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在此之后,中国开始明显的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这一次,中国没有能领先世界,而只能扮演中国成为现代化的后来者的角色。在面对西方的挑战之下,中国开始了最初的应变性的现代化进程。在传统的政治体制下,由传统官僚领导的变革经历着向现代社会的缓慢转变。然而,中国最终没能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化的转变。我们失去了发展的绝好时机,此后的一段历史则反复于现代化秩序的建立。在现代化的初始阶段,特别是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时刻面对着西方武力和文明的挑战,政治因素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晚清政府作为现代化的领导者最终没能抓住新事物不容错过的机会,最初的失败给后续的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晚清时期传统制度处于衰败的过程中,其本身的正面意义正在不断的降低。而晚清权力格局的混乱也加剧了政治派别的斗争,一定意义上说,晚清政治演变成了派别博弈的政治。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使一部分士子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带着对时事的洞悉进入权力的核心圈。在这部分开明官僚集团的努力下,将改革的意识上升为国家的决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然而,中国早期这段被延误的现代化却遭到了传统守旧势力的重重阻挠,任一变革的作出都在派别政治面前碰到了极大的路障。政治问题特别是派别政治成为决定现代化的最重要力量,可以说,最初现代化的主要动力和阻力都来自于政治派别的博弈。晚清现代化从洋务运动开始,经历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三次大的运动。三次现代化的运动中,都存在着不同党派的博弈:洋务时期的洋务派和顽固派;戊戌时期的帝党与后党;清末新政时期的满清权贵和汉族官僚、政府与社会政治精英的博弈。党派之间的博弈无法作出最好的妥协,以至于在列强环伺下,国家不能做出快速的发展,长期困于任人宰割的位置。而晚清因改革激起的满汉矛盾又使清政府无心于改革。在耗尽了国人的耐心之后,革命政党的建立使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化进程变为由下层社会精英主导的革命性转变。现代化的动力一步步由中央不断下移,原有秩序和权威的丢失使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更为曲折的道路。晚清这段现代化有多少是为历史所误,有多少是人为的制造了误人的历史?在伟大的非人的力量面前,人们感到历史的不可避免性,人们的责任常常被历史掩盖。晚清这段被延误的现代化,原因很多,经济的,文化的分析常常成为人们分析的取向,成为人们寻找事件原因的渠道,但它很容易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事件背后广阔的策源地,事件本身反而可能成了无足轻重的一环。影响早期这段现代化进程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因素还在于政治方面,在于政治精英们的博弈,这也是我们需要同样着重分析的。政治集团是如何在博弈中影响到了决策的选择,使现代化的进程一误再误、一拖再拖。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