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旅游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我国旅游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人们越来越看重健康,人们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能够达到返朴归真、释放压力、寻求刺激、冒险、健身等多种目的,于是人们便把旅游与运动连系起来,一种既运动又旅游的“体育健身游”,即体育旅游,便产生了。川西具有发展体育旅游的巨大潜力,但是在体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方面不足,而使得体育旅游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本研究结合了旅游与体育旅游的相关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作业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阐述体育旅游的概念、特点、类型、开发理论、开发原则等体育旅游基本理论,总结分析国内外体育旅游的开发模式,分析川西体育旅游开发现状以及川西体育旅游资源特点,结合川西开发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等对开发川西体育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揭示了川西体育旅游在产业类开发模式上应以“旅游+体育”模式为主,在资源类开发模式上应选用综合中心型开发模式、区位附加型以及资源组合互补型相结合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开发模式,共同促进川西体育旅游开发,最后又提出了开发川西体育旅游的措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宁东旅游开发模式及农民增收的初步研究[J]. 价值工程 2019(36)
- [2].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及策略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22)
- [3].中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对比分析[J]. 中国市场 2017(26)
- [4].论民族旅游开发模式的合理建构[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5].杭州西湖旅游开发模式对宁城旅游的启示[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21)
- [6].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模式[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3)
- [7].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旅游开发模式[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6)
- [8].新媒介嵌入式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9].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和旅游开发模式[J]. 南都学坛 2015(05)
- [10].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类研究[J]. 中国文艺家 2019(10)
- [11].谈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J]. 山西建筑 2014(13)
- [12].浙江省舟山海岛旅游开发模式评价[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06)
- [13].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5)
- [14].论西江苗寨旅游开发模式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 理论与当代 2014(10)
- [15].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下的古镇原真性保护更新——以湖北赤壁羊楼洞古镇为例[J]. 四川建筑 2011(01)
- [16].西递、宏村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模式借鉴[J]. 云南电大学报 2010(02)
- [17].遗产价值导向下紫阳古茶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与对策[J]. 茶叶通讯 2020(02)
- [18].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及旅游开发模式[J]. 经济地理 2019(06)
- [19].广西河池市巴马养生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8(09)
- [20].茶农经济下的生态茶园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福建茶叶 2016(12)
- [21].上海农业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 商业经济 2010(18)
- [22].“大桂林”体育旅游开发模式探究[J]. 市场论坛 2008(03)
- [23].曲靖市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分析研究[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8(05)
- [24].银川市冬季旅游开发模式与产品策划[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4(20)
- [25].云南老君山旅游开发模式选择[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2(02)
- [26].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 经济论坛 2010(11)
- [27].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开发模式可持续性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0(04)
- [28].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03)
- [29].环洱海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12)
- [30].长春市双阳区养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初探[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