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富集规律论文-郑川江,李玉蓉,王成龙,李禄胜,王嘉歌

油气富集规律论文-郑川江,李玉蓉,王成龙,李禄胜,王嘉歌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富集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藏条件,富集规律,长6油藏,叁曹湾区域

油气富集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郑川江,李玉蓉,王成龙,李禄胜,王嘉歌[1](2019)在《志丹油田叁曹湾区域长6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志丹油田叁曹湾区域烃源条件、沉积相展布、储层物性以及构造特征等,研究了该区域长6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叁曹湾区域长6油藏的主要烃源岩为长7底部张家滩页岩;优质储层发育主要受长石、石英等刚性颗粒含量、绿泥石含量及其发育形式,以及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控制;局部发育明显的低幅度鼻状构造,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长6储层经历叁期油气充注事件,早白垩世中晚期为主要油气成藏期,同时,长6储层与其下部张家滩烃源岩、上部长4+5区域盖层构成"下源上储"源外成藏模式;沉积相带控制着优质储层分布以及圈闭发育,进而影响到油气分布特征;区内已发现油藏主要分布在局部构造高部位,表明构造对油气富集具有一定控制作用。上述成果认识对于本区开发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5期)

霍立锋,王春瑞[2](2019)在《TosonUul油田反向断块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滚动外扩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TosonUul油田地质条件复杂、钻井风险高的特点,通过加强富油规律研究,分析源储配置、不整合面、断层性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总结了该油田具有"断裂控藏、依断富集"的成藏特点,建立了断层区滚动外扩模式,围绕控藏断层以"老区精细刻画断层挖潜,新区首钻井评价有利圈闭"为原则滚动部署外扩井,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阎保雄[3](2019)在《志丹东部长8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志丹东部安条区长8砂岩储层具有单层薄、横向变化大、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征,油气分布及聚集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分布规律尚不清楚。文章在前人关于探区沉积相、储层特征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形成油藏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以及流体势等条件,进一步分析研究区长8油层组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从而为研究区精细有利区预测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7期)

蒙启安,吴海波,李军辉,刘赫,李跃[4](2019)在《陆相断陷湖盆斜坡区类型划分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乌尔逊—贝尔凹陷己进入高勘探阶段,寻找大规模构造油气藏越来越难,赋存在斜坡区的构造—岩性油气藏逐渐成为勘探的重点。本次研究在凹陷整体研究解剖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型斜坡区的地质分异特征,根据斜坡产状、构造活动强度、供源强度、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将乌尔逊—贝尔凹陷斜坡区划分为6种类型,分别为:强供源高坡度顺向断阶型、强供源中坡度复合断阶型、强供源中坡度反向断阶型、弱供源低坡度顺向断阶型、弱供源低坡度反向断阶型和弱供源中坡度顺向断阶型,不同类型的斜坡具有不同的控砂机制和成藏特征。物源供应强度和斜坡倾角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发育类型,同沉积断裂与沟谷的组合方式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断裂—砂体—烃源岩的时空配置决定着主要发育的油藏类型。经勘探实践,在乌尔逊—贝尔凹陷贝西南、乌东南和乌北斜坡均获重大发现,证实了斜坡区是陆相断陷湖盆内油气预探与规模增储的主要突破方向。(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刘轩[5](2019)在《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章主要依托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生产性研究课题《济阳坳陷长堤地区油气地质特征及目标评价》。长堤地区做为济阳坳陷东部一个二级构造单元,受地表海陆交互的特殊地质条件限制,勘探程度较低,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在前期勘探实践中,该研究区已经有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流,或者见到良好油气显示,但是一直没有对该区油气成藏规律进行系统研究。通过本课题项目研究,进一步确定该研究区油气控制因素,明确成藏规律,建立成藏模式,为下步高效勘探提供指导。本文综合运用研究区地震资料、测井资料、钻井录井资料及分析化验资料,以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相关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研究区经历印支、燕山和喜山叁期构造运动改造,形成了以中古生界为基底,古近系超覆和披覆为特征的地层发育结构。沙河街组至东营组的演化过程主要发育了从湖相叁角洲体系到河流相辨状河叁角洲体系。研究区具备孤北洼陷和黄河口凹陷两个独立油源体系。主要以构造、地层、岩性等各种类型的圈闭为主。具有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骨架砂体、断层以及不整合发育较好,所以成藏条件非常好。油源条件、构造特征及输导体系控制油藏发育层段及部位,油气主要沿控凹大断裂或派生调节断裂运移至构造高部位富集。地质结构、储层展布及储盖组合特征控制油藏类型与分布,古近系底部超覆不整合面上及沙二、叁段顶部不整合面上在良好盖层发育区可形成地层类油藏;东营组东二段到东一段储层横向连通性强,发育大型叁角洲沉积,储盖组合多数情况下较差,在局部盖层发育区可发育断鼻、滚动背斜等构造类油藏。根据研究区油气成藏条件、特征、规律的差异,建立了双源-低凸起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在该模式指导下,研究认为研究区沙叁段地层不整合油藏、东营组下部的构造-岩性油藏应该是下步主要勘探方向,具备一定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闫建成[6](2019)在《双河西区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双河西区长6油层组为目标,利用研究区的钻井、录井、测井、岩心、实验分析、试油试采等资料,结合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和成藏地质学等理论方法,对双河西区长6油层组的地层、构造、沉积相、储层、油藏等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油层组组在纵向上和平面上的特征变化与油气空间分布的差异相互结合,对油气的富集规律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整体是一个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区内发育低幅度隆起和坳陷构成鼻褶带。区内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纵向上叁角洲进积特征明显。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呈南北向展布,网状水系特征明显。储层岩性主要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度10%~14%,渗透率0.1~0.4mD,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钙质含量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原油属于低温低压环境下的常规陆相黑油,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含硫、高凝固点等特点。油气主要分布在长6~1和长6~2的砂岩储层中,含油饱和度在42%~68.7%。剖面显示,除部分油藏外,大多数油藏无油水界面,沉积微相控制着油气在研究区的分布,构造控制着油藏含油饱和度的差异分布,储层物性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较弱。综合认为,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微相,油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油气藏,油气成藏模式主要为近源的下生上储型。(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6-19)

