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三角洲滑塌浊积岩形成机制与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研究

东营三角洲滑塌浊积岩形成机制与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研究

论文题目: 东营三角洲滑塌浊积岩形成机制与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产普查与勘探

作者: 李趁义

导师: 樊太亮,隋风贵

关键词: 三角洲滑塌浊积岩,沉积模拟,形成机制,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前缘发育的大量滑塌浊积岩体是隐蔽型油藏勘探的重要对象,其形成机制与发育规律复杂,预测难度大。论文以沉积模拟实验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相结合,探讨了滑塌浊积岩诱发和控制高频层序形成的共同因素,建立了三角洲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勘探思路。 通过水槽实验模拟了无外界触发机制的天然滑塌浊积岩以及地震和波浪作用下滑塌浊积岩的形成过程。实验表明,在地震作用下,三角洲前缘发生液化滑塌和断阶滑塌两种类型,断阶滑塌又可进一步分为一级滑塌和二级滑塌;无外界触发条件下,三角洲前缘河口区的压实沉陷作用是导致滑塌的根本原因;波浪作用形成环带状分布的液化沉积区和浪基面之上的指状砂体,指状砂体在重力作用可产生孤立的滑塌浊积体。浊积砂体往往是混合成因的,其分布大致可划分为4个区带,每个区带由一种或多种成因的浊积砂体构成。其中,波浪作用产生浊积砂体的分布更靠近三角洲前缘的主滑塌沉积体,地震作用产生滑塌浊积砂体的分布范围较广,而天然滑塌的浊积砂体大致分布于二者之间。 控制东营三角洲层序发育最重要因素是基底的沉降速率。构造沉降的旋回性和断裂的幕式活动控制了三角洲的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发育和演化。基准面下降期对应着沉积基底的稳定期,天然滑塌是形成浊积岩的主要因素,波浪作用为其次要因素;基准面上升期对应着构造沉降和断裂幕式活动期,断裂的幕式活动通过地震作用和改变沉积底形诱发大规模滑塌,同时湖浪和湖流的诱发作用增强。总体来看,基准面下降晚期~上升期早期是三角洲滑塌作用的多发期。 应用基准面旋回理论和对比方法,将东营三角洲沙三~沙二段划分了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进一步识别出9个中期旋回,分析了中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相构成与演化规律。结合基准面旋回内浊积岩诱发因素分析,建立了东营三角洲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基准面上升期多发育大型的浊积扇体;下降期则多发育小型浊积岩体。基准面旋回对浊积岩的控制具有明显的自相似特征。三角洲进积和破坏作用的强弱影响浊积岩的发育程度和规模,前方的地形坡折控制着滑塌沉积物的平面分布。 针对浊积岩个体小、但分布集中,勘探效率低的特点,从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的角度出发,提出精细勘探的工作思路,并在牛871地区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基本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东营三角洲地质特征

第三章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机制模拟实验

3.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设计

3.2 地震作用下形成的滑塌浊积岩

3.3 无外界触发机制下形成的天然滑塌浊积岩

3.4 波浪作用下形成的滑塌浊积岩

3.5 水槽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其它相关现象

3.6 滑塌浊积岩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3.7 几何相似性及其与东营三角洲滑塌浊积岩对比

第四章 东营三角洲基准面旋回内滑塌浊积岩的诱发因素分析

4.1 基准面旋回的概念

4.2 东营三角洲基准面旋回的主要控制因素

4.3 断裂活动对东营三角洲基准面旋回的控制作用

4.4 基准面旋回内滑塌浊积岩的诱发因素分析

第五章 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与浊积岩油藏勘探思路

5.1 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

5.2 三角洲滑塌浊积岩油藏精细勘探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7-05

参考文献

  • [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第四纪含水层划分与对比中的应用[D]. 赵红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 [2].子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储层特征研究[D]. 张晓莉.长安大学2009
  • [3].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藏规律研究[D]. 丛琳.东北石油大学2011
  • [4].鹤岗矿区石头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构造控煤分析[D]. 蔡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 [5].松南红岗—四方坨子地区中部组合层序地层与隐蔽油藏预测[D]. 刘新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6].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河流—浅水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及分布预测研究[D]. 邓庆杰.长江大学2016
  • [7].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西区萨Ⅱ油层沉积特征与储层非均质性[D]. 黄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8].塔中隆起82区块沉积微相研究及储层预测[D]. 杨世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 [9].三肇凹陷扶余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 刘宗堡.东北石油大学2010
  • [10].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D]. 刘云燕.东北石油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冲积体系及三角洲物理模拟研究[D]. 张春生.成都理工学院2001
  • [2].砂泥岩薄互层的高分辨率地震储层反演预测[D]. 马朋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构造~沉积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D]. 陈新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4].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开发早期储层描述与建模中的应用[D]. 古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5].济阳坳陷滩海地区新近系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研究与有利成藏区带预测[D]. 闫伟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6].东营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内储层成岩作用研究[D]. 陈春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7].坳陷湖盆浊流、地震事件沉积研究[D]. 夏青松.成都理工大学2007

标签:;  ;  ;  ;  ;  

东营三角洲滑塌浊积岩形成机制与高频基准面旋回控砂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