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骨科病例登记系统的开发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骨科病例登记系统的开发

论文摘要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是一种保留股骨头、颈骨量的治疗髋关节炎的术式,但它并不是一种新的观念和尝试,它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当代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是为了避免把股骨侧假体插入股骨干内的第三次尝试。第一代假体由无骨水泥型髋臼和无短柄的股骨侧假体组成。在经过了短暂的流行后,由于股骨颈骨折、股骨侧假体松动和晚期髋臼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的高发生率,该技术的失败率较高,最终被人们所废弃。在许多需要翻修的表面置换术失败的患者中,髋臼侧骨量的大量缺少为翻修增加了极大的困难。第二代表面置换假体由非骨水泥的多孔涂层的髋臼假体和无短柄的股骨侧假体构成,其中髋臼假体通过其柱状凹槽固定。但是,这种假体设计从来就没有被广泛运用过。由于假体由直径大的股骨头和聚乙烯内衬构成,在年轻和术后活动量大的患者中,在运用这种假体后,术后会产生大量的磨损微粒子碎屑,由于聚乙烯磨损表面的存在,17%患髋存在髋臼侧大量溶骨病变并导致手术失败。第三代表面置换假体被称作所谓的混合型假体,它由非骨水泥、多孔涂层、非模块型的髋臼假体和骨水泥型的有颈的股骨侧假体组成。新一代的经过改良设计的金属对金属假体使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作为髋关节病变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案重新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早期的表面置换术为现代假体的设计提供了经验和教训,认为髋臼侧应该用非骨水泥固定和股骨侧假体用干骺端短柄调整位置。当前,只有金属假体能作为单片外壳有足够的硬度、良好的耐磨特性,因而它被加工制造作为较大直径的股骨头假体和髋臼侧的骨保存装置。这些新的设计假体早期的疗效令人鼓舞,但是设计程序的快速发展需要正确的培训规划来控制,以保证其更远未来的成功。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已经被认为是髋关节置换史上的最重要的现代革命之一。当前,由于金属假体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改进,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短、中期疗效令人鼓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逐渐得到广泛的运用,特别对于年轻和对活动量要求大的患者。从2005年8月3日起到2007年5月1日,我科共进行了13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没有1例失访。没有1例发生术中并发症、伤口感染、周围神经麻痹、髋关节脱位和临床上明显的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的疼痛得到完全或大部分缓解,近期的结果令人满意。同时,与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血中金属离子水平升高和长期的固定问题等。其中,术后股骨颈骨折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骨科病例登记系统的开放与运用,有利于骨科临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规范、全面、简例的临床资料收集,有行于骨科临床工作中的回顾性分析,并可实现对于骨科不同治疗方法及临床实用器械的有效评估,可有力的促进骨科临床工作的进步:与之同时,作为一网络工作的平台,可有利骨科临床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并具有运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工作的广泛前景。第一部分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研究及其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第一章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研究和短期临床随访背景:从1988年起,欧洲国家重新兴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以来,我院从2005年起也开展金属对金属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此,对我院早期开展的13例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患髋在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方面进行研究,平均随访时间2年。目的:1.评价金属对金属表面置换术的短期疗效,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2.比较术后髋关节力学方面的改变,为术后髋关节动力学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从2005年8月3日起到2007年5月1日,我科共进行了13例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假体均来自Zimmer公司的表面置换假体系统。均采用后侧入路,术中切开臀大肌和周围关节囊。术前,对所有患者运用影像学资料对照模板进行测量。所有患者都定期随访,无1例失访。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术后进行标准位置的正位X线片检查,即以耻骨联合为中心的骨盆正位片,然后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测量比较。术后对患侧和健侧的髋关节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以消除术前患侧髋关节生物力学的变化。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全部用均数士标准差(M±SD)表示,全部数据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水准(a)均设为0.5。结果: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短期结果令人鼓舞。没有1例发生术中并发症、伤口感染、周围神经麻痹、髋关节脱位和临床上明显的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的疼痛得到完全或大部分缓解,近期的结果令人满意。在临床评价方面,Harris评分从术前的36.69±7.16显著提高到术后的89.63±3.36,差异具有显著性(t=24.377,p<0.000)。术后拄拐最长4周。所有患者目前都能不拄拐负重行走。术后患侧和健侧的绝对差别很小。最大的差别在于股骨偏心距,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其平均减少5.45mm,从术前的51.04±3.83减少到术后的45.59±3.61,差异具有显著性(t=8.502,p=0.001)。