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宁晋县东城实验学校张青丽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是认知、情感和过程的统一。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师生互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地激活课堂。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我们有以下收获: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前提
师生互动教学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提问学生,而学生不会提问题,那么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可能得到发挥,师生互动也不会达到理想的程度,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补充。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真正得到发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和学生交换意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否定,诱导学生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保障
在师生互动的课堂中,教师要做到:(1)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道心灵的深处。”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是和谐课堂的根本。(2)民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3)平等。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爱护而不排斥,要鼓励而不责难,帮助而不指责,要启发而不包办。做到这些,就能给学生创设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敢于互动;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操作与讨论的时间,使学生有机会互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三、创设探究式的教学过程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途径
创设探究式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数学知识的形成经过展现在学生眼前。
(1)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引课”起者重要的作用。好的引课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有助于学生迅速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引课技巧,如创设悬念、利用知识差异、引入生活往事、承上启下……在“导”上多下功夫。
(2)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师生在相互交往中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以求得共识,实现教学相长。由于对同一个问题的解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相互补充,在相互修正中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
(3)设计开放性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维活动,展示独到见解,各尽所能地实现自我突破,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条件开放性问题,指的是在设计问题时,将解决问题的条件不完全提供出来。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获得自由度较大的思维空间,有效地激发互动思维;设计结论开放性问题,可有效地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拓展和互动。
四、设施开放的评价方式是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的必需。
评价主体互动化,内容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我坚持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评价结果要多样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可采用笔试、口试、作业分析等,鼓励将评价贯彻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由于师生互动教学必然会出现多元化的学习结果,因此,评价方式应是开放的,保护每个学生的互动精神,促进互动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为学生搭建“信息平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相交流,交换信息,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以充分的发展。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师生互教互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