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杨的检测、整合机制与抗虫性研究

转基因杨的检测、整合机制与抗虫性研究

论文摘要

以转基因小黑杨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T-DNA的侧翼片断。结果表明在含有多拷贝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小黑杨中,第一种情况是两相邻T-DNA存在头对尾方式的整合模式,整合后左右边界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右边界断裂位点是G,缺失23bp(ACAGGATATATTGGCGGGTAAAC);左边界缺失13bp(TGGCAGGATATAT),断裂位点是T。第二种为相邻两T-DNA之间有序列插入的头对尾整合方式,插入的片段为T-DNA上的外源基因Cry1A(b)的部分片段,长为334bp。T-DNA右边界缺失了19bp(GATATATTGGCGGGTAAAC),左边界缺失7bp(TGGCAGG)。T-DNA左、右边界整合处杨树DNA序列富含A+T,分别为62.07%和72.11%。右边界缺失22bp(CAGGATATATTGGCGGGTAAAC),左边界缺失13bp(TGGCAGGATATAT)。本文研究了一种检测转基因杨树的通用方法,以及转基因小黑杨中外源基因的整合方式。根据T-DNA上nos终止子的序列设计引物,开发出一种检测转基因杨树的semi-nested 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和可靠等特点。根据T-DNA序列和克隆T-DNA旁侧植物DNA序列来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即可区分不同的转基因株系。本文初步研究了转基因单倍体小黑杨对天幕毛虫幼虫的抗性,表明该转基因小黑杨可延缓天幕毛虫幼虫发育,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TT1和TT3分别使1~3龄的幼虫发育延缓1.24d和2.92d;取食TT1 8~19d的幼虫平均体重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1.42%~17.37%、取食TT3 8~19d幼虫平均体重分别下降了10.77%~24.80%;取食TT14~18d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2%~49.32%、取食TT3 4~18d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1.11%~52.70%。取食转基因植株TT1幼虫的蜕皮指数2.969~3.769、毒力为0.010~0.026,取食转基因植株TT3幼虫的蜕皮指数2.906~3.714、毒力为0.032~0.041。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杨树抗虫基因工程及其抗虫性
  • 1.2 转基因植物检测技术
  • 1.2.1 PCR技术在转基因植物检测中应用
  • 1.2.2 转基因植物的Southern印迹杂交
  • 1.2.3 转基因植物的Northern印迹杂交
  • 1.2.4 转基因植株检测基因芯片技术
  • 1.2.5 转基因植物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 1.2.6 转基因植物原位杂交检测
  • 1.2.7 转基因植物免疫测定法
  • 1.2.8 转基因植物的电化学发光检测
  • 1.3 外源基因与植物基因组的整合
  • 1.3.1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基因转化原理
  • 1.3.2 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整合
  • 1.4 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整合方式分析的常用方法
  • 1.5 本项目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T-DNA在转基因杨中的整合
  • 2.1 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主要的仪器设备
  • 2.1.3 培养细菌用的LB培养基
  • 2.1.4 常用溶液的配置
  • 2.1.5 酶及其它生化制剂
  • 2.2 方法
  • 2.2.1 转基因杨树叶中提取DNA
  • 2.2.2 T-DNA旁侧植物DNA片段的扩增
  • 2.2.3 感受态细胞制备
  • 2.2.4 产物回收
  • 2.2.5 T载体的连接及转化
  • 2.2.6 筛选(PCR检测两步)
  • 2.2.7 测序
  • 2.3 结果
  • 2.3.1 转基因杨树叶中提取DNA电泳图
  • 2.3.2 基因组的酶切
  • 2.3.3 多拷贝T-DNA间的整合方式
  • 2.3.4 T-DNA侧翼片段的扩增
  • 2.4 本章小结
  • 3 转基因抗虫杨的PCR检测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通用转基因植物PCR检测方法
  • 3.1.2 转基因抗虫杨不同株系特异性检测
  • 3.2 结果
  • 3.2.1 转基因杨树的semi-nested PCR检测
  • 3.2.2 转基因抗虫杨不同株系特异性检测
  • 3.3 本章小结
  • 4 转基因抗虫杨的抗虫性
  • 4.1 研究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4.2.1 转基因植株对天幕毛虫幼虫各龄历期和发育速率的影响
  • 4.2.2 转基因植株对天幕毛虫幼虫体重的影响
  • 4.2.3 转基因植株对天幕毛虫幼虫死亡率的影响
  • 4.2.4 转基因植株对天幕毛虫幼虫蜕皮指数影响和毒力表现
  • 4.2.5 天幕毛虫幼虫取食行为和死亡症状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转基因科普知识系列[J]. 青海农牧业 2018(04)
    • [2].科学看待并合理利用转基因技术[J]. 大豆科技 2019(05)
    • [3].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减少生活中的疑惑[J]. 河南农业 2020(01)
    • [4].我国农业转基因产业中反垄断法的适用困境与解决对策[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Z1)
    • [5].粮食经济视角下河南省转基因作物的知识产权保护[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19(12)
    • [6].转基因国产化迎来发展契机[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05)
    • [7].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史及现状[J]. 南方农机 2020(04)
    • [8].澳大利亚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文化生态与风险认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4)
    • [9].转基因 一种自然现象的改造和利用[J]. 农村工作通讯 2020(10)
    • [10].转基因的安全性[J]. 青海农技推广 2020(02)
    • [11].转基因作物对农药行业的影响[J]. 农药 2020(09)
    • [12].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趋势与中国产业化风险管理[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13].转基因医药在身边[J]. 生命世界 2019(02)
    • [14].我国农业为什么要发展转基因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9(08)
    • [15].转基因在日本[J]. 生命世界 2019(08)
    • [16].转基因科普知识[J]. 青海农技推广 2019(03)
    • [17].转基因时代早已到来[J]. 大豆科技 2019(04)
    • [18].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与检测分析[J]. 计量技术 2019(10)
    • [19].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法律治理机制研究[J]. 当代经济 2018(04)
    • [20].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J]. 科技风 2018(12)
    • [21].我国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7)
    • [22].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发展态势与启示[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3].为转基因保驾护航[J]. 生命世界 2018(09)
    • [24].加强粮食收储环节转基因质量安全监管探讨[J]. 粮油食品科技 2018(05)
    • [25].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新应用[J]. 湖南农业 2017(02)
    • [26].基于贝克“无知”视域的转基因技术风险成因[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7].转基因的是是非非,数据胜于雄辩[J]. 饲料与畜牧 2017(02)
    • [28].浅谈转基因技术的利与弊[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7(09)
    • [29].我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及策略[J]. 农业与技术 2017(06)
    • [30].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决策伦理共识路径探讨——基于互动满意人理念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05)

    标签:;  ;  ;  ;  

    转基因杨的检测、整合机制与抗虫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