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设计评价是对设计“价值”的判定,涉及到产品的使用性、技术性、经济成本、美学、文化、环境等诸多复杂性因素,具有相当的操作难度和方法的不确定性。在“交换经济”的语境下,以“商品设计”为切入点进行设计评价理论研究,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设计的本质和时代精神,并对企业指向商品的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评价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重点对商品设计评价的观念层和制度层进行探讨。观念层是指评价主体在从事商品设计评价活动时所持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研究的逻辑是透过商品之“物”,觉察由交换之“事”联结起来的人类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对商品交换之“事理”的认识,指明“商品设计”的方向和目标,从而确立起兼顾“消费人”、“企业人”、“社会人”和“生态人”等多重人类主体利益“共赢”的商品设计观。制度层是指设计评价所依赖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内容,如评价的标准、程序、组织和方法等。商品设计评价制度体系的构建是保证“共赢”目标顺利实施的基本前提。首先,笔者基于大量设计评价实务的考察与设计理论的研究,提出实事求“适”的评价原则,对“共赢”做现实、客观和辩证的思考;而后借助“设计事理学”的思想方法,建立商品设计评价的“目标系统”,将复杂的评价因素纳入到体系化的理论模型之中,从而将实事求“适”的原则进一步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理论途径。即充分认识评价主体的复杂性、客体的多样性和环境的变换性,由此进一步限定和明确多层级的评价目标,并选择和建构“适度”的评价标准、“适用”评价程序、“适合”评价组织和“适当”评价方法等制度要素内容。最后,笔者尝试性地将上述研究成果运用到某企业产品造型设计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希望为企业设计战略的有效实施以及可持续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引言1.1 选题的背景1.1.1 题目的由来1.1.2 日益“商品化”的社会现实1.1.3 设计评价理论的困惑和机遇1.1.4 国内企业普遍缺乏系统的设计评价意识、机制和方法1.2 研究的意义1.2.1 体系化的设计评价理论研究1.2.2 对企业设计战略实施的现实意义1.2.3 对我国设计人才培养方向的指导意义1.3 研究的方法1.3.1 “设计事理学”的方法1.3.2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 设计理论、潮流与设计评价1.4.2 系统评价方法论的发展与设计评价1.4.3 设计管理以及工商管理领域中的设计评价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1.5.1 研究内容1.5.2 论文写作的结构第2章 商品设计的“共赢观”2.1 关于商品2.1.1 商品的词源学考证2.1.2 商品的概念2.1.3 商品的历史分析2.1.4 商品的价值2.1.5 小结2.2 商品交换的“事理”分析2.2.1 认识交换2.2.2 商品交换2.2.3 商品交换的“事理”分析2.2.4 小结2.3 商品设计2.3.1 关于设计2.3.2 关于商品设计2.3.3 商品设计的思想脉络2.3.4 商品设计的“共赢观”2.4 本章小结第3章 商品设计评价3.1 关于评价3.1.1 评价的概念3.1.2 评价的作用3.1.3 评价的意义3.2 商品设计评价3.2.1 设计评价3.2.2 商品设计评价3.3 商品设计评价的范畴和内容3.3.1 商品设计评价的范畴3.3.2 商品设计评价的内容3.4 本章小结第4章 “适度”的评价标准4.1 关于评价标准4.1.1 评价标准与目标的关系4.1.2 评价标准的分类4.1.3 评价标准的特征分析4.2 设计评价标准的发展与演进4.2.1 德国的设计评价标准4.2.2 美国的设计评价标准4.2.3 日本的设计评价标准4.2.4 台湾地区的设计评价标准4.3 商品设计评价的标准体系4.4 “适度”的评价标准4.4.1 “适度”评价标准的含义4.4.2 