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从90年代实现绿色长余辉材料的产业化生产后,蓝色和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MAl2O4:Eu2+(M=Sr,Ca)的余辉性能已得到很大提高;而红色长余辉材料因为余辉时间短、发光强度低、耐侯性差等原因至今未能实现广泛应用。为了改良现有红色长余辉材料的性能、开发新型的红色长余辉材料,本论文对现有最佳红色长余辉材料Y2O2S:Eu3+,Mg2+,Ti4+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制备了新型的橙黄色长余辉材料Y2O2S:Ti4+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初步开发了新型红色长余辉材料Gd2O2CO3:Eu3+,Mg2+,Ti4+,并探讨了其在无汞荧光灯上的潜在应用;研究了硅酸盐材料MgSiO3:Mn2+,Dy3+的余辉现象和余辉机理。通过以上工作研究总结出如下结论:1.通过混合融盐助熔剂法合成了Y2O2S:Eu3+,Mg2+,Ti4+的系列单相样品。研究表明样品发射光谱的红橙比I626nm/I539nm随着Eu3+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在Eu3+含量为0.06时达到最大值。当Eu3+,Mg2+,Ti4+的含量分别为0.002,0.02,0.02时,样品具有最高的亮度和最长的余辉时间(5小时),但是样品发橙黄色光。在Eu3+,Mg2+,Ti4+的含量分别为0.06,0.02,0.02时,样品余辉时间变短(3小时)但是余辉发光颜色接近标准红色发光。当Eu3+,Mg2+,Ti4+的含量分别为0.06,0.02,0.02时,在Y2O2S:Eu3+,Mg2+,Ti4+中,掺杂Bi3+后余辉时间变长,最佳样品的余辉时间为3.5小时。并发现,Y2O2S:Eu3+x,Bi3+(0.01≤x≤0.10)的系列样品在真空紫外激发下也有着较为优异的发光性能,其强度达到了商用粉(Y,Gd)BO3:Eu3+的80%。制备了系列样品Y2O2S:Ti4+x(0.01≤x≤0.04),研究发现掺杂Ti4+后的系列样品Y2O2S:Ti4+x(0.01≤x≤0.04)具有长余辉特性,样品发橙黄色光,发射峰位于574nm。研究发现,Ti4+最佳掺杂浓度为0.03,余辉时间在2小时左右。2.通过对Y2O2S:Eu3+,Mg2+,Ti4+,Bi3+中缺陷态和电子态密度的研究发现:Mg2+,Ti4+,Bi3+掺入降低了Y2O2S:Eu3+的陷阱深度,改变了载流子在材料中的运动方式进而改善了长余辉材料Y2O2S:Eu3+的余辉性能。3.通过混合融盐助熔剂法制备了Gd2O2CO3:Eu3+,Mg2+,Ti4+的系列样品。研究发现Eu3+,Mg2+,Ti4+共掺杂后的样品出现了红色长余辉现象,Eu3+,Mg2+,Ti4+的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05,0.02,0.02。除此之外,发现Gd2O2CO3:Eu3+x(0.01≤x≤0.0.08)的系列样品在真空紫外激发下也有着较为优异的发光性能。4.通过沉淀法制备了MgSiO3:Mn2+,Dy3+的系列样品。研究发现MgSiO3在掺杂Mn2+后,发生了由低温相到高温相的相转变。共掺杂Mn2+、Dy3+后的样品出现了红色长余辉,但是余辉时间较短。Mn2+、Dy3+的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04,0.01。通过热释光谱和正电子湮灭的研究,发现在MgSiO3:Mn2+掺杂Dy3+后,空穴被(?)或者缔合体(?)俘获而传递至发光中心MnMg×附近的陷阱中心与电子发生复合湮灭,缔合体(?)缺陷的形成可能是产生长余辉的原因。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概述1.2 长余辉材料的研究进展1.2.1 传统碱土硫化物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1.2.2 磷酸盐基质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1.2.3 钛酸盐基质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1.2.4 硫氧化物基质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1.2.5 偏硅酸盐基质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1.3 现有红色长余辉材料所存在的问题1.4 选择本课题的原因及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4.1 选择本课题的原因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5 论文结构参考文献第二章 实验2.1 试剂及实验设备2.1.1 试剂2.1.2 实验设备2.2 样品的制各2O2S:Eu3+'>2.2.1 采用混合融盐助熔剂法制备Y2O2S:Eu3+2O2CO3:Eu3+'>2.2.2 采用助熔剂法制备Gd2O2CO3:Eu3+3:Mn2+,Dy3+'>2.2.3 采用沉淀法制备MgSiO3:Mn2+,Dy3+2O2S:Ti4+'>2.2.4 采用混合融盐助熔剂法制备Y2O2S:Ti4+2.3 样品的测试2.3.1 紫外(UV)荧光光谱2.3.2 X射线衍射(XRD)测试2.3.3 扫描电镜测试2.3.4 余辉性能(衰减曲线)测试2.3.5 热释光测试2.3.6 正电子湮没测试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第三章 Y2O2S: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3.1 引言3.2 实验3.3 结果与讨论2O2S基质的制备'>3.3.1 