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各证型的分布,借助西医检测手段量化中医证型,比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各证型间差异,从而指导临床,合理干预,使治疗更有据可依,更加个体化,更有效。方法:将1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五组,观察各证型分布,检测肝功能、病毒定量及肝脏纤维化指标,分析其与中医各证型的关系,通过统计学检验,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本实验收集的120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郁脾虚证75例,占62.5%,湿热中阻证27例,占22.5%,肝肾阴虚证8例,占6.7%,瘀血阻络证7例,占5.8%,脾肾阳虚证3例,占2.5%。在各项肝功能指标中,各证型之间两两比较,AST、GLB、ST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中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肝郁脾虚证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在GGT中肝郁脾虚证与瘀血阻络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纤三项指标中,各证型之间两两比较,HA中肝郁脾虚证和湿热中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郁脾虚证与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瘀血阻络证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PⅢP中肝郁脾虚证与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瘀血阻络证和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瘀血阻络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Ⅳ-C中肝郁脾虚证和瘀血阻络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瘀血阻络证与湿热中阻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瘀血阻络证与肝肾阴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瘀血阻络证与脾肾阳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病毒复制水平与肝功能及肝纤三项的关系:在肝功能各项指标中,HBV-DNA中度复制组(105~106拷贝/毫升)与HBV-DNA轻度复制组(103-104拷贝/毫升)在GLB值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GLB与HBV-DNA中度复制程度存在相关性。在肝功能其他指标(AST、ALT、GGT、STB)中,HBV-DNA不同程度复制经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纤三项中,各指标在HBV-DNA不同复制程度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不能认为HBV-DNA复制程度与肝纤三项有相关性。结论: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以肝郁脾虚证患者最为常见,肝郁脾虚、湿热中阻、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不同发展阶段,但不同的证型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不同;2.瘀血阻络证与本病纤维化指标具有相关性。

论文目录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 2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概况
  • 2.1 诊法的客观化
  • 2.2 证型的病理生理基础的研究
  • 2.3 证型实质的研究
  • 2.4 证型与相关理化指标横向关系的研究
  • 2.5 证治分类的研究
  • 3 现代医学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 3.1 发病原因
  • 3.2 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原学特点
  • 3.3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及发病机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 1.6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数据统计
  • 3 结果分析
  • 3.1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各证型的分布情况
  • 3.2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功能的关系
  • 3.3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肝纤三项的关系
  • 3.4 HBV-DNA不同程度复制下的阳性人数在中医证型之间的比较
  • 3.5 HBV-DNA不同复制程度与肝功能的关系
  • 3.6 HBV-DNA不同复制程度与肝纤三项的关系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意义
  • 2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3 证型与有关血清学指标的内在关系
  • 4 HBV-DNA与肝功能及肝纤三项的关系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 附录二: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辨证标准
  • 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治遂汤对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2(10)
    • [2].通窍活血汤加减对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0(03)
    • [3].通窍活血汤加减对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20(07)
    • [4].复方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瘀血阻络证33例[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5)
    • [5].身痛逐瘀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瘀血阻络证的临床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12(05)
    • [6].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心绞痛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6)
    • [7].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心绞痛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J]. 实用医技杂志 2017(09)
    • [8].芍灵消增贴治疗骨性关节炎(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3(06)
    • [9].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证候学与西医学诊断的关系[J]. 中医研究 2019(08)
    • [10].注射丹参酚酸治疗中风病(瘀血阻络证)73例[J]. 世界中医药 2012(02)
    • [11].活血通降方对瘀血阻络证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电图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03)
    • [12].大黄蛰虫丸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肝瘀血阻络证患者临床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2)
    • [13].复方钩藤降压片治疗阴虚阳亢、瘀血阻络证高血压病的效果[J]. 中国医药导报 2017(01)
    • [14].治遂汤对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神经功能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7)
    • [15].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心绞痛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25)
    • [16].血管性痴呆心脾两虚合瘀血阻络证方药探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16)
    • [17].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瘀血阻络证患者肝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陕西中医 2018(03)
    • [18].血栓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7(11)
    • [19].中风瘀血阻络证应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08)
    • [20].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5(03)
    • [21].李现林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浅谈[J]. 中国民间疗法 2020(07)
    • [22].糖肾康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及尿纤维连接蛋白的干预作用[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23].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的关系[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0(01)
    • [24].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证、瘀血阻络证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7(21)
    • [25].养阴通脑颗粒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3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5(20)
    • [26].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腹部超声形态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7)
    • [27].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5)
    • [28].复方黄根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瘀血阻络证临床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1)
    • [29].脑血栓片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瘀血阻络证临床疗效观察[J]. 天津中医药 2018(04)
    • [30].天蛭方对阴虚阳亢兼瘀血阻络证型高血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8(08)

    标签:;  ;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