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雅贿”现象存在于艺术史上,这是历史的事实。作为一种艺术生态,之所以有些“另类”,是因为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生态确有不同之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选择的这个主题,基于明代这样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以及这个艺术生态至今没有被人研究过的两种考虑。明代社会,既是此前中国传统社会的“翻版”,又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自身的特点,特别是明代中晚期以后,政治黑暗,经济、文化相对繁荣,各个社会阶层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雅贿”现象在明代社会的特殊环境下得到了非常明显的反映。本文首先从明代社会入手,寻找明代艺术品“雅贿”现象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土壤,分析明代艺术品“雅贿”现象的成因,认识这种现象的特点。通过对明代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雅贿”案例以及有代表性案例的剖析,以求达到对明代的这个艺术生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对明代艺术品“雅贿”现象作了一定程度的扩展性研究,试图厘清这个艺术生态对明代的艺术品、艺术家,以及艺术品市场所带来的影响。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Summary提纲绪论一、 选题缘由1、 “雅贿”的历史追溯2、 选择明代艺术品“雅贿”现象作为考察对象的缘由二、 主要研究成果回顾1、 “雅贿”问题的提出2、 对本研究有启示的一些关于明代艺术生态的研究成果3、关于“贿赂”研究成果的一点说明三、 基本思路与关键词界定1、 基本思路2、 关键词界定(1) 艺术生态(2) 雅贿四、 研究方法与文献综述五、 学术意义第一章 明代艺术品“雅贿”的温床第一节 明代与“雅贿”相关的主要传统社会特征一、 “礼乐”社会的本质与弊端二、 “儒家学说”的异化第二节 明代社会进程中与“雅贿”相关的几个重要方面一、 江河日下的政治公信力二、 官场风气三、 尚奢之风的兴起与泛滥第三节 士大夫阶层的生存状况一、 文人的社会地位二、 文人的经济状况三、 “囊空只为贪收画”:文人的“雅玩”风气第二章 明代艺术品“雅贿”现象的特点、实质及其表现形式第一节 “雅贿”的特点一、 “雅贿”与“俗贿”的异同点二、 艺术品的亲和力三、 附庸风雅四、 “雅贿”在法律、人们观念中的疏漏1、 法律对“雅贿”罪认定的历史疏漏2、 从李东阳“收扇却帕”看“雅贿”在明人心目中的“合理性”第二节 “雅贿”的实质是贿赂一、 从“雅贿”的主体上看:以刘瑾、钱宁、江彬为例二、 从“雅贿”的媒体上看:以董其昌的书画为例第三节 明代林林总总的“雅贿”现象一、 书法、绘画、印章二、 诗文三、 书籍、戏曲、工艺品等其它玩好第三章 明代艺术品“雅贿”现象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一、 投其所好:以严嵩为例二、 也雅也贿:以杨士奇为例三、 亦玩亦贿:以汪道昆的交往圈为例四、 奔竞之风中的“雅贿”现象:以方用彬为例五、 官场勾结中的“雅贿”现象:以太监萧敬为例六、 科举考试中的“雅贿”现象:以唐寅为例第四章 另类艺术生态中的艺术家第一节 艺术家成就认定传统中的自我矛盾性一、 “名”的认定标准二、 “价”的认定标准三、 艺术家“名实”的问题1、 “名实”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2、 “名实”差异的原因第二节 “雅贿”现象中“名副其实类”的艺术家一、 “雅贿”是不甘寂寞者的一种办法二、 从地方名人到全国名家:“雅贿”在文徵明成名之路中的作用第三节 “雅贿”现象中“名不副实类”的艺术家一、 “名不副实类”艺术家的特征二、 从杨士奇的“臣不敢望”到“杏园雅集”:“雅贿”在谢环画坛地位确立中的作用第五章 另类艺术生态中的艺术品市场第一节 “雅贿”与艺术品市场中的“迎合”现象一、 “聊以自娱”的艺术家少之又少二、 从“画有三戒”到“近俗故能不败”看艺术家对世俗的迎合三、 “话语权”的作用四、 “迎合”给艺术带来的“厄运”第二节 “雅贿”现象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一、 明代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格局二、 “雅贿”现象下的艺术品市场三、 从笔、墨的市场竞争看”雅贿”现象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余论:“雅贿”现象的多面性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明代论文; 艺术生态论文; 雅贿现象论文; 艺术品论文; 艺术家论文; 艺术品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