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淋巴结清扫方面的效果,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提供依据。同时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除数目与临床病理因素存在哪些相关性,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淋巴结清扫上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存在哪些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年6月-2010年5月完成的5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及43例开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收集性别、年龄、术前相关检查(胃镜、B超、CT)、手术方式及术后病理结果等相关资料。术后常规解剖标本,记录肿瘤大小、部位及Borrmann分型,分组剥离标本上的淋巴结并计数,根据病理报告记录每组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组织学分型及浸润深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共清扫淋巴结1388枚,平均每例清扫27.76±7.46枚,检出转移淋巴结533枚,转移度为38.40%;43例开腹胃癌根治手术共清扫淋巴结1229枚,平均每例清扫28.58±5.99枚,检出转移淋巴结458枚,转移度为37.27%,在肿瘤的胃壁浸润深度、肿瘤部位、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相似的情况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均得出以下结果:BorrmannⅢ+Ⅳ型的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明显高于BorrmannⅠ+Ⅱ型(P<0.05)。胃上部、中部癌的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明显多于胃下部癌(p<0.05)。肿瘤未侵及浆膜的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明显低于累及浆膜的胃癌(P<0.01)。随着肿瘤逐渐增加(直径<4cm,4 cm≤直径<8 cm,直径≥8cm),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也随之增多。低—未分化型的平均淋巴结清除数目明显高于高—中分化型(P<0.05)。结论:一、对于浸润深度、生长部位、大体类型、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相似的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即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类似的淋巴结清扫效果。二、由于腹腔镜的放大作用,对于区域淋巴结的清扫,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