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变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强筋,‘郑麦366’,环境变异
环境变异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芳,雷振生,吴政卿,杨会民,晁岳恩[1](2014)在《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分析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郑麦366’品质性状的影响,为强筋小麦品种的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选取生产上有生态代表性的不同地点进行取样,设小区进行氮肥用量用期、NPK平衡施肥试验;研究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郑麦366’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366’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的品质表现相对比较稳定,多数地点的‘郑麦366’的品质结果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等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且面包烘焙品质表现优良;粉质仪稳定时间在不同地点自北向南、自西向东表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增施氮肥能够改善‘郑麦366’的品质,分期施用氮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筋的质量。N:P:K肥按225:120:180配合施用,‘郑麦366’的产量、湿面筋含量、湿面筋指数、干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弱化度均表现最好,N、P、K肥配合施用可同时提高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郑麦366’的品质表现相对比较稳定,在大面积种植过程中,应重视N、P、K肥配合施用以提高强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21期)
颜荣涛,吴二林,徐文强,曾召田,苗华[2](2014)在《水化学环境变异下黏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化学环境变异对黏土力学特性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分别从物理力学试验分析和理论描述2个方面论述了水化学环境变异对黏土力学特性影响这一方向课题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归纳可知:目前对于以蒙脱石含量为主的膨润土的研究较为透彻,得出了较为一致的规律并且揭示了其影响机理;对于高岭土和一般性黏性土在水化学环境变异下的响应规律揭示不清,机理阐明不清,需要进行系统完整的试验研究;同时,目前的土力学理论框架难以考虑水化学变异的影响,需要建立新的能考虑化学-力学耦合的土力学理论框架。最后,总结这一研究方向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后期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4年06期)
张晓勤[3](2013)在《大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品种与环境变异及内切木聚糖酶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啤用大麦的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种非淀粉多糖——阿拉伯木聚糖(AX)也是关键因子之一。在制麦芽时该糖如果降解不充分,会阻碍胚乳中营养物质的释放,且未降解的AX会进入麦汁中增加其粘度,阻碍后续的过滤及加工,最终影响啤酒的泡沫和口感等品质。本文以品质性状有差异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基因型与环境对大麦籽粒与麦芽中阿拉伯木聚糖(AX)含量和内切木聚糖酶活性(EA)的影响;对籽粒灌浆这一特殊时期的AX含量及EA动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多种农艺因子以及不同温度处理对大麦籽粒的AX含量与EA的影响;建立了大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编码降解AX的内切木聚糖酶基因序列和结构及其表达进行了分析。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大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品种和环境变异以8种生长期较一致、啤用品质有明显差异的二棱大麦品种为材料,采取多点试验,研究了基因型和环境对AX和EA的影响。八个品种在所有种植点的TAX含量均值为4.1%,变异系数(CV)在地区(种植点)和品种间变化较大,各种植点间CV从4.1%(盐城)到23.4%(驻马店):在各品种间CV从11.7%(浙啤33)到23.4%(苏啤4号)。整体而言,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值(18.1%)远大于种植点间的变异系数均值(9.5%),说明基因型对TAX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各品种在所有种植点的木聚糖酶活性(EA)均值为2.62U g-,在各种植点间均值从2.33(上海)到2.88U g-1(盐城),各品种间的均值从2.54(苏啤6号)到2.72U g-1(花30)。种植点间EA的CV从5.7(上海)到11.1%(武汉),品种间的EA的CV从7.4(浙啤33)到14.3%(花30)。品种间CV均值(10.4%)和种植点间的CV均值(8.4%)差异较小,说明环境和基因型对EA的影响程度比较接近。2.籽粒与麦芽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和木聚糖酶活性的差异以67种栽培大麦为材料,比较了籽粒中及制麦芽后的AX含量及EA。