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应用高分辨率MRI定量诊断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作者: 王茜
导师: 李传福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动脉粥样硬化,动脉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并采用新的图像分析软件对血管模型、健康志愿者及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动脉粥样硬化状况的动态监测和药物疗效评价。方法: 研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 方法有效性评价: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新的图像分析软件对血管模型进行管壁厚度及面积的测量,以评价这一方法的准确性;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主动脉、颈动脉管壁厚度及面积的测量,通过分析同一观察者、观察者间及重复检查间的变异性来评价这一方法的重复性。2)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的研究:对健康人和冠心病患者进行主动脉、颈动脉及肱动脉磁共振成像,测定动脉管壁面积、管壁最大厚度、动脉弹性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进行肱动脉内皮功能分析,以评价冠心病患者中央大动脉及外周动脉结构及功能的改变。3) 药物疗效评价:对服用降脂药物辛伐他汀(Simvastatin)的冠心病患者在开始用药前、用药三个月及用药一年后分别进行主动脉、颈动脉磁共振成像,比较三次检查之间管壁面积及管壁最大厚度的差别,并据此评价Simvastatin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结果:1) 方法有效性评价:血管面积实测值和磁共振测量值具有极好的相关性,内、外截面积及管壁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1. 0,1. 0,1. 0,P<0. 001,P<0. 0001,P<0. 0001) ,6支血管模型管壁最大厚度的实测值与磁共振测量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 99,P<0. 0001) 。观察者A进行的测定表明,健康志愿者动脉内、外截面积及管壁面积的两次测量值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分别R=1. 0;R=0. 99;R=0. 99) ,而且管壁最大厚度的测量值也较为一致(R=0. 93) 。观察者A与B的测量结果相比较,两次测量的动脉内、外截面积及管壁面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积高度一致(R二0.95;R=0.95;R=0.92),管壁最大厚度的相关系数较同一同一观察者为低(卜0.83), 在对10例志愿者的重复检查中,两次检查所测动脉管壁面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一0.96),而所测管壁最大厚度的相关性略低(R一0.81)。 2)冠心病人与健康对照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组的降主动脉及双侧颈动脉的内、外截面积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均为尸>0.05),但降主动脉、右侧及左侧颈总动脉的管壁面积及管壁最大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管壁面积比较,分别为尸<0.05,P<0.05,尸<0.05;管壁最大厚度比较,分别为尸<0.001,尸<0.001,尸<0.001。冠心病患者主动脉三个层面的扩张系数在患者组则有显著降低(在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三个层面分别为P<0.05,P<0.01,P<0.05),颈总动脉的扩张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二0.03)。 患者组的肪动脉扩张系数与对照组较为接近(P二0.58),两者无显著差异。比较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的血流参数,主动脉血流值(前向血流、反向血流及有效血流)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二0.72,P=0.80,P=0.51)。两组的主动脉血流输出量相似(P一0.70),MR所测定的主动脉各部位峰值速度(升主动脉、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在两组间也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0.47,P=0.59,P司.88)。而所测定的近段主动脉(范围包括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每搏波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胸腹段主动脉所测定的远段主动脉每搏波速度在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30)。 内皮依赖性的胧动脉扩张功能在冠心病患者有所下降,表现为截面积变化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均较对照组为低(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分别为p<0.05;p<0.01),。而两组志愿者对GT’N的反应无明显差异,表现为截面积变化的绝对值和相对值相似(患者组和对照组比较,P=0.55;P二0.27)。3)药物疗效评价:三次检查结果的比较表明,冠心病患者的主动脉管壁面积和管壁最大厚度逐次减小,用药三个月时未见明显改变,用药一年后则两个参数均明显变小(分别为P<0.05,P<0.001)。颈动脉分析与之相似,用药一年后可见动脉管壁面积与管壁最大厚度均显著减小(右侧颈动脉管壁面积、管壁最大厚度及左侧颈动脉管壁面积、管壁最大厚度的改变分别为P<0.05,P<0.01,P<0.05和P<0 .01)。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结论:l)高分辨率磁共振动脉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对动脉结构及功能进行定量测定,且具有高度准确性。2)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具有高度重复性,适于病例随访和药物疗效评价。3)磁共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动脉管壁面积和管壁最大厚度,还可进行动脉弹性、血流动力学评价、动脉内皮功能评价等。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脉粥样硬化,动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5-06-14
相关论文
- [1].冠状动脉管壁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临床研究[D]. 李治群.华中科技大学2010
- [2].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超声、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肥大细胞在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分布[D]. 王晓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2
- [3].颈动脉多排螺旋CTA扫描技术优化及临床价值研究[D]. 周建军.复旦大学2004
- [4].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像学研究[D]. 王家祥.第二军医大学2004
- [5].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D]. 娄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 [6].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MRI和病理对照及临床应用研究[D]. 王贵生.第一军医大学2005
- [7].CTA和MR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研究[D]. 刘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8].颈动脉狭窄伴发情况分析及影像学诊断[D]. 刘加立.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9].综合血管超声技术评价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相关性研究[D]. 刘芳.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1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对照研究[D]. 李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