李山明,宋全友,李宝刚,曹自成,刘军[7](2019)在《阿满地区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差异性及油气富集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阿满地区走滑活动明显,发育了顺北1号、顺北5号等NE向大型走滑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通过对顺北1号断裂不同位置及次级断裂的特征及活动性进行解析,并结合大量单井生产资料及地震资料分析了断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顺北1号断裂不同位置及次级断裂在几何学、运动学及活动性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顺北1号断裂的差异性,使该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形成了不同的走滑构造,这些构造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移和聚集,进而影响着油气富集规律.(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代一丁,牛子铖,汪旭东,王小龙,肖张波[8](2019)在《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油气富集规律的差异及其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同时发育古近系文昌组油藏、恩平组油藏和新近系珠江组油藏,不同层系表现出不同的油气富集规律。在古近纪强烈裂陷阶段形成的文昌组深湖相泥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的特点,是陆丰凹陷油气的主要来源。古近系油藏埋深较大,主要分布在洼陷斜坡和洼中隆起位置;新近系油藏埋深较浅,主要分布在远离洼陷的凸起带。古近系储层主要为湖相叁角洲成因,埋深较大,物性相对较差;新近系储层主要为海相沉积,埋深较浅,物性相对较好。新近系圈闭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控制,发育背斜和断背斜圈闭;古近系圈闭的形成往往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包裹体分析表明,不同含油层系具有不同的成藏时间,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江组分别在12 Ma、11 Ma和9 Ma成藏。古近系油藏和新近系油藏具有不同的运移输导特征,砂体和断裂的组合构成了多种输导模式。古近系油藏具有近源运聚成藏的特征,以短距离的砂体侧向输导和断裂垂向输导为主;而新近系油藏表现为远源运聚成藏的特征,砂体和控洼断裂构成复合运移通道。不同的油气富集规律导致古近系和新近系油藏具有不同的成藏主控因素。其中,文昌组油藏主要受控于储层发育特征,恩平组油藏主要受控于储-盖组合,而珠江组油藏主要受控于圈闭发育条件。(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许贤丰[9](2019)在《安塞油田郝家坪南区长2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安塞地区杏子川油田郝家坪南区长_2油层组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将该区域长_2主力含油层进行研究。此次主要以前人在研究区的勘探基础资料及成果为前提,长_2主力油层整体为背景,依靠岩心描述、粒度分析以及测井等基础资料,通过对80余口井的综合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了研究区的构造特征、沉积相及砂体展布规律、储层特征、油藏分布等与油藏富集的相关规律和主控因素。论文主要获得的成果与认识如下:根据标准层K7、K8、K9以及沉积旋回对长_2油层组层位进行划分,细分为长2_1、长2_2、长2_3油层亚组,长2_1发育叁套正旋回沉积,因此将长2_1又细分为长2_(1-1)、长2_(1-2)和长2_(1-3)。在研究区共发育3个鼻状构造,北部:自东向西以杏4004-郝902井-郝900井-杏5023为轴线;中部:自西向东以杏4014井-杏156-5井-杏24-4为轴线;南部:自西向东以杏6427井-真探1井-杏150-2井-杏6068为轴线。长_2沉积时期发育河流沉积体系,主要发育辫状河亚相,测井曲线上能识别出辫状河道及河漫滩两种微相类型。河道砂岩是研究区主要储集层。长2_(1-3)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郝899、郝897-3井区。长22油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郝902、郝900、郝899、杏6090、杏4015井区。储层岩性主要为浅灰色、灰色、灰绿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研究区的大多数储集层主要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河道砂坝砂岩构成。储层孔隙度在12.0%~16.0%区间的占据主要部分;储层渗透率大多集中分布于2.0~10.0×10-3μm2的区间范围,储层具有中孔隙度、中渗透率的特点。根据评价标准,长_2油层组为中低渗-中等偏好储层。安塞郝家坪南区长_2油层油藏分布特点及规律:河道主砂带以及河漫滩的沉积形成的遮挡层控制油藏分布;油气沿着主砂带呈梯状抬升,含油层位向上逐渐变新形成的补偿式成藏。影响长2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有:(1)河道砂体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条件;(2)鼻状隆起构造对油气富集和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3)侧向遮挡和上倾尖灭对油气富集产生的影响。叁因素共同控制其油气成藏,形成了良好的配置关系,从而构成了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域,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4-08)