种子中TAX含量范围为3.97到6.36%,均值4.96%;麦芽中TAX含量范围为3.02到5.19%,均值3.92%;种子中EA范围从1.68到4.41U g-,均值为2.62U g-;麦芽中EA范围从8.26到19.23U g-,均值为12.25U g-1。麦芽中TAX的降解率最高达37%左右,平均为21%。3.不同栽培条件下籽粒AX含量的变化以3个啤用品质不同的大麦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间TAX含量和木聚糖酶活性(EA)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TAX含量和EA在灌浆期间均呈下降趋势,但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同时,以浙大9号为材料研究了几种农艺因子对AX和EA的影响,在播种密度中等、氮肥水平较低以及苗、穗期氮肥均等施用的处理,籽粒TAX含量相对较低;杭州点收获的籽粒TAX含量显着高于桐乡点籽粒,其原因可能与试验地土壤及基础肥力差异有关,也可能与两试验点在籽粒灌浆期的光温条件有所不同有关。利用离体穗培养技术,设置两种培养温度,研究了灌浆后期温度对AX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高温下籽粒AX含量较高。4.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建立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大麦籽粒中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偏最小二乘法(MPLS)回归的定标模型,并结合不同光谱散射与数学处理,得到了最优模型,校正决定系数为0.798,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为0.728。这一定标模型可应用于大规模大麦种质的初步筛选和大麦育种早代材料的选择。5. HvXYN1基因的多态性和表达特点研究以67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对编码木聚糖酶的HvXYN1基因进行测序,并分析其结构。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内含子和外显子区域具有不同程度的单碱基变异,多态位点丰富。对西藏一年生野生大麦和栽培品种的HvXYN1基因全长进行Tajima's中性检验,野生大麦和栽培品种Tajima's D值均未达到显着水平,符合中性进化模型,说明该基因在驯化过程中未受到选择作用的影响。根据不同大麦品种(基因型)HvXYNl基因的多态性,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表明该基因在供试材料中的存在可分为两大类。对每个SNP与木聚糖酶活性和TAX表型值进行分析,显示各SNP位点均与酶活性间无关联性,但检测到3个与TAX含量显着相关的关联位点。以AX含量和EA显着差异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HvXYN1基因在籽粒灌浆期间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籽粒灌浆后期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基因型差异明显;表达量与TAX含量和木聚糖酶活性有一定的关联,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10-01)
段永亮[4](2013)在《南大洋太平洋扇区风生大洋环境变异与动力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大洋内的海陆分布具有海洋占主导、各大洋间相互连通的特征,使得这一海域大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影响显得尤为显着和深远。绕极西风带风场作为南大洋最重要的外驱动场:副极地的纬向风应力直接驱动了全球最强的南极绕极流系统(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并维持着南大洋的经向翻转环流结构(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MOC),从而影响着全球主要水团的生成和性质变化;副热带的风应力旋度场分布使得南半球的叁个副热带环流系统在其南边缘连通形成了副热带超级流涡结构(SouthernHemisphere subtropical supergyre)。后者作为近几年新发现的大洋环流结构特征,其与南侧的ACC系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围绕南太平洋扇区风场变化作用下这两个大洋环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长期变化与气候效应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敏感性实验揭示了海洋对风场变化响应中的机制过程。本文主要的创新成果如下:1.受与南半球环状模(Sou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SAM)相关的南半球西风带纬向风应力极向增强变化影响,增强的Ekman北向输送导致了南半球副热带超级流涡内部除厄加勒斯环流系统外水团主要呈现变冷变淡趋势,且在南太平洋中部海域超级流涡表现出显着的南向偏移变化。超级流涡内部联通性也随着这一南移变化而增强,随之通过南部路径的大洋间水团、能量交换增多,从而将影响局地甚至全球气候变化。2.利用高分辨率模式结果研究确认了西向的塔斯曼流(Tasman Outflow,TO)水体主要来自东澳大利亚流延伸体与ACC回流,并揭示了TO在塔斯马尼亚岛西部海域中层深度的分叉路径,同时发现TO流量输送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中尺度与准季节变化量级相近,年际变化信号较弱。海盆尺度的风应力旋度场与东澳大利亚流的强季节变化决定了其流量的准季节变化;源自东澳大利亚流的中尺度涡旋向南向西移动,调节着塔斯曼流输送中尺度变化。3.世界大洋环流实验计划(WOCE)I9S断面的全水深CTD观测分析显示其北端受南澳大利亚环流系统控制,以西向输送为主,对应于印太大洋间的塔斯曼通道。基于水团性质指标与斜压输送极值位置两种方法分辨的ACC主要锋面结构相互匹配。高分辨率的CTD观测与卫星高度计数据相结合追踪到两个反气旋式中尺度涡旋现象引起了亚南极锋(Subantarctic Front,SAF)位置与输送流量的显着变化,并且随着其移动引起了跨锋面的水团输送。