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恶性疟原虫MSP1转基因鼠疟模型及其应用

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恶性疟原虫MSP1转基因鼠疟模型及其应用

论文题目: 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恶性疟原虫MSP1转基因鼠疟模型及其应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病原生物学

作者: 曹毅

导师: 潘卫庆

关键词: 伯氏疟原虫,基因转染,裂殖子表面蛋白,疟疾疫苗

文献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疟疾是世界范围流行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在四种人体疟原虫中,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Pf)是引起严重疟疾病症乃至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据WHO估计,每年患病人数超过2亿,死亡200—300万,大多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疟原虫抗药性以及蚊媒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扩散,使疟疾防治面临严重困难。因此,研制有效的疟疾疫苗已成为疟疾防治的重要途径。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 1,MSP1)是一种红细胞内期原虫表达、分布于裂殖子表面的糖蛋白。该分子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主要抗原之一,尤其是其C末端的19KDa(MSP1-19)片段是其保护性免疫功能域。该片段的单抗和抗血清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本实验室构建的恶性疟红内期疫苗PfCP-2.9含有该片段的组分,目前该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 目前疟疾疫苗研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乏廉价有效的动物模型。尽管南美洲夜猴能感染恶性疟原虫,可作疫苗评价的动物模型,但夜猴并非是恶性疟原虫的天然宿主,且来源非常有限,价格昂贵。近年来疟原虫转基因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已广泛应用于研究疟原虫蛋白结构和功能,与宿主相互作用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根据等位替换的实验研究表明,疟原虫不同种间一些重要的功能蛋白,例如TRAP、MSP1,虽然序列上差异很大,但在功能上却是保守的,经同源替换后疟原虫仍然能完成生活史。依据这个特点,本研究以鼠伯氏疟原虫(Plasmudium berghei,Pb)为实验对象,通过疟原虫的基因打靶技术用PfMSP1-19替换内源性的PbMSP1-19,建立疟原虫的基因转染技术并产生表达PfMSP1-19转基因的Pb。由于此转基因伯氏疟原虫含有PfMSP1-19组分,因此用此转基因鼠疟原虫来评价PfCP-2.9疫苗体内的免疫保护效果。 应用专业软件设计引物,从Pb和Pf的基因组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在Pb中获得来自伯氏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PbMSP-1)的1.4Kb片段和PbMSP-13’UTR的500bp片段;在Pf中获得PfMSP-1 C末端19KDa的330bp片段。将PbMSP-1的1.4Kb与Pf的330bp的片段连接形成PbfMSP1融合基因。将PbfMSP1

论文目录:

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和讨论

第一部分 表达恶性疟原虫MSP1-19转基因伯氏疟原虫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第二部分 伯氏疟原虫红内期融合抗原PbCP-2.9的构建和转基因伯氏疟原虫免疫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恶性疟原虫脂酰辅酶A合成酶在青蒿素抗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D]. 王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 [2].恶性疟原虫四环素诱导性转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与检测[D]. 王宪锋.第四军医大学2004
  • [3].利用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恶性疟原虫抗原候选基因[D]. 李会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
  • [4].恶性疟原虫动力素蛋白Pfdyn功能研究及感染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质组检测数据分析[D]. 韩志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 [5].恶性疟原虫红内期若干保护性抗原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特性研究[D]. 缪军.第四军医大学1999
  • [6].恶性疟原虫和弓形虫肝素结合蛋白质组的比较分析[D]. 张岩.吉林大学2013
  • [7].疟原虫种间鉴定及恶性疟原虫子孢子表面蛋白质功能分析[D]. 常巧呈.吉林大学2011
  • [8].多期联合疟疾疫苗抗原结构与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 彭恒.第二军医大学2011
  • [9].恶性疟原虫保护性抗原复合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学特征研究[D]. 姚朗.第一军医大学2000
  • [10].疟疾新型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D]. 陈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

相关论文

  • [1].恶性疟原虫主要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表达及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 张冬梅.第二军医大学2001
  • [2].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株和敏感株致病力差异的研究及其机制的探讨[D]. 陈克强.第二军医大学2001
  • [3].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单抗制备及疟疾诊断研究[D]. 吴英松.第一军医大学2001
  • [4].恶性疟原虫四环素诱导性转基因表达系统的构建与检测[D]. 王宪锋.第四军医大学2004
  • [5].小尾寒羊骨骼肌细胞Myostatin基因打靶的研究[D]. 张蕾.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利用基因打靶制备生产人血清白蛋白转基因猪的初步研究[D]. 孙世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
  • [7].恶性疟原虫abstrakt同源基因的克隆及食蟹猴疟原虫eIF-4A同源蛋白的cDNA克隆、表达和ATP酶活性研究[D]. 宋平.华中农业大学2005
  • [8].恶性疟原虫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结合蛋白的研究[D]. 程远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2
  • [9].利用基因组数据库筛选恶性疟原虫抗原候选基因[D]. 李会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
  • [10].恶性疟原虫动力素蛋白Pfdyn功能研究及感染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质组检测数据分析[D]. 韩志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

标签:;  ;  ;  ;  

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恶性疟原虫MSP1转基因鼠疟模型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