Y2O2S基质的制备2O2S:Eu3+x(0.01≤x≤0.10)的制备与发光性能'>3.3.2 Y2O2S:Eu3+x(0.01≤x≤0.10)的制备与发光性能3.3.2.1 系列样品的制备和物相分析2O2S:Eu3+x(0.01≤x≤0.10)的激发和发射光谱'>3.3.2.2 Y2O2S:Eu3+x(0.01≤x≤0.10)的激发和发射光谱2O2S:Eu3+0,06,Mg2+xTi4+x(0.01≤X≤0.04)的余辉性能'>3.3.3 Y2O2S:Eu3+0,06,Mg2+xTi4+x(0.01≤X≤0.04)的余辉性能2+对样品Y2O2S:Eu3+0.06余辉特性的影响'>3.3.3.1 掺杂Mg2+对样品Y2O2S:Eu3+0.06余辉特性的影响4+对样品Y2O2S:Eu3+0.06,Mg2+0.02Ti4+x(0.01≤X≤0.04)余辉特性的影响'>3.3.3.2 掺杂Ti4+对样品Y2O2S:Eu3+0.06,Mg2+0.02Ti4+x(0.01≤X≤0.04)余辉特性的影响2O2S:Eu3+,Mg2+,Ti4+余辉性能的影响'>3.3.4 掺杂其他金属离子对Y2O2S:Eu3+,Mg2+,Ti4+余辉性能的影响2+对Y2O2S:Eu3+,Mg2+,Ti4+余辉性能的影响'>3.3.4.1 掺杂pb2+对Y2O2S:Eu3+,Mg2+,Ti4+余辉性能的影响3+、Bi3+对Y2O2S:Eu3+,Mg2+,Ti4+余辉性能的影响'>3.3.4.2 掺杂Al3+、Bi3+对Y2O2S:Eu3+,Mg2+,Ti4+余辉性能的影响2O2S:Eu3+x(0.01≤x≤0.12)的真空紫外发光特性的研究'>3.3.5 Y2O2S:Eu3+x(0.01≤x≤0.12)的真空紫外发光特性的研究2O2S:Ti4+橙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的研究'>3.3.6 Y2O2S:Ti4+橙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的研究3.4 小结参考文献2O2S:Eu3+,Mg2+,Ti4+中的缺陷研究'>第四章 红色长余辉材料Y2O2S:Eu3+,Mg2+,Ti4+中的缺陷研究4.1 引言4.2 实验4.2.1 样品制备4.2.2 热释光测量的制样4.2.3 计算模型与方法4.3 结果与讨论4.3.1 热释光性能分析4.3.1.1 热释光测量方法2O2S的热释光性能分析'>4.3.1.2 Y2O2S的热释光性能分析2O2S:Eu3+的热释光性能分析'>4.3.1.3 Y2O2S:Eu3+的热释光性能分析2O2S:Eu3+,Mg2+,Ti4+的热释光性能分析'>4.3.1.4 Y2O2S:Eu3+,Mg2+,Ti4+的热释光性能分析4.3.1.5 掺杂其他离子的热释光性能分析4.3.2 电子态密度的计算2O2S的能带结构'>4.3.2.1 Y2O2S的能带结构3+对Y2O2S电子态密度的影响'>4.3.2.2 掺杂Bi3+对Y2O2S电子态密度的影响2O2S:Eu3+0.06,Mg2+0.02,Ti4+0.02的余辉机理'>4.3.3 Y2O2S:Eu3+0.06,Mg2+0.02,Ti4+0.02的余辉机理4.4 小结参考文献2O2CO3: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第五章 Gd2O2CO3:Eu3+,Mg2+,Ti4+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5.1 引言5.2 实验5.3 结果与讨论2O2CO3基质的制备'>5.3.1 Gd2O2CO3基质的制备2O2CO3:Eu3+x(0.01≤x≤0.08)的系列样品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5.3.2 Gd2O2CO3:Eu3+x(0.01≤x≤0.08)的系列样品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5.3.2.1 XRD分析2O2CO3:Eu3+x(0.01≤x≤0.08)的激发和发射光谱'>5.3.2.2 Gd2O2CO3:Eu3+x(0.01≤x≤0.08)的激发和发射光谱2O2CO3:Eu3+x(0.01≤x≤0.08)的真空紫外性能'>5.3.2.3 Gd2O2CO3:Eu3+x(0.01≤x≤0.08)的真空紫外性能2O2CO3:Eu3+x(0.01≤x≤0.08)的余辉性能'>5.3.3 Gd2O2CO3:Eu3+x(0.01≤x≤0.08)的余辉性能5.4 小结参考文献3:Mn2+,Dy3+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第六章 MgSiO3:Mn2+,Dy3+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6.1 引言6.2 实验6.3 结果与讨论3基质的制备'>6.3.1 MgSiO3基质的制备3:Mn2+x(0.01≤x≤0.10)的系列样品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6.3.2 MgSiO3:Mn2+x(0.01≤x≤0.10)的系列样品的制备和发光性能的研究6.3.2.1 系列样品的制备和物相分析3:Mn2+x(0.01≤x≤0.0.06)的激发和发射光谱'>6.3.2.2 MgSiO3:Mn2+x(0.01≤x≤0.0.06)的激发和发射光谱3:Mn2+,Dy3+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6.3.3 MgSiO3:Mn2+,Dy3+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6.3.3.1 物相分析3:Mn2+,Dy3+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6.3.3.2 系列样品MgSiO3:Mn2+,Dy3+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3:Mn2+0.04,Dy3+x(0.01≤x≤0.0.03)的余辉性能'>6.3.3.3 系列样品MgSiO3:Mn2+0.04,Dy3+x(0.01≤x≤0.0.03)的余辉性能3:Mn2+,Dy3+的余辉机理的研究'>6.3.4 MgSiO3:Mn2+,Dy3+的余辉机理的研究6.3.4.1 热释光测试6.3.4.2 正电子湮没测试6.4 小结参考文献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1 结论7.2 展望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红色长余辉材料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19(35)
