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现代史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专题研讨会,二元论
中国现代史学论文文献综述
孙冠臣,何振乾,康轩玮[1](2019)在《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8月24日至25日,"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在甘肃兰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承办。来自3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9年03期)
罗跃军,周红宇[2](2019)在《“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黑龙江省哲学学会、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于2018年9月2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赵丹[3](2019)在《“西学东渐”与中国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离不开"西学东渐"的深刻影响:首先,中国"史学革命"触发了传统美术史观的新变;紧随其后萌芽的美术考古为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民初的中国留学生作为传播新知的媒介对中国美术史的现代转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逐步成型的现代美术教育迫切需要相适应的美术史教材。综上外部的推动加上内部的需求共同促成了绵延千年的中国传统画学的现代转身。(本文来源于《美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杨雪鹏[4](2019)在《梦回争鸣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每一位投身历史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大量的阅读是无可避免的。在浩如烟海的论着中,发人深省的有之,考证详尽的有之,行文风趣的亦有之。然诸多丛书之中,能让人不忍释卷,看时想一气呵成、读罢恨意犹未尽的书却是不多的,更遑论大多枯燥的论文集了。但是这本《中国现代史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期刊2019-05-21)
钟明浩[5](2019)在《中国现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洪业及其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1930年洪业任教燕京大学,积极响应胡适"整理国故"的号召,因其中西会通的学术背景,故能始终秉持以科学的实证方法整理中国古代典籍,编纂引得丛刊,嘉惠学林。在整理国故运动中,洪业逐渐明确提出自己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客观上促进了史学的现代化。洪业世俗之名与其学术贡献甚不相符,以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角度考察洪业的学术成就,其对于中国史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贡献更加显明。(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3期)
张英进[6](2019)在《中国早期电影的理论重建:集体感官机制、白话现代主义与新型文化史学 (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article seek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theorization of early Chinese cinema by forging a multilayered dialogue—dialogue among the group working on vernacular modernism in Chinese cinema,between this group and early cinema theory in general,between early cinema theory and new cultural history in Western humanistic disciplines,and between film and literature in cultural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To facilitate such a dialogue,I organiz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under three headings—collective sensorium,vernacular modernism,and new cultural history. While I closely engage the works of Miriam Hansen and Zhang Zhen,I also bring in Leo Lee's and Bao Weihong's methodologies and reference the newest development in a media archaeology of film history and theory.(本文来源于《中美人文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张义帆[7](2019)在《浅析后现代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史学研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迅速的发展,在国内的现代主义史学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的后现代史学影响。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古代时期历史具有从与西方史学不同的特色,工业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现代的哲学理念以及各方面的理念传入,我国的史学研究在这一时期受到了西方现代史学的影响。后现代史学的影响与现代史学的影响在目前并不能够相提并论,然而其观点中的新因素对于史学理论的研究发展具有极大的帮助。基于此,笔者从高中生的角度,探讨后现代史学对于中国史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1期)
徐国利[8](2019)在《中国学术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与陈寅恪的文化保守主义史观及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陈寅恪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化保守主义史家。他将中国学术文化精神阐释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极力表彰有此精神的历史人物和彰扬有此精神之历史;称宋代学术文化最具此精神,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即"新宋学"之建立。他认为,学术文化的独立是中国学术文化得以持久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现代学术文化要发展和复兴,必须继承和弘扬传统学术文化精神,在学术文化上保持独立地位,以中国学术文化为本位,亦即"中体西用论"。他的历史文化观就是以文化保守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的,即文化保守主义历史文化观。以这种历史文化观为指导,陈寅恪建立了文化保守主义史学,主张科学实证研究(考据)与人文价值评判(义理)的统一,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张品[9](2018)在《基于中国传统史学写作范式的比较与思考——读《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一书通过15篇个案写作,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与现代音乐史的形成发展关联起来,企图探寻其间的内在关系并反思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视角与学科定位。在注意到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写作范式与中国传统史学写作范式的异同之处后,本文力图通过两者的横向梳理与比较,来思考《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一书的立意,并解读该书于20世纪90年代编辑出版对于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的价值与作用。(本文来源于《大音》期刊2018年01期)
孙亚杰[10](2018)在《“2017年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0月21—22日,"2017年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会议主题为"西方哲学:对话、批判与展望"。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和出版社等相关单位以及部分海外高校的220多位学界同仁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共设叁大研讨环节:开(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8年09期)
中国现代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黑龙江省哲学学会、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承办的"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于2018年9月22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部分高校和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现代史学论文参考文献
[1].孙冠臣,何振乾,康轩玮.西方哲学中的身心二元论问题专题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2019年理事会会议综述[J].科学经济社会.2019
[2].罗跃军,周红宇.“形而上学与实践哲学:历史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9
[3].赵丹.“西学东渐”与中国美术史学的现代转型[J].美术研究.2019
[4].杨雪鹏.梦回争鸣时代[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
[5].钟明浩.中国现代学术转型视野下的洪业及其史学[J].社会科学论坛.2019
[6].张英进.中国早期电影的理论重建:集体感官机制、白话现代主义与新型文化史学(英文)[J].中美人文学刊.2019
[7].张义帆.浅析后现代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8].徐国利.中国学术文化精神的现代诠释与陈寅恪的文化保守主义史观及史学[J].江淮论坛.2019
[9].张品.基于中国传统史学写作范式的比较与思考——读《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J].大音.2018
[10].孙亚杰.“2017年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综述[J].哲学动态.2018
标签: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 专题研讨会; 二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