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指数论文-黄绍鹏,周全,陈小燕

血管硬化指数论文-黄绍鹏,周全,陈小燕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硬化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

血管硬化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黄绍鹏,周全,陈小燕[1](2015)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找到合适临床指标以预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方法 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发生范围太小分为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组)7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各自的血压、血脂,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结合A、B两组血管病变情况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呈现出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AIP值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A组糖尿病病程、Hb A1c、SBP、DBP、TC、TG、LDL-C、HDL-C、AIP与B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B组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显着低于A组(P<0.05)。结论 AIP值能准确方便地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性,结合血脂的分析结果能大大提高诊断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5年14期)

吕肖锋,郑淑红[2](2010)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DM),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NC)。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条件下,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Log(TG/HDL-C)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结果:(1)与NC组比较,DM组AIP明显升高,FMD明显下降,分别为[(0.013±0.23)vs(0.27±0.35),P<0.01]和[(7.10±2.23)%vs(4.11±1.13)%,P<0.01]。以F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IP与FMD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AIP间接反映LDL颗粒直径的大小,AIP升高,LDL颗粒直径变小可能促进了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孙晓红[3](2010)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卒中危险因素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评价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及数量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预防。方法:2008年7月-2009年12月连续收集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卒中患者104例,所有病例均行CT血管成像(CTA)或核磁血管成像(MRA)、颈动脉彩超(CDUS)、经颅多普勒(TCD)确定是否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试验法(NASCET)分成四组: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颅内动脉狭窄按照TCD收缩期血流速度判断分成四组: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按照患者狭窄血管支数的不同分为无狭窄组、1支血管狭窄组、2支血管狭窄组、3支或以上血管狭窄组。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糖尿病史等及血液学指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测量身高、体重、上肢及下肢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结果:1.按照颅外动脉狭窄程度和AASI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未见显着性差异(P=0.31>0.05)。2.按照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AASI进行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进行两组间比较后发现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间无统计学上差异,重度狭窄和其他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3.按照病变支数与AASI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两组间比较,无血管狭窄的患者和存在血管狭窄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血管狭窄的AASI值要小于正常组。但在有1支和2支狭窄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在3支或以上狭窄组与无狭窄组、1支狭窄组、2支狭窄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SI和颅内动脉狭窄无关,和重度颅外动脉狭窄有关,和狭窄支数相关。(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0-04-01)

林东兴,刘咏秋[4](2010)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高血压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和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94例高血压病人,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两组;选择74例高血压病病人,按有无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分为两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量血压、血脂、血糖,计算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即TG/HDL的比值的对数值)。结果与不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病组相比,合并冠心病组的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餐后2小时血糖(2hBG),致动脉硬化指数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TC,AIP差异最显着(P<0.01)。与不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的高血压病相比,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IP差异有显着性(P<0.05),AIP最明显(P<0.01)。结论AIP间接反映LDL-C颗粒的大小,可作为高血压病发生血管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陈瑶,李倩,汪翼,李燕,王玉林[5](2006)在《肥胖儿童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管内皮凝血功能改变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的关系。方法2004-07-11由山东大学省立医院对济南市区部分小学生查体,从中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对照儿童各30例。专人测定血压及肥胖相关体格测量指标,测定血脂及血浆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肥胖儿童皮褶厚度、WHR、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AI、vWF显着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则显着下降。vWF与SBP、WHR、TC、AI呈正相关,与ApoA1呈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管内皮凝血功能障碍,其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增加了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及高血压的危险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06年11期)

朱淑贤,钱菊英,葛均波,许澎,伍旭升[6](2006)在《脉压、脉压指数、血管硬化指数、脉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脉压、脉压指数、血管硬化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88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32例有同样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但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患者。分别用Complior SP测量系统测定脉搏传导速度(PWV),用Cardiovision MS-2000测定血管硬化指数(ASI)。结果:两组患者除了年龄和吸烟史外,在性别和其它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上无明显区别。单因素分析示冠心病患者的脉压、脉压指教、C-F PWV和ASI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但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与C-F PWV(β=0.409,P=0.003,EXP[β]=1.505)的相关性最为显着,并且在年轻冠心痛患者中只观察到C-F PWV值有显着升高(P=0.004)。结论:脉压、脉压指数、血管硬化指数和脉搏传导速度均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存在有关。但在年轻冠心病患者预测价值上脉搏传导速度可能要优于其它3个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06年04期)