结论:1)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相对于年轻和对活动要求高的患者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2)尽管其短中期疗效良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长期随访资料,因此这种术式的运用术前需谨慎评估;3)术后髋关节力学重建没有预期的效果理想;表面置换技术存在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术后不同的改变,并且这些变化我们已经发现。虽然偏心距的减少对正常功能来说是有害的,但这种差异在临床上可能是无关紧要的。第二章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目的:1.建立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在生理性载荷下测试应力分布:2.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周围的应力分布,为提高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手术计划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依据;3.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的不同部位的不同应力变化,分析股骨头应力屏效应存在与否。方法: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完整的无病变的右侧近端股骨和表面置换术后的股骨头的近端股骨假体,进行电子计算机体层(CT)扫描,并把扫描数据输入abaqus(6.5)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型建立。股骨侧植入直径为48mm的股骨头表面置换假体(Zimmer公司产品)。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将假体内表面和股骨进行固定。假体短柄置入适当的位置,在模型上被认为是完全去带环的。PMMA和假体的弹性模量分别被设定为2500 MPa和235000 MPa。所有材料的泊尔松比值根据文献赋值。用Simpleware2.1和abaqus 6.5软件对网孔进行产生和分割。我们把模型分为5部分:髋臼侧假体,股骨侧假体,骨水泥,皮质骨和松质骨。模型用六面体单位进行分割。髋臼侧假体包含5465个单位和11062个节点,股骨侧假体包含6883个单位和9880个节点,骨水泥包含9829个单位和12295个节点,皮质骨包含80222个单位和104306个节点,松质骨包含62346个单位和73689个节点,模型用abaqus 6.5软件进行分析。这些载载条件跟在静止载荷条件下一样,被运用于有限元模型上。体重设定为70千克。这些载荷均布接触区域。位于远端股骨的节点在每个方向上都进行约束。股骨侧的模型被分割成8个部分进行应力分布测量。测量不同位点的Von Misses应力。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全部用均数士标准差(M±SD)表示,所有数据用方差分析检验,全部数据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水准(a)均设为0.5。结果:1.在表面置换术后的股骨上,峰应力分布在股骨颈的上面,存在于骨的重建的整个过程;2.术后应力遮挡发生在近侧股骨头内。与正常的股骨模型相比较,在股骨头上方应力减少。结论:1.峰应力存在与股骨颈和头颈连接处的上方和下方,为了减少术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股骨颈的骨质,特别是股骨颈上面的骨质在术中应特别小心。2.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应力遮挡存在于股骨头内,它会引起置换术后的股骨头骨密度的改变,并导致骨的重建,最后导致股骨头上部区域的骨密度降低。第二部分骨科病历登记分析系统的开放与运用背景:随着科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多的假体及更多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以了进一步的推广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在临床上的运用随着时间的延长,也显示出为一定的滞后现象.而对于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定形式的资料登记及临床评价系统成为了一种发展前进方向上的必需。当前在市场上尚无一种成孰及广泛推广运用的骨科病例系统。本研究的目的拟在于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登记的开放式免费骨科病例登记系统,便于临床医生系统的登记、评价各种治疗方法及各种器械在于临床上的实际治疗效果。并基于临床实用基础上的对于传统评价方法改进基础上的新式评价方法的前期评估。方法:本软件开发基于。NET技术上的网络登记平台,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运用C#语言编辑此软件,本软件包含三大模块,病人信息部分,病例初次登记及复诊部分及评分资料部分。使用用户登入权限进行管理,尽可能保证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及有效性。在病人信息部分详细的个人信息是保证数据真实的第二部分,基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个人一固定的E-MAIL地址成为一个必需。同时便于后期的随访跟踪。初诊病例与后期的复诊病例模块管理,使对于同一病人的多次录入成为可能,并便于对于同一病人不同疾病的跟踪评价,方便实现科学的管理相应的数据。因为基于对于科研教学的需要,及多媒体软件在各方面的广泛运用,本系统具有简捷的图片及视频导入系统,便于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而一规范开放的评估系统是本软件的特色之一,本软件的评价系统所录入评价方法为当前被广泛接受及公认的方法;考虑医学实践的快速发展,本系统允许自编评价方法在网络上的试行与前期评估。结果:一人机对话便易,系统管理科学,在线开放免费的骨科病例登记系统软件开放成功,并在局域网上得以了有效运行。可自由实现数据录入与管理,自由多样的数据搜索方式,保证了系统评价的方便性及科学性。结论:在线骨科病历系统具有在骨科临床科研研究及临床教学上的广泛运用前景,同时提供了为骨科临床交流一有效的平台,可实现对于新技术及新治疗方法在骨科疾病治疗上运用的科学评价。开放式登记评价方法的运用,可有利促进临床上评价方法的改进及新评价方法的运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研究及其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 第一章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研究和短期临床随访
  • 背景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力学分析
  • 背景
  • 1.资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骨科病例登记分析系统的开放与运用
  • 1.背景
  • 2.基本设想
  • 3.系统特色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历史发展及临床应用
  • 在校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及骨科病例登记系统的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