周嘉义[10](2019)在《高邮凹陷永安地区古近系戴南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永安地区于江苏省江都市。由于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该区构造特征以及油气藏分布等问题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重新开展对永安地区油气富集规律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为下一步油田老区稳定产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永安地区的复杂地质构造和勘探中存在的问题,以地震、钻井、测井、录井、测试等地质资料为基础,从烃源岩、储层、沉积相、盖层、圈闭等多个方面对永安地区的成藏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典型油气藏解剖来确定主控因素,同时建立成藏模式,对永安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最后利用精细构造解释,预测有利圈闭。主要取得以下几个成果:(1)研究区内沉积以叁角洲沉积为主,整体储层砂体较为发育,戴二段的储层物性比戴一段储层物性好;同时该区发育两套主要的储盖组合,分别是以E2d11泥岩为盖层,以E2d12砂岩为储层的储盖组合和以E2d11泥岩为盖层,以E2d12砂岩为储层的储盖组合。(2)通过典型油气藏解剖,结合成藏期次的研究,明确了生储盖组合是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断层的侧向封闭性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辉绿岩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对油气成藏起到破坏作用,并以此建立了永安地区油气成藏模式。(3)总结成藏规律,结合构造精细解释,确定4个有利圈闭作为下一步勘探的目标。(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3-01)

油气富集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TosonUul油田地质条件复杂、钻井风险高的特点,通过加强富油规律研究,分析源储配置、不整合面、断层性质对油气富集的影响,总结了该油田具有"断裂控藏、依断富集"的成藏特点,建立了断层区滚动外扩模式,围绕控藏断层以"老区精细刻画断层挖潜,新区首钻井评价有利圈闭"为原则滚动部署外扩井,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富集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郑川江,李玉蓉,王成龙,李禄胜,王嘉歌.志丹油田叁曹湾区域长6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J].非常规油气.2019

[2].霍立锋,王春瑞.TosonUul油田反向断块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滚动外扩技术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3].阎保雄.志丹东部长8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J].化工管理.2019

[4].蒙启安,吴海波,李军辉,刘赫,李跃.陆相断陷湖盆斜坡区类型划分及油气富集规律——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为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5].刘轩.济阳坳陷长堤地区古近系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新疆大学.2019

[6].闫建成.双河西区长6油藏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7].李山明,宋全友,李宝刚,曹自成,刘军.阿满地区顺北1号走滑断裂带差异性及油气富集规律[J].河南科学.2019

[8].代一丁,牛子铖,汪旭东,王小龙,肖张波.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油气富集规律的差异及其主控因素[J].石油学报.2019

[9].许贤丰.安塞油田郝家坪南区长2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9

[10].周嘉义.高邮凹陷永安地区古近系戴南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长江大学.2019

标签:;  ;  ;  ;  

油气富集规律论文-郑川江,李玉蓉,王成龙,李禄胜,王嘉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