题[C].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与反思.2010

[8].李斐.香港大学生普通话口语会话语音偏误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王攀,金婷,张顺颐,陈雪娇,李薇.基于智能会话关联的腾讯语音流量识别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7

[10].刘大鹏.会话语音中说话人识别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

标签:;  ;  ;  

会话语音论文-关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