杨芳,王中心,陈纯娴,王庭俊[7](2006)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成两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血压、血脂,计算AIP(指TG/HDL-C比值的对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呈现出TG升高,HDL-C降低,AIP值明显升高,其中,AIP值变化最明显(P<0·001);T2DM组中,有大血管并发症与无大血管并发症相比,大血管并发症组BMI、TG、TC、HDL-C、LDL-C、AIP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AIP值差异最显着(P<0·001)。结论AIP间接反映LDL-C颗粒直径的大小,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一个指标。(本文来源于《高血压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朱燕秋,杨浩,何为[8](2005)在《血管硬化指数的测量方法与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血管壁的构造和血管壁体积?压力关系解释了血管硬化指数(ASI)的测量原理,在测量时得到上臂袖带放气过程中袖带压结合脉搏波形的信息,取最大峰值前后最近似80%最大峰值的两个脉搏波峰所对应的袖带压差值作为基准参数值。据此方法制作的测量仪器通过临床测试,证明了测量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医疗设备信息》期刊2005年09期)

刘莹,张微微,王苏,朱光明[9](2005)在《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患者脑内小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血管内径及硬化指数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脑内分级小动脉管壁不同病变程度与血管内径及硬化指数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取本院尸检证实的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10例和5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死者为正常对照个体,制备脑标本,选取额叶外侧皮质区域制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和刚果红染色。选定皮质中最圆的、外径在30~100μm之间的小动脉10个和外径在100~300μm之间的小动脉10个为观察对象,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选200个小动脉,依据淀粉样变的轻重程度分为无病变组及轻、中、重度病变组,5例正常对照个体选100个小动脉为对照组。观察各病变组的病理变化,测量各组血管的内、外径和硬化指数。结果:①外径在30~100μm范围内的小动脉中,各组小动脉外径均无显着差别(P>0.05);轻度病变组的硬化指数值大于对照组(59.61±10.12,53.94±10.67,P=0.01),内径小于对照组(18.41±9.11,19.99±9.46,P=0.321);中度病变硬化指数值大于对照组(57.28±9.75,53.94±10.67,P=0.031),内径大于对照组(22.19±11.25,19.99±9.46,P=0.128)说明管壁增厚,重度病变组的硬化指数值小于对照组(37.74±14.64,53.94±10.67,P<0.001),内径大于对照组(30.59±13.23,19.99±9.46,P<0.001),说明管壁变薄;无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13期)

血管硬化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DM),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NC)。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条件下,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以Log(TG/HDL-C)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结果:(1)与NC组比较,DM组AIP明显升高,FMD明显下降,分别为[(0.013±0.23)vs(0.27±0.35),P<0.01]和[(7.10±2.23)%vs(4.11±1.13)%,P<0.01]。以F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AIP与FMD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AIP间接反映LDL颗粒直径的大小,AIP升高,LDL颗粒直径变小可能促进了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硬化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黄绍鹏,周全,陈小燕.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

[2].吕肖锋,郑淑红.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3].孙晓红.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

[4].林东兴,刘咏秋.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高血压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

[5].陈瑶,李倩,汪翼,李燕,王玉林.肥胖儿童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

[6].朱淑贤,钱菊英,葛均波,许澎,伍旭升.脉压、脉压指数、血管硬化指数、脉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6

[7].杨芳,王中心,陈纯娴,王庭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J].高血压杂志.2006

[8].朱燕秋,杨浩,何为.血管硬化指数的测量方法与临床应用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5

[9].刘莹,张微微,王苏,朱光明.脑淀粉样血管病变患者脑内小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血管内径及硬化指数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

标签:;  ;  ;  ;  

血管硬化指数论文-黄绍鹏,周全,陈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