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幻中的身份 ——从跨文化角度对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和泰伊卜·萨利的《北迁的季节》的比较阅读

变幻中的身份 ——从跨文化角度对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和泰伊卜·萨利的《北迁的季节》的比较阅读

论文摘要

自二战结束以来,国与国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殖民主义所遗留的问题。本文从二战后以来学术界的热点领域—后殖民主义及跨文化交流为出发点,以英国戏剧大师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的名作《奥赛罗》(Othello)及苏丹作家泰伊卜·萨利(Tayeb Salih)的代表作《北迁的季节》(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为研究对象,利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和贝利的文化适应理论对两部作品的黑人主人公奥赛罗及穆斯塔法的身份建构进行分析,探讨黑人移民者在白人文化中因复杂的种族关系及权力关系而引发的身份危机。奥赛罗出于对白人身份的向往,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融入白人社会,最终却在伊阿古的煽动下谋杀了妻子苔丝狄蒙娜后自杀,放弃了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穆斯塔法对殖民者的欧洲白人社会抱有复仇心理,通过“征服”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进行报复,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一个“谎言”而回归苏丹故里,却因对白人文化的不舍而在两个文化中饱受煎熬,最终消失在尼罗河的洪流之中。两名主人公同为在白人社会中生存的黑人,面对着来自白人文化对黑人文化一厢情愿的揣度、不怀好意的预设,以及身为浸染了白人色彩的黑人所无法避免的内心挣扎,终究无法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容身之处而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诞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奥赛罗》及完成于20世纪的《北迁的季节》有着强烈的互文性,通过对比阅读及分析,可以发现种族问题及殖民关系下的身份危机并非只属于一时,而是贯穿人类历史几个世纪的重大议题。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Texts
  • 1.1. Historical Context of Othello
  • 1.2. Historical Context of Season of Migration to the North
  • Chapter Two – White Culture’s Attitude towards the Black Protagonists
  • 2.1. Venice’s Attitude to Othello
  • 2.2. England’s Attitude to Mustafa
  • Chapter Three – The Protagonists’ Reaction to the White Gaze
  • 3.1. Othello’s Attempts to Assimilate into the White Culture
  • 3.2. Mustafa’s Attempts to Take Revenge on the White Culture
  • Chapter Four – Troubled Identity Construction
  • 4.1. Othello’s Identity Construction
  • 4.2. Mustafa’s Identity Construction
  • Conclusion
  • Referenc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觉而未醒的身体——论《一双丝袜》中的自我身份建构[J]. 名作欣赏 2020(08)
    • [2].英国历险小说与民族身份建构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5)
    • [3].场域变迁中的新时代大学生公民身份建构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态度系统视域下能源企业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5].多元语境下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建构研究[J]. 林区教学 2017(10)
    • [6].异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文化身份建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7].《喜福会》中的空间设置与华裔群体身份建构[J].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4)
    • [8].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国家“庇护所”身份建构[J]. 东岳论丛 2017(06)
    • [9].英文学术期刊中女性的身份建构研究——以女性话语分析为例[J]. 青春岁月 2016(23)
    • [10].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建构研究综述[J]. 青年文学家 2017(12)
    • [11].冲破“规训”的藩篱,规训与反规训——《他们眼望上苍》的福柯式解读[J]. 青春岁月 2017(09)
    • [12].中国情与美国梦——《上海女孩》中美国移民的创伤体验与身份建构[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13].华裔获得语作家的身份建构焦虑与感情色彩词汇的翻译——以李翊云作品汉译为例[J]. 翻译论坛 2017(02)
    • [14].基督徒身份建构研究述评[J]. 民族论坛 2019(01)
    • [15].言语交际中不礼貌、面子与身份建构的关系诠释[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06)
    • [16].论网络空间中的符号生产与自我身份建构的可能[J].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8(02)
    • [17].巴拉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黑人身份建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11)
    • [18].职场身份建构及其管理研究述评[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05)
    • [19].“中国第一夫人”演讲的身份建构研究[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7)
    • [20].我心向南: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建筑身份建构[J]. 建筑学报 2020(06)
    • [21].新媒体话语中的身份建构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4)
    • [22].成长的思考:《接骨师之女》未成年人伦理身份建构表述[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3].任碧莲小说中的身份缺失与身份建构[J]. 芒种 2019(07)
    • [24].阐释、身份与符号互动:农民工在都市情感剧中的身份建构[J]. 文化与传播 2017(02)
    • [25].叙事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J]. 英语教师 2016(11)
    • [26].美国华裔文学发展史中的文化身份建构[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04)
    • [27].论福柯“作者死亡”观中主体的自我身份建构[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 [28].“晒运动”社交传播中的社会身份建构——基于“镜像态”身体观的实证研究[J]. 新闻与写作 2019(12)
    • [29].美国非裔之“侨”,身份建构之“易”[J]. 萍乡学院学报 2020(01)
    • [30].身份建构需求、认同序列与信息鄙视链的生产[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标签:;  ;  ;  ;  ;  ;  ;  ;  

    变幻中的身份 ——从跨文化角度对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和泰伊卜·萨利的《北迁的季节》的比较阅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