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及聚类分析

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及聚类分析

论文题目: 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及聚类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皮肤病与性病学

作者: 周村建

关键词: 白念珠菌,二态性,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文献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年来念珠菌感染已成为住院患者血行感染中第三或第四位最常见的病原菌,其中白念珠菌最为常见,占念珠菌属40-70%。白念珠菌属人体常居真菌,为条件致病真菌,一般以酶母相存在于机体,当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微生态失衡时,白念珠菌会转变其生长形态,可由酵母相转为菌丝相,进而对机体产生危害。体外培养条件下,白念珠菌也可以酶母相形式或菌丝相形式生长,这种酵母与菌丝之间的转换称为菌相转换。正因为白念珠菌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对其致病的机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①粘附;②酶类;③菌相转换。菌相转换,即酵母相生长转到菌丝相生长的这一变化是白念珠菌感染转变的过程,菌丝多则感染率高;另一方面,当天然突变或人工中断某些基因导致不能形成菌丝的白念珠菌突变菌株,则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毒力的降低或丧失,因此白念珠菌菌丝的形成与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实,菌丝的形成改变白念珠菌各种毒力因子的表达,致菌株毒力增加,感染性增强。为更全面的寻找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致病相关基因及其毒力因子,本研究应用LongSAGE 技术,定性定量检测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的改变,构建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聚类分析表达基因功能,探讨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与菌相转换、菌株毒力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白念珠菌ATCC-90028 作为研究菌株,经RPMI1640 体外诱导形成纯的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作为研究材料,经显微镜下计数其纯度,细胞纯度超过95%用于提取RNA;提取纯化细胞的RNA 经RT-PCR 检测,证实实验菌株为白念珠菌,且酵母相细胞无菌丝相细胞污染后,使用分离的RNA 进行LongSAGE 标签库的构建,这种使用细胞表型分子与特异性表达基因的双重筛选,确保RNA 来源于均一性细胞,使经LongSAGE 标签库分析获得的基因表达谱,能够代表该细胞的基因表达特征。

论文目录: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及聚类分析

前言

第一部分 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的诱导培养及其总 RNA 的提取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长标签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标签库的构建

材料与方法

操作步骤和校验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白念珠菌酵母相与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与聚类分析

分析方法

结果和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上下调的表达基因

文献综述一 真菌形态转变及致病性相关的信号传导

文献综述二 白假丝酵母天冬氨酸蛋白酶研究进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11-08

相关论文

  • [1].白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D]. 贺志彬.第二军医大学2003
  • [2].白念珠菌细胞周期及抗真菌中药单体对其影响的研究[D]. 吴建华.第二军医大学2003
  • [3].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 曹颖瑛.第二军医大学2005
  • [4].十三种化合物诱导的小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D]. 胡冉.第三军医大学2005
  • [5].聚类分析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 杨小兵.浙江大学2005
  • [6].小檗碱与氟康唑协同抗耐药白念珠菌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权华.第二军医大学2006
  • [7].EAP2的双稳态表达主控白念珠菌白—灰形态的转换[D]. 黄广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
  • [8].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4~+和CD8~+T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和聚类分析[D]. 邓永键.第三军医大学2004
  • [9].白念珠菌菌相转换基因HYR1启动子活性研究[D]. 陈江汉.第二军医大学2006
  • [10].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算法研究和应用[D]. 杨春梅.天津大学2006

标签:;  ;  ;  

白念珠菌酵母相和菌丝相细胞表达基因谱的构建及聚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