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

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思考的问题是:钱锺书的文学批评与西方互文性理论之间是否存在着对话的可能?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二者的对话又是在怎样的层面上进行的? 论文引言部分从钱锺书著作旁征博引的特征说起,指出其征兆出的正是文本之间广泛存在着的互文现象与互文关系,以此表明上述问题的缘起。 第1章以“互文性理论的中西对话”为题,阐述钱锺书文学批评与互文性理论进行对话的潜在可能性。该章首先回顾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其多重意蕴。接着梳理发掘中国本土的互文性资源并指出:传统文论中的互文性思想、类书的互文性空间对文学言说活动产生的影响,使中国文学积淀有丰富的互文现象,这就为文学批评关注互文性问题提供了对象与可能。最后分析认为,钱锺书文学批评具有的语言维度、历史维度和比较维度,是他持久、全面、深入关注互文性问题的根本原因。 第2章以“互文关系的生成及显现”为题,考察钱锺书就互文关系的生成原因、互文关系的外在表现所做的论述。钱锺书的文学批评表明:“孳生”、“暗合”是互文关系生成的两个最基本的途径,其中,前人话语对后人言说的遮蔽、前代文学对后人创作心理的影响以及愈演愈烈的文学因袭模仿风气,是孳生现象生成的根本原因、深层动因和外部诱因;而人类心理的相通、文学言说可资取用的话语资源的有限甚至匮乏、某些特殊文学体裁狭小的创作空间,则是暗合现象生成的主要原因。同时,钱锺书还通过“著迹”或“泯迹”、“明典”或“暗典”、“偷语”或“偷意”、“偷势”这些体现着文本关系的或显或隐的语言痕迹,来描述、判断文本的互文关系,而他基于不同批评目的对文本网络或链锁的编织钩连,则更为清晰地显现出文本之间具有的广泛指涉关系。 第3章以“文中之文”为题,讨论钱锺书对文本内部构成形态的认识以及对构成文本的几种主要话语成分的分析。钱锺书不仅认识到文本是异质之文的交织与共存这一内部构成特性,而且还对文学历史中那些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聚合性、再生性的话语成分,诸如典故、语词、句子、命意、取象等,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并以跨历史的视角深入细致地考察了它们的流动特点以及流动中意义的演化过程。 第4章以“转换与手法”为题,分析钱锺书对文本之间的模仿与改造关系以及模仿改造手法所做的研究。联系与转换是互文性理论的两个核心要素,钱锺书对同与异、常与变、师承与创新、模仿与改造等等涉及文本转换问题的关系有着辩证的认识。同时,对多种转换手法的发掘梳理特别是对“反仿”手法的大量论述与精细分析,也体现出钱锺书对转换问题的深入思考。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从钱锺书的旁征博引说起
  • 第一章 互文性理论的中西对话
  • 第一节 互文性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一、从巴赫金到克里斯蒂娃
  • 二、结构主义路径
  • 三、解构主义路径
  • 第二节 互文性理论的多重意蕴
  • 一、互文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 二、互文性理论的建构维度
  • 三、互文性理论的批评意义
  • 第三节 中国本土的互文性资源
  • 一、传统文论中的互文性思想
  • 二、类书的互文性空间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 三、钱锺书对互文性问题的关注
  • 第四节 钱锺书文学批评互文性特征之建构
  • 一、钱锺书文学批评的语言维度
  • 二、钱锺书文学批评的历史维度
  • 三、钱锺书文学批评的比较维度
  • 第二章 互文关系的生成及显现
  • 第一节 孳生
  • 一、孳生现象的广泛存在
  • 二、孳生现象的生成原因
  • 第二节 暗合
  • 一、暗合现象的广泛存在
  • 二、暗合现象的生成原因
  • 第三节 关系图式
  • 一、寻找相似性
  • 二、显性图示与隐性图示
  • 三、描述与判断
  • 第四节 网与链
  • 一、文本的谱系
  • 二、网与链的不同功能
  • 三、网与链的内部结构
  • 第三章 文中之文
  • 第一节 异质之文的交织与共存
  • 一、“互文是无名格式的总场”
  • 二、“物相杂故曰文”
  • 第二节 典故
  • 一、基本态度
  • 二、指涉与暗示
  • 三、异质性的消除
  • 四、典故的自注
  • 第三节 词与句
  • 一、语词
  • 二、句法
  • 第四节 命意与取象
  • 一、命意
  • 二、取象
  • 第四章 转换与手法
  • 第一节 模仿、改造与隐约的主体
  • 一、模仿与改造
  • 二、自我救赎
  • 第二节 “吾犹昔人,非昔人也”