案例研究——“阿莱西”的评价标准4.5 本章小节第5章 “适用”的评价程序5.1 商品设计进程中的评价5.1.1 设计的程序5.1.2 商品设计程序与评价5.2 商品设计评价的一般步骤5.2.1 评价活动的一般步骤5.2.2 实施评价的具体步骤5.3 “适用”的评价程序5.3.1 对“适用”评价程序的认识5.3.2 案例研究——康佳集团的设计评价程序5.4 本章小节第6章 “适合”的评价组织6.1 关于评价组织的概念、意义和结构6.1.1 评价组织的概念和意义6.1.2 评价组织的结构6.2 评价组织的职能6.2.1 有效沟通——评价组织的核心职能6.2.2 评价组织成员的不同阶段职能6.3 “适合”的评价组织6.3.1 何为“适合”的评价组织6.3.2 案例研究——“美的工业设计公司”的评价组织6.4 本章小结第7章 “适当”的评价方法7.1 设计评价方法综述7.1.1 关于方法7.1.2 设计评价方法7.2 公式评价法7.2.1 评分法7.2.2 经济、技术评价法7.2.3 价值分析法7.2.4 模糊评价法7.2.5 层次分析法(AHP)7.3 实验评价法7.3.1 技术实验评价法7.3.2 功能实验评价法7.3.3 市场实验评价法7.4 综合评价法7.4.1 NGT 法(Nominal Group Technique)7.4.2 德尔菲法(Delphi)7.4.3 语意区分评价法(SD)7.4.4 不定性评价法7.5 “适当”的评价方法7.6 本章小结第8章 实事求“适”的“目标系统”8.1 实事求“适”——商品设计评价的原则8.1.1 从求“是”到求“适”8.1.2 有限理性与实事求“适”8.1.3 实事求“适”的“共赢观”8.2 商品设计评价的“目标系统”8.2.1 “目标系统”的特征8.2.2 商品设计评价“目标系统”的要素内容8.2.3 小结8.3 实事”研究——商品设计评价“目标系统”的限定性分析8.3.1 评价主体的复杂性8.3.2 评价客体的多样性8.3.3 评价环境的变换性8.4 本章小结第9章 理论与实践——H 企业的设计评价体系研究9.1 H 企业设计评价制度的限定性要素分析9.1.1 H 企业的发展历程、阶段与竞争环境分析9.1.2 H 企业主要产品特征分析9.1.3 H 企业的战略思想以及市场定位分析9.1.4 小结9.2 H 企业产品造型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9.2.1 评价标准的确立9.2.2 评价组织的构建9.2.3 评价的程序和方法9.3 本章小结第10章 结论10.1 “共赢”——商品视域中的设计评价观10.1.1 商品设计研究是需要积极应对的时代话题10.1.2 商品设计的价值10.1.3 人类主体的价值冲突与协调10.1.4 从商品到交换——商品交换的“事理”分析10.1.5 商品设计的视域10.1.6 商品设计的“共赢观”与设计角色的转换10.2 实事求“适”的“目标系统”10.2.1 实事求“适”——设计的规律性总结与评价的指导性原则10.2.2 对商品设计评价的认识以及评价范畴和内容的界定10.2.3 “目标系统”——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商品设计评价思考10.2.4 “实事”——“外部因素”研究10.2.5 “求适”——“内部因素”构建10.3 研究建议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A附录 B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商品设计类别细分[J]. 艺术品鉴 2020(05)
- [2].基于企业高校产学研建设的商品设计教学实践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4(22)
- [3].大学生茶文化旅游创业产品分析及策略——以易道茶缘创业项目为例[J]. 休闲 2019(06)
- [4].色彩在服饰中的应用[J]. 美术界 2014(11)
- [5].论旅游商品设计中的文化资源整合[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12)
- [6].机械工程可靠性的优化设计阐述[J]. 科技与创新 2018(13)
- [7].当代文化创意商品设计的思考——陆定邦教学实践析[J].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2(04)
标签:商品设计论文; 设计评价论文; 共赢论文; 实事求适论文; 目标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