多年的高度计数据分析发现中尺度涡旋变化主要集中在南极极地锋带(Antarctic Polar Frontal Zone,APFZ),其伴随着ACC主要锋面的合并、分叉,改变着对应锋面的位置与强度。4.分析ERA-40风场数据显示在南太平洋扇区具有典型SAM正位相变化特征,即西风带纬向风应力极向增强,中纬度风应力旋度增强、零线位置南移。为了研究南太平洋海洋环流在这种风场变化下的响应机制,我们利用MIT GeneralCirculation Model(MITgcm)大洋环流模式分别进行了粗网格(1o1o)和涡旋(18o18o)两种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试验。粗网格模拟结果显示风场变化下首先是海洋Ekman动力响应过程。随着纬向风应力的极向增强,南移增强的Ekman北向速率与Ekman抽吸速率使得DeaconCell尤其是其南上升分支显着南移增强,随之使得ACC海域等密面经向梯度南侧增大、北侧减小,造成ACC输送南侧增强、北侧减弱。ACC南侧等密面经向梯度的增强也使得副极地罗斯流涡增强与膨胀,同时南太平洋正风应力旋度场的变化引起了副热带流涡的增强与极向膨胀,而两流涡之间的ACC系统由于受挤压流幅变窄、总输送减小,但是ACC锋面位置并没有随西风带急流的极向增强发生显着偏移现象。增强南移的Ekman输送将更多副极地较轻海水向北运移然后潜沉,南太平洋副热带的中层水团受其影响呈现以新西兰东部海域为中心变冷变淡;ACC海域在副热带流涡南移和深层MOC南向输送增强综合作用下增温;南极底层水(Antarctic Bottom Water,AABW)生成减少、变暖。而涡旋分辨率下的模拟结果反映了在较长时间尺度上风场极向增强下的极向涡致输运的响应变化补偿并减弱了海洋Ekman动力响应调整过程,使得海洋对风场变化的响应表现与粗网格分辨率数值试验结果相比没有那么显着,并且其热输送作用显着贡献于南大洋变暖。以上研究为揭示南大洋环流与水团在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3-05-01)
刘铁军[5](2012)在《煤矿区生态环境变异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是我国最现实、经济和可靠的能源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煤炭埋藏在地下,煤炭的开采对于煤炭资源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近几年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环境友好型绿色生态矿区,煤炭资源开采的环境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研究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所造成的矿区环境变异的两种模式及其变异规律,采取措施使矿区生态环境与煤炭开采等经济活动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2年19期)
李广昌,林水明,倪秋凉[6](2012)在《福建省杂交中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福建省2006~2010年连续5年10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中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有千粒重,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生育期、产量、穗长、株高、穗实粒数,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的有有效穗;千粒重、穗长、有效穗性状的稳定性好,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小,其次为生育期和株高,第叁为穗实粒数,最差的为产量,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大,因此选育、引种和利用适合福建省杂交中稻品种时,需考虑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才可提高育种效率。(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刘锡诚[7](2012)在《我国“非遗”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政府主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3年启动,当时名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附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2-08-08)
王锐[8](2012)在《铅锌有色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变异的研究——滇东北毛坪铅锌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们国家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和各个地区地理区域的差异,矿山矿区地质环境等问题较为突出和严重。自改革开发以来,在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我国矿业事业飞速发展,工程活动范围和规模也迅速扩大,使得地质环境不断恶化,随着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日益加强。(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2年07期)
