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城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变迁过程,其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发展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处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区域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城镇化建设认识模糊、城镇化规划水平低、城镇化产业支撑不足、城镇化发展战略偏离、城镇化土地浪费严重、城镇化人口吸纳能力弱等,这些问题成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障碍。研究西部地区区情,剖析现存问题,得出西部地区城镇化问题的原因所在,即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城乡空间格局不经济、存在很多障碍性的政策和制度、人口素质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等。由于这些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存在,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风险也日益显露,对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控对策,是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首先在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其特殊区情,借鉴城镇化与风险的相关理论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深入剖析西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大类风险,即生态环境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其次结合全面性、可操作性、目标一致性、最小性和层次性等原则,设计出了一套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环境四个子系统,共16个指标的西部城镇化发展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为评价风险奠定基础;再次根据五级记分法对各指标的数值进行标准化,设定风险等级,以求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的检验;最后根据风险评价分析的研究结果,借鉴其他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应有针对性地对西部地区城镇化风险进行防控:加快西部城镇经济建设、营造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1.2.1 研究内容1.2.2 研究思路1.3 研究方法2 理论借鉴及研究综述2.1 城镇化理论2.1.1 城镇化概念2.1.2 马克斯恩格斯的城镇化理论2.1.3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2.1.4 不平衡发展理论2.1.5 舒尔茨的“成本——效益”理论2.1.6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1.7 田园城市理论2.2 风险理论2.2.1 风险概念2.2.2 风险社会理论2.2.3 风险文化理论2.2.4 风险的复杂自系统理论2.2.5 风险的“治理性”理论2.3 研究综述2.3.1 城镇化发展的研究现状2.3.2 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2.3.3 社会风险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3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分析3.1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3.1.1 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3.1.2 地区内部比较分析3.1.3 城镇规模结构分析3.2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3.2.1 城镇化建设认识模糊3.2.2 城镇化规划水平较低3.2.3 城镇化产业支撑不足3.2.4 城镇化发展战略偏离3.2.5 城镇化土地浪费严重3.2.6 城镇化人口吸纳能力弱小3.3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3.3.1 经济实力弱3.3.2 城乡空间格局不经济3.3.3 政策与制度障碍3.3.4 人口素质低3.3.5 生态环境脆弱3.3.6 水资源短缺4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风险与评价4.1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风险4.1.1 生态环境风险4.1.2 政治风险4.1.3 经济风险4.1.4 社会风险4.2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风险评价4.2.1 评价方法的确定4.2.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4.2.3 指标构建基本框架4.2.4 层次分析法与指标权重确定4.2.5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风险评价检验5 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风险控制对策5.1 加快城镇经济建设5.1.1 协调好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5.1.2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5.2 积极营造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5.2.1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城乡经济活力5.2.2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5.2.3 改革城镇户籍管理制度5.2.4 改革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体系5.2.5 改革城镇化土地政策5.2.6 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5.3 提高人口素质5.4 重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5.5 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城镇化6 结论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西部地区论文; 城镇化发展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