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按历史成本反映的会计个体经济资源账面价值已经严重偏离市场价值,影响了经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运而生。公允价值问题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对此问题的讨论已经不是停留在“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究竟哪个好的问题上”,而是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完善公允价值”的层面上。而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才开始起步的,在1998年的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首次尝试提出了运用公允价值,可是由于当时我国市场条件不成熟,出现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所以不得不在2001年停止了公允价值的使用。但是,我国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公允价值的持续研究。2006年2月15日新会计准则出台,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公允价值的重新使用,这次的使用同1998年相比,范围有所扩大,那么公允价值此次的使用能否避免以前曾经出现过的被企业利用成为其操纵利润的工具呢?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对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能为公允价值在今后更好的发挥其功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笔者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在国际上的应用得出了一些启示,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于目前相关准则不完善的地方及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积极面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同时结合案例就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认为从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审计制度、财务报告改进等方面进行完善。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然后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内容,介绍了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主要对其在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随后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使用,对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三个阶段作了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新会计准则体系应用公允价值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就合理使用公允价值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