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现行的《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关于高填方涵洞计算存在不足,在高填方涵洞的设计中,考虑影响土压力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的计算理论对高填方涵洞进行方便快捷的受力分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基于ANSYS12.0平台的二次开发功能进行高填方拱涵受力分析模块程序的开发。利用UIDL进行用户界面设计,开发可视化的对话框,实现参数的输入;利用APDL实现参数的修改和功能模块的嵌入,使开发的模块成为ANSYS的一部分。二次开发后进行高填方拱涵的受力分析可以避免许多重复的过程,在对话框输入不同的计算参数,选择实际需要计算的结构模型,即可完成分析功能。本文利用二次开发生成的模块程序对己发生病害的某高速公路拱涵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其开裂原因。并对影响涵洞受力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其作用规律及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1、沟谷宽度和沟谷坡度都是决定涵洞受力的重要参数,沟谷宽度越小,坡度越大,即沟谷越狭窄,对减小涵洞受力的作用越突出。2、地基处理的宽度和深度对拱顶土压力有较大的影响,地基处理宽度宜超出基础边缘一定长度,拱顶垂直土压力随着处理地基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回填土泊松比对拱圈受力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设计时最好选用泊松较小的回填土。回填土弹性模量对拱圈受力几乎没有影响。4、基础刚度对拱涵基础板上缘拉应力影响较大,弹模增大,基础板上缘拉应力会相应的减小。5、微小的结构拱脚变位能使主拱圈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随着拱脚变位的增大,拱项下缘应力逐渐增大,尤以拱脚水平变位引起的拱顶应力变化最为明显。6、拱涵的拱圈厚度和涵台台身厚度对拱圈的受力状态影响很大,当拱圈和涵台台身尺寸达到一定值后,拱圈将全截面受压,而此时,拱圈内的压应力值还远远小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这种应力状态对于混凝土结构是非常有利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高填方涵洞处理方法[J]. 技术与市场 2020(04)
- [2].浅谈高填方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J]. 四川水泥 2020(04)
- [3].浅谈高填方土石方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J]. 四川建材 2020(05)
- [4].高填方涵洞结构荷载控制方式分析[J]. 交通世界 2020(17)
- [5].高填方土体沉降监测系统[J]. 四川建筑 2020(04)
- [6].高填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梁场地基处理研究[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18)
- [7].某高填方砂堤位移较大段加固方案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7(04)
- [8].超高填方和拦渣坝变形监测技术[J]. 山西建筑 2015(15)
- [9].复杂深部位移曲线的变形特征分析[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6(02)
- [10].探析高填方岩土工程的设计策略[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12)
- [11].降雨对沟谷状黄土高填方地基增湿影响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 2020(05)
- [12].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及确定方法[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12)
- [13].山区斜坡高填方挡墙设计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04)
- [14].高铁站前广场高填方施工技术研究[J]. 低碳世界 2019(05)
- [15].高填方涵洞地基的处理技术分析[J]. 江西建材 2015(15)
- [16].高填方地基的蠕变沉降计算方法[J]. 岩土力学 2015(S1)
- [17].探讨公路高填方滑坡处治技术[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11)
- [18].高填方涵洞土体压力分析[J]. 山西建筑 2014(21)
- [19].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加筋桥减载施工法[J]. 低温建筑技术 2014(06)
- [20].高速公路高填方涵洞加筋减载设计方法介绍[J]. 公路交通技术 2014(05)
- [21].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的设计问题[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3(01)
- [22].仁赤高速高填方涵洞设计与常见问题处治[J]. 山西建筑 2012(14)
- [23].高填方涵洞结构型式优化设计研究[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1(10)
- [24].浅析提高铁路高填方涵洞稳定性的措施[J]. 科技风 2010(06)
- [25].浅析路基高填方病害及控制措施[J]. 硅谷 2009(01)
- [26].综合测试方法在高填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检测中的应用[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07)
- [27].水洛变电站高填方地基沉降特征研究[J]. 路基工程 2020(03)
- [28].机场高填方工程土基下沉防治措施研究[J]. 价值工程 2019(19)
- [29].黄土高填方工程监测信息可视化[J]. 系统仿真学报 2017(12)
- [30].基于固结理论的黄土高填方的文献综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