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创新活动日益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区域知识、技术资源的传播运用以及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创新型城区建设与发展获取核心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高校集聚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科技、人力等资源禀赋,应在创新型城区建设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高校与所在地区行政体制分立,其教育、科技和人才等智力资源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对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并没有充分凸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高校集聚地区如何凭借其丰厚的智力资源优势,突破体制机制的樊篱,科学、合理、高效地整合和运用区域内资源,推动区域资源的共享和重组,凸显大学的科教资源对区域的带动和辐射,探索新型发展模式,成为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运用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和三螺旋理论,在总结比较国内外高校集聚地区发展模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杨浦区实践的“三区联动”发展模式进行实例研究,分析当前制约“三区联动”发展存在的体制、资源、资金和人才瓶颈,并就进一步推进“三区联动”发展提出政策设计原则和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导论1. 问题的提出2. 选题的意义3. 已有的文献综述4. 本文的研究方法5.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研究框架第一章 高校集聚地区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第一节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1. 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2. 区域创新系统的特征3. 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成4. 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机制5.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在高校集聚地区发展中的适用性第二节 三螺旋理论1. “三螺旋”概念的缘起2. 三螺旋理论的提出3. 三螺旋模型结构、区域空间及其核心观点4. 三螺旋理论在高校集聚地区发展中的适用性第二章 国内外高校集聚地区发展模式的比较和借鉴第一节 硅谷模式1. 硅谷:全球高科技的“圣殿”2. 硅谷的体制机制3. 硅谷模式的成功经验第二节 新竹模式1. 新竹科学工业园——台湾的“硅谷”2. 园区的体制机制3. 新竹模式的成功经验第三节 中关村模式1. 中关村:中国的创新中心2. 中关村的体制机制3. 中关村的成功经验第四节 小结与启示第三章 “三区联动”:高校集聚地区发展的新模式——上海市杨浦区的实践与探索第一节 “三个百年文明”与杨浦的功能定位1. “三个百年文明”:杨浦的区情特征2. 由“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转型第二节 “三区联动”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1. “三区联动”的理论基础: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三螺旋理论及其运用2. “三区联动”的现实基础:校区、园区和社区的发展第三节 “三区联动”:内涵、特征及机制1. “三区联动”的内涵2. “三区联动”的基本特征3. “三区联动”的动力机制第四节 “三区联动”在杨浦的实践1. “三区联动”的具体实践2. 杨浦“三区联动”的特点第四章 “三区联动”的瓶颈及对策第一节 制约“三区联动”发展的瓶颈1. 体制瓶颈2. 资源瓶颈3. 资金瓶颈4. 人才瓶颈第二节 进一步推进“三区联动”的政策设计原则和对策建议1. 进一步推进“三区联动”的政策设计原则2. 进一步推进“三区联动”的对策建议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高校集聚地区论文; 发展模式论文; 三区联动论文;
高校集聚地区发展模式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区“三区联动”模式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