- [2].光照条件对长余辉材料显现手印效果影响的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2)
- [3].新型彩色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J]. 功能材料 2011(03)
- [4].白色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Dy~(3+)和MgSiO_3:Dy~(3+)的制备[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 [5].一种新型红色长余辉材料的设计与合成[J]. 功能材料 2020(09)
- [6].一种新型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J]. 功能材料 2010(05)
- [7].碱土金属长余辉材料的耐酸碱性研究[J]. 材料导报 2012(18)
- [8].长余辉荧光粉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物理通报 2019(04)
- [9].掺杂离子对Y_2O_2S:Eu红色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6)
- [10].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02)
- [11].硼酸对蓝色铝酸锶长余辉材料的物相及发光特性的影响[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10(01)
- [12].红色长余辉材料Y_2O_2S:Eu,Si,M(M=Mg,Ca,Sr,Ba)的制备及发光性能[J]. 发光学报 2010(01)
- [13].掺Eu~(2+)蓝光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影响因素[J]. 材料导报 2019(15)
- [14].长余辉材料在公路中的应用[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11)
- [15].燃烧合成纳米硫氧化钇红色长余辉材料[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16].β-Ga_2O_3:B~(3+)蓝色长余辉性能的研究(英文)[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8(S1)
- [17].SrAl_2O_4:Eu~(2+),Dy~(3+)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与温度依赖研究[J]. 无机化学学报 2011(09)
- [18].掺杂Ca~(2+)对Sr_2Al_2SiO_7:Eu~(2+)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J]. 稀土 2017(02)
- [19].黄色到红色长余辉材料Y_2O_2S的制备和光谱性能研究[J]. 韶关学院学报 2008(12)
- [20].无机荧光材料在混凝土路面中的应用前景[J]. 建材与装饰 2018(38)
- [21].共掺杂LiGa_5O_8∶Cr~(3+)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发光特性[J]. 半导体光电 2018(05)
- [22].长余辉材料SrAl_2O_4:Eu,Dy中Eu的价态变化及对发光性能的影响[J]. 发光学报 2009(01)
- [23].近红外长余辉材料ZnGa_2MO_6:Cr~(3+)的制备与余辉性能[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9(06)
- [24].铝酸锶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工艺改进及光谱性质[J]. 硅酸盐通报 2012(02)
- [25].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2(12)
- [26].红色长余辉材料CBC∶Eu,Bi的制备及发光特性的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3(06)
- [27].溶胶-凝胶法合成蓝色长余辉材料Sr_2MgSi_2O_7:Eu,Dy及其发光特性[J]. 化学工程师 2008(03)
- [28].实验优化设计Sr_2MgSi_2O_7:Eu~(2+),Dy~(3+)的合成及长余辉特性[J]. 物理学报 2019(05)
- [29].高低温环境下铝系长余辉材料的性能及稳定性[J]. 广州化工 2012(14)
- [30].Cr~(3+)和Si~(4+)共掺对LiGa_5O_8近红外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J]. 光电子·激光 2018(10)
标签:长余辉论文; 热释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