徐海黎,朱志松,王恒,朱龙彪[9](2011)在《环境变异免疫克隆算法解决有约束优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免疫克隆算法搜索效率低、无法直接对进化经验学习等缺点,设计了环境变异免疫克隆算法,在普通免疫克隆算法中引入环境变异算子,通过环境变量积累进化过程中的经验,使算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重新设计了代价函数,采用一种新颖的罚函数排序形式来处理由于约束条件造成的解集空间不连续问题,进而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率及稳定性。通过对13个常用有约束优化问题测试函数的仿真实验,表明了环境变异免疫克隆算法在有约束优化问题上具有很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赵晓林[10](2011)在《昭通市毛坪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坪铅锌矿区山高坡陡,松散物源丰富,暴雨集中,民采严重,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和污染等地质环境问题较严重。随着矿山开发强度的加大,采矿废石、弃渣积存量增加,采选矿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增强,将使矿山地质环境发生严重变异。论文以认识毛坪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变异规律为基点,在对矿山地质环境做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的内外因素,查明了该区现状存在的变异类型及分布、演变规律,选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作出现状评价,并以现状评价为基础,变异规律为指导,应用可拓聚类预测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作出预测评价,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本项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及认识:1.现状条件下,毛坪铅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具有类型齐全,破坏面广,采空区密布、采空塌陷地质灾害隐患突出、水资源严重破坏以及损失严重、危害极大5个特点。2.矿山存在13种地质环境变异类型,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表移动、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占用与破坏,泉水干枯、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和土壤污染。3.矿山地质环境变异具有人为性、群发性、衍生性、区域性和影响多面性的特点;其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地面基础设施的破坏,耕地的破坏和矿区水土资源的影响。4.根据研究区地质背景条件、矿业活动影响和主要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地质背景、地质灾害、水土环境破坏、矿产开发和水文植被5大要素共25个指标建立了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作出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可分为好、较好、较差和差四个等级,且差区分布于整合前矿山密集区。6.应用可拓聚类预测方法评价矿山开采后5年的地质环境质量,结果表明,矿山开采后,地质环境质量可分为好、较好、较差和差四个等级,且差区分布于整合前矿山密集区和未来主采区上方及边部,系由现状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和差区变异而成。(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1-10-12)
环境变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化学环境变异对黏土力学特性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分别从物理力学试验分析和理论描述2个方面论述了水化学环境变异对黏土力学特性影响这一方向课题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归纳可知:目前对于以蒙脱石含量为主的膨润土的研究较为透彻,得出了较为一致的规律并且揭示了其影响机理;对于高岭土和一般性黏性土在水化学环境变异下的响应规律揭示不清,机理阐明不清,需要进行系统完整的试验研究;同时,目前的土力学理论框架难以考虑水化学变异的影响,需要建立新的能考虑化学-力学耦合的土力学理论框架。最后,总结这一研究方向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后期的发展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变异论文参考文献
[1].王美芳,雷振生,吴政卿,杨会民,晁岳恩.环境变异及施肥措施对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
[2].颜荣涛,吴二林,徐文强,曾召田,苗华.水化学环境变异下黏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进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
[3].张晓勤.大麦阿拉伯木聚糖含量的品种与环境变异及内切木聚糖酶基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段永亮.南大洋太平洋扇区风生大洋环境变异与动力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
[5].刘铁军.煤矿区生态环境变异规律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
[6].李广昌,林水明,倪秋凉.福建省杂交中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J].江西农业学报.2012
[7].刘锡诚.我国“非遗”保护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2
[8].王锐.铅锌有色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变异的研究——滇东北毛坪铅锌矿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12
[9].徐海黎,朱志松,王恒,朱龙彪.环境变异免疫克隆算法解决有约束优化问题[J].系统仿真学报.2011
[10].赵晓林.昭通市毛坪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变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