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诸多美国作家中,有两位因为其对种族和性别的叙述而被大家所熟知:一位是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她在成名作《紫颜色》中描述了一位名叫西丽的黑人妇女觉醒的历程;另一位是白人男作家威廉姆·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作者。虽然福克纳是一位白人男性作家,但是他信奉性别平等,种族平等,他的作品同时关注了白人和黑人的生活。尽管在本论文行将研究的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有着不同的肤色和背景,但两部小说的发表几乎是属于同一时期的。两位女主人公作为觉醒女性的代表,其觉醒之路必然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里把两位女主人公作为学术研究对象加以比较,其基础在于她们作为觉醒女性所共有的相似的生活经历。此论文旨在通过比较两位女主人公在获得女性自身主体意识的坎坷道路上所经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探求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她们的觉醒进行比较分析,期望能够从两位女主人公的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以期在更深层面上分析研究女性主义作品。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作家、作品,《紫颜色》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主要内容其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正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详细介绍妇女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这一章中笔者追溯了妇女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为本文的进一步展开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妇女主义之于女性主义正如紫罗兰色之于紫色。爱丽斯·沃克的妇女主义是从女性主义中演变而来的,可以说妇女主义是黑人女性主义。无论是妇女主义还是女性主义,其关注的群体并没有本质的变化,究其根源仍是游走于女性之中。第二章主要分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觉醒历程中的相似点。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中,来自不同阶层的女性均遭遇到由她们自身性别所带来的不公对待,有的女性甚至在身心上遭受了来自男性的巨大的伤害。本文中提到的两位女主人公都是自小失去母爱,在父亲的管教下长大成人。她们的父亲非但没有对她们进行合理的教育填补母爱丢失的空白,反而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设置了重重障碍,以致两位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发展各自的人格,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意识。本章通过对两个女主人公生活经历中相似点的比较,分析了她们女性主体意识缺失的相同原因,并分别讨论了她们性意识的苏醒,生活中父权的缺失以及她们各自的爱情在她们的觉醒历程中对她们所产生的相似的积极的影响。第三章主要分析她们觉醒历程中的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娴熟地运用明暗不同的色彩渲染气氛的同时,反映着两个女主人公在成长中时刻变换的精神世界。《紫颜色》中,色彩多为明亮的色调,给人以希望。文章中西丽的服饰从开始的破烂不堪,邋遢随意变换到结尾的绚丽斑斓,做工考究,而她的思想心智亦如她的服饰一般,从支离破碎走向完好无缺。西丽从一个天真顺从,备受压迫而失去自我的小女孩成功蜕变为一个成熟独立,自由完整的黑人女性。但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整篇的色调都很阴暗,女主角的抑郁生活浮现纸上,昏暗的灯光,阴暗的门廊,苍白的面庞给人以厚重的压抑感,使人窒息。无论是女主人公少女时的一袭白衣还是在父亲去世后她黑衣罩身,一切都像我们昭示着她思想的保守,身心的枯槁。艾米丽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使她没能像西丽那样在必要时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也是她的觉醒未能成功的主要因素。结论部分对全文加以总结概括同时指出本文的主旨。在男权社会中各阶层的女性均遭受了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烦扰,甚至于压迫。她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丧失了自身的女性主体意识。不过,尽管在女性觉醒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她们自身的抗争和来自周围朋友的帮助仍将会促成她们的成功觉醒。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艾米丽的悲剧命运及隐喻[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1)
- [2].荆棘中盛开的玫瑰——从创伤理论视角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J]. 英语广场 2020(20)
- [3].《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百变艾米丽[J]. 今古文创 2020(14)
- [4].《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主要人物介绍以及主人公艾米丽的悲剧命运解读[J]. 中国新通信 2018(24)
- [5].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艾米丽的沉默与抗争[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11)
- [6].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现代主义[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 [7].鉴赏艾米丽·迪金森的《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J]. 海外英语 2016(22)
- [8].从符号学视角分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04)
- [9].从荣格原型理论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10].司法之痛:评艾米丽·曼的文献剧《正义的实施》[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5)
- [11].《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永恒魅力[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09)
- [12].走不出的牢笼: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10)
- [13].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悲剧本质——人的生存困境与冲突[J]. 大连大学学报 2016(02)
- [14].《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教学启示[J]. 海外英语 2016(17)
- [15].香消玉殒“异托邦”——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宅邸空间[J]. 名作欣赏 2015(17)
- [16].以叙事者的观点解读《致艾米丽的玫瑰》[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17].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学园 2019(12)
- [18].百年“转世”谜案[J]. 微型小说选刊 2019(33)
- [19].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南方情节的无奈与迷茫[J]. 青年文学家 2019(36)
- [20].从艾米丽的悲剧中展现出的没落贵族——象征主义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 青年文学家 2020(30)
- [21].巨人艾米丽[J]. 童话世界 2019(Z2)
- [22].《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文学伦理学批评[J]. 中国校外教育 2013(12)
- [23].从空间的封闭性看《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悲剧[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9)
- [24].《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两性关系解读[J]. 语文学刊 2015(08)
- [25].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文教资料 2012(20)
- [26].《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谁不害怕孤独[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8(04)
- [27].《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艺术特色[J]. 明日风尚 2016(23)
- [28].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解读《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29].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翻译研究[J]. 校园英语 2017(03)
- [30].不剪发、不烫染,靠一把电吹风年入4亿[J].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16(12)
标签:女性主义论文; 觉醒论文; 紫颜色论文;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