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62119871121XXXX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近年来,人们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从人工到机器、从现场到工厂、从现浇到安装、从农民工到技术工人等巨大变革的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可以大大的改善传统建筑方式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对能源的耗竭,装配式建筑备受专业人士关注。对比我国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施工方式在生态系统、资源消耗、垃圾排放等方面的数据,通过数据验证了装配式在环境可持续发展上的明显优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发展问题
引言
装配式建筑发展效率是指装配式建筑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投入所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是对装配式建筑产出最大化的度量。装配式建筑发展效率的大小不仅是自身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其行业竞争力的有力支撑,是装配式建筑未来产业发展能力的参考。
1装配式建筑优势
1.1节能减排
随着人民生产、生活水品的提高,节能环保意识也逐渐成为人民大众的主流意识。作为建筑行业新型建筑形式的装配式建筑,是非常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一方面,装配式建筑的外挂板一般为两面混凝土中夹50厚挤塑板,其保温性能较传统的建筑外墙外保温或建筑内墙内保温性能更好,因此减少了室内温度控制所需能耗。另外,在工地施工过程中,大部分进行的是安装连接施工,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下图1为走向自然的装配式零碳建筑。
图1走向自然的装配式零碳建筑
1.2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装配式建筑是将构件提前在工厂预制,然后运输到工地现场进行安装,因此大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工作量,有些工作、工序甚至可以直接忽略,如拌合、砌筑、抹灰等。现场的施工人员只需对提前预制好的构件通过焊接、螺栓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进行组合,再辅以其他必要的构造措施,便可完成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因此,该种建筑型式,可大大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生产率。
1.3提高建筑品质
现场施工环境的复杂程度,决定了现浇建筑质量把控的困难性,而装配式建筑中各种构件需要在工厂中进行标准化的预制,能够控制装配式构件制造的环境,提高构件质量。同时,装配式建筑对施工放线的要求特别高,如果放线不够精确,而造成较大的误差,则在构件安装过程中,会因不能对准或者说出现错位现象,而导致安装失败。所以,高质量构件的生产,再加上精确的安装组合,可以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品质。
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行业标准并不是很完善和标准
就目前来说,我国针对建筑行业和领域制定出的相关法规和规范标准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制定出来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所有行业和领域,因此,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行业标准并不是很完善和标准。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比如涉及以及生产阶段,都无法遵守一种比较系统全面的规定和标准,因此装配式建筑不能被很好的推广和发展。
2.2管理人员意识不强
由于装配式工程项目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质,给施工管理工作者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建筑施工的现实情况来讲,许多的施工管理者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好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现实的工作当中始终采用传统建筑管理的方式。同预制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以及施工技术比较,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施工管理工作者不能及时的熟练掌握管理方法,影响到建筑工程建设的效率以及质量。而且,施工管理者若是不能及时的更新管理理念,就将会直接影响装配式的建筑工程,并且阻碍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3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目前在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未能创建标准化的技术模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根据装配式建筑门宽、举架等相关极值数据信息,设计出大体的框架,然后结合框架针对外观与其他细节进行设计,能够简化设计工作,提升建筑质量,降低成本。然而,过分的要求模板统一性,会导致装配式建筑千篇一律,难以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缺乏个性化与系统化的设计方案。第二,建筑构件难以进行量产处理,主要因为其制作流程较为复杂,无法进行批量性的生产,且构件的通用性很差,浪费问题严重。第三,缺乏专业化的安装技术,未能引导施工工作人员与技术人员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与需求等合理的进行安装处理,严重影响整体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难以满足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与发展措施
3.1建立完善的规范体系,加强监管控制
装配式建筑的推广,监管部门起到关键作用。建筑业发展到今天,装配式建筑进入了发展的初步阶段,建立一套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规范体系体系迫在眉睫。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对现场实时数据的监测、分析从而寻找更合适的行为管理节能措施,装配式建筑构件在生产工厂进行生产,然后再运输到施工现场安装,监管部门能将生产工厂和施工现场协调功能发挥到最优值,从而更好地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2广泛使用互联网及物联网信息技术
建筑房地产业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拥有着数以百万计的数据。而如今,建筑业、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并没有多少联系,仍然存在大量的材料数据需要统计分析并投入使用。BIM技术是建筑行业的一种数据化工具,它以装配式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分析,建立一个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贯穿于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涵盖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受益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有关建筑工程的各个单位企业。装配式建筑的全寿命包括构件的生产、输送、储存、安装等多个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物联网对构件进行合理调配,达到零库存,及时化的要求。
3.3加大生产质量管理力度
第一,应该对从事预制件生产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和检查。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生产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构件生产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从而导致构件的生产质量受到影响,在提高生产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有关厂家应该及时进行抽样检测,发现问题后应该及时做出处理。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产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施工机械的影响,为此,有关的生产企业应该及时更新生产机械,定期进行维修检查来减小构件生产过程产生的误差。
3.4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标准进行创新
第一,要对建筑技术设计工艺进行重点创新和发展,形成技术集成体系,对技术标准进行全新升级和完善。第二,要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主要是技术和管理层面。这样才会为建筑的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要对其技术进行全面的优化和升级,让服务变得更加优质。建筑中要着重关注预制件的质量,能够对其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展现出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比如,从尺寸和质量等多个层面出发,要完善规定,并以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情况作为出发点,保证其变得更加科学和完善。
3.5大力普及工程总承包模式,实现建筑一体化
工程总承包模式和建筑一体化趋势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航向。在整个工程项目中兼顾协调设计、安装、监理、运营、管理各个方面,更好地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加快进程缩短工期,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使得工程项目经济化、生态化、一体化。大力普及工程总承包模式,让建筑构件在设计、生产、装配的各个环节都使用整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培养懂设计、懂工艺、懂装配的工程师,使得建筑公司的资源能源利用最优化,总承包模式和建筑一体化必将更好地引领整个建筑行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语
在新时代的今天,装配式建筑将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要全力迎接新兴装配式建筑的机遇和挑战,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发展人才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力在经济能力、科技水平、政策实施等方面共同助力装配式建筑推行和实施。装配式建筑拥有其独特的的绿色优越性,推动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工业化、现代化、标准化,更助力于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也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章林,梁婷婷.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价值工程,2017,3602:233-235.
[2]杨阳.浅析国家推广装配式建筑的问题和前景[J].四川水泥,2018(09):279.
[3]陈超.装配式建筑发展探讨[J].规划与设计,2018(09)39-0130-02
[4]朱宏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之我见[J].施工企业管理,2018(09):48.
[5]任香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优势[J].门窗,2017(12):192-19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