  • 一、传统与变革
  • 二、差异性
  • 三、“陌生化”
  • 第三节 手法技巧
  • 一、对转换手法的关注
  • 二、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 三、其他转换手法
  • 第四节 以反仿为例
  • 一、反仿的多重含义
  • 二、“诗人常常运用这个道理
  • 三、“否定性互文构成原理
  • 第五章 意义阐释
  • 第一节 从阐释学出发
  • 一、现代阐释学
  • 二、“阐释之循环
  • 三、“作者之宗旨非即作品之成效”
  • 四、“后将理解者即是先已理解者”
  • 第二节 现象·意义
  • 一、“道理融贯迹象”
  • 二、“不耻支离事业”
  • 第三节 “连类举似”与“互映相发”
  • 一、自显自明
  • 二、拈示意义
  • 三、以诗解诗
  • 四、互文归纳
  • 五、修辞分析
  • 第四节 记忆的力量
  • 一、语境理论与互文阅读
  • 二、没有边界的语境
  • 三、“分享或遗忘
  • 结语: 特征及意义
  • 一、钱锺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
  • 二、中国文学批评实践与西方文论的本土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散落的遗珠——钱锺书西文藏书[J]. 兰台内外 2020(18)
    • [2].钱锺书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反思[J]. 学术研究 2019(03)
    • [3].钱锺书读字典[J]. 吉林人大 2018(04)
    • [4].大彻大悟钱锺书[J]. 博览群书 2018(06)
    • [5].名师学案·钱锺书[J]. 上海文化 2016(12)
    • [6].钱锺书学案[J]. 上海文化 2016(12)
    • [7].钱锺书桃坞中学读书作文史迹补遗[J]. 书屋 2015(03)
    • [8].向钱锺书学幽默[J]. 初中生写作 2020(Z1)
    • [9].钱锺书的幽默与睿智[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18(09)
    • [10].钱锺书的身后事[J]. 科学大观园 2016(23)
    • [11].从作家钱锺书到学者钱锺书[J]. 现代传记研究 2016(02)
    • [12].“奇才”钱锺书[J].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上半月) 2016(12)
    • [13].婚姻里的懂得[J]. 益寿宝典 2017(02)
    • [14].钱锺书文学批评话语的双重审视[J]. 华中学术 2016(04)
    • [15].指示意义之符与体示意义之迹——钱锺书论“《易》之象”与“《诗》之喻”的差异[J]. 华中学术 2016(01)
    • [16].作文如何写出趣味[J]. 同学少年 2017(04)
    • [17].素交[J].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08)
    • [18].孝子钱锺书[J]. 老友 2017(05)
    • [19].我的丈夫钱锺书[J]. 中学生百科 2017(26)
    • [20].钱锺书,最后的博学者[J]. 上海采风 2016(07)
    • [21].钱锺书曾为《毛选》中段落较真[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35)
    • [22].“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J]. 北方人(悦读) 2014(10)
    • [23].论钱锺书先生的骈文观[J]. 文学遗产 2013(03)
    • [24].钱锺书其人其书[J]. 养生大世界 2009(11)
    • [25].淘气的钱锺书[J]. 学习博览 2009(02)
    • [26].海阔天空钱锺书[J]. 文化交流 2010(05)
    • [27].从“默默地生存”到“默默的存在”——纪念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J]. 泉州文学 2010(12)
    • [28].钱锺书的幽默与批判精神——陆建德访谈录[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16)
    • [29].钱锺书是怎样住进“部长楼”的?[J]. 学习博览 2008(03)
    • [30].无锡钱锺书纪念馆的“学前”级英译[J]. 东方翻译 2010(01)

    标签:;  ;  ;  ;  ;  ;  ;  ;  ;  

    钱钟书文学批评的互文性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