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

论文摘要

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指导下和苏联模式重工轻农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呈现出以高资源消耗、小农生产和粗放式发展等特点。“二元”经济结构是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制度性原因。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对农村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严峻考验。在信息时代,这种“二元”特征又表现为城乡“数字鸿沟”的扩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这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当前,信息全球化已经超越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全球化的势头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事情。能否能抓住这个机遇,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问题。因此,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本运行的角度看,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体系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批判,也是对资本在社会运行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深刻揭示。本文依据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资金投入、科技教育和制度政策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研究这些因素对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本文在开展规范研究的同时注重实证性的研究。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加入了过去两年中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部分调研成果,作为研究的实证性资料;二是在坚持对经济要素分析的同时,适当借鉴了西方学者的数学工具和模型对科技、劳动力等要素进行分析。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要使“自上而下”的改革路径和“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相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对策,文章提出了关于“智能农村”的大胆设想,并论证了实现这一设想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现“智能农村”的基本方略和具体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 选择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一) 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可能创新点
  • 第二章 马克思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简述
  • 一、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含义
  • (一)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
  • (二)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外延
  • 二、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特色
  • (一)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范式
  • (二)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特征
  • (三)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工具
  • 三、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扩展
  • (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拓展
  • (二)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新要求
  • (三)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
  • 第三章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实态分析
  • 一、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组成要素
  • (一) 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 (二) 农村资本市场的现状
  • (三) 农村经济的科技现状
  • (四) 农村经济的制度现状
  • 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特征及转变方向
  • (一) 传统型增长向循环型增长转变
  • (二) 单一性增长向全面性增长转变
  • (三) 制度拉动型增长向内生性增长转变
  • (四) 战略性增长向协调性增长转变
  • (五) 短期性增长向可持续增长转变
  • 三、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原因
  • (一) 传统观念
  • (二)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 (三) 制度创新的困难性
  • (四) 农村市场的不发达性
  • (五) 农村劳动力素质现状堪忧
  • 第四章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及走向
  • 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 (一) “自下而上”的农村治理路径
  • (二) 农村经济主体的多元化路径
  • (三) “自上而下”改革路径
  • (四) “双向结合”模式路径
  • (五) 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路径
  • 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信息化走向
  • (一) 农村是信息化重点
  • (二) 信息技术提升集约化水平
  • 第五章 对策模型:一个关于智能农村的设想
  • 一、智能农村的内涵
  • (一) 智能农村的含义
  • (二) 一个数学模型
  • (三) 现实意义
  • 二、可能性及其可行性
  • (一) 基层治理模式革新
  • (二) 数字治理兴起
  • (三) 城乡信息一体化加快
  • (四) 农村教育水平改善
  • 三、实施方略和基本措施
  • (一) 给农村添“资”
  • (二) 给农村增智
  • (三) 信息武装农村
  • (四) “虚实结合”的现代农村文化
  • (五) 培养新型的现代化农民
  • (六) 给土地“减负”
  • (七) 教育体系信息化
  • 第六章 结语
  • 一、发挥农村从业者的主体性作用
  • 二、重视生产要素的基础性作用
  • 三、坚持农村信息化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A:关于一国经济增长的模型
  • 附录B:智能农村的数学模型
  • 相关论文文献

    • [1].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比较[J]. 商业时代 2013(33)
    • [2].浅析《资本论》中的经济增长理论[J]. 魅力中国 2009(19)
    • [3].《资本论》中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J]. 《资本论》研究 2011(00)
    • [4].本世纪以来的西方经济增长理论[J]. 上海经济研究 2020(04)
    • [5].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演绎脉络探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09)
    • [6].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素供给及其政治经济学批判[J].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1)
    • [7].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数学滥用”[J]. 金融市场研究 2016(05)
    • [8].基于数理分析和现代内涵视角的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研究[J].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5(04)
    • [9].新增长理论与演化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研究——基于知识积累的角度[J]. 北京金融评论 2014(03)
    • [10].经济增长理论的生态反思[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4(03)
    • [11].包容性增长对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01)
    • [12].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综述及启示[J]. 科技信息 2010(09)
    • [13].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扩展[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0(04)
    • [14].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全面审视和有力拓展——评《经济增长理论探索》[J]. 经济纵横 2009(11)
    • [15].经济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J]. 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 2010(00)
    • [16].中美贸易争端的博弈分析——基于马克思最优经济增长理论[J]. 现代商业 2020(21)
    • [17].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跨国比较与技术进步分析[J]. 大连大学学报 2016(05)
    • [18].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教学[J]. 考试周刊 2015(91)
    • [19].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分析[J]. 商业经济 2013(10)
    • [20].经济增长理论述评[J]. 生产力研究 2012(06)
    • [21].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验述评[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1(01)
    • [22].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02)
    • [23].浅析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的内涵及当代借鉴意义[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3)
    • [24].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启示[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 [25].国外绿色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进展述评[J]. 城市与环境研究 2015(01)
    • [26].从经济增长理论看以色列的经济及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2(22)
    • [27].解读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制度变迁、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评介[J]. 怀化学院学报 2011(02)
    • [28].谈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14)
    • [29].浅析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化历程[J]. 北方经济 2009(14)
    • [30].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J]. 科技经济市场 2009(08)

    标签:;  ;  ;  ;  ;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基于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