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己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产养殖产业。传统的养殖方式由于技术和管理问题,已越来越暴露出不可持续增长的局限性,不但自身受到暴发性流行病的困扰,生产效益的持续性得不到保证,而且还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等弊端。如何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革,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水平,同时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范围内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核心是水处理系统,水处理技术制约着整个养殖系统的水质状况和生产能力。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与物理技术与化学技术相比具有投资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处理溶解态污染物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可生化性好,特别适合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向水体中投加直接以目标降解物质为主要碳源和能源的高效微生物菌剂来增加生物量,强化生物处理系统对目标污染物质的去除能力。本研究从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在充分把握我国海水养殖生产的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等环境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海水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梳理,以对虾养殖业为例,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效果、投加微生物菌剂、养殖废水(废物)无害化处理、降低养殖系统内部污染等方面,对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工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期为实现循环水系统在对虾养殖业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为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为实现上述目的,笔者在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海水养殖生产的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及养殖废水(废物)污染等环境污染状况,并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对虾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工艺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笔者建议,海水养殖污染防控应从三个层面,即陆源污染控制、自身污染控制和政府责能实施上加以引导和调控,以使海水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使海水养殖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标1.3 研究内容1.4 研究方法1.5 本论文的结构2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2.1 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2.1.1 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1.2 不同环境条件下养殖产量比例2.1.3 水产养殖品种结构2.2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2.2.1 水产养殖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2.2 养殖水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导品种2.2.3 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2.4 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快和完善3 我国海水养殖污染现状3.1 养殖水域的外源污染3.1.1 生活污水污染3.1.2 工业废水污染3.1.3 油类污染3.1.4 热污染3.1.5 酸碱污染3.1.6 放射性污染3.1.7 病原微生物污染3.1.8 固体废弃物污染3.1.9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3.2 海水养殖的内源污染3.2.1 对海域环境的影响3.2.2 对养殖业自身的影响3.2.3 引发的生态问题3.3 药物等对海水微生物生态与环境的影响3.4 生物污染4 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理论、方法与研究进展4.1 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4.1.1 基于生态系统的养殖4.1.2 循环水养殖4.2 海水养殖污水处理方法4.2.1 固/液分离技术4.2.2 泡沫分离技术4.2.3 膜过滤技术4.2.4 生物过滤技术4.2.5 臭氧处理水技术4.2.6 紫外辐射消毒技术4.3 海水养殖污水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4.3.1 国外研究现状4.3.2 国内研究现状4.4 海水养殖系统中作为主要污染因子的氨及其去除方法4.4.1 养殖水体中的“三氮”4.4.2 养殖系统中氨的来源及其对养殖生物的毒性4.4.3 氨氮的去除方法4.5 中国特色的海水养殖水处理系统设计可遵循的原则5 案例研究——对虾养殖业污水处理技术研究5.1 对虾养殖业的发展5.1.1 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现状5.1.2 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5.2 海水养殖污水处理:以对虾养殖水处理技术为例5.2.1 封闭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的水处理5.2.2 高效微生物菌剂对对虾养殖污水的处理5.3 通过养殖系统结构优化降低对虾养殖水体污染6 海水养殖污染控制的对策与建议6.1 陆源污染控制6.1.1 确立治海先治陆的思想理念6.1.2 治旧控新,标本兼治6.1.3 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6.1.4 加强入海河流的全流域综合治理6.1.5 实施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对较封闭海域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6.1.6 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为“治污”提供资金保障6.2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控制6.2.1 重视养殖容量问题6.2.2 实现生态工程化养殖6.2.3 科学控制物种移植引进和药物的滥用6.2.4 加强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及应用6.3 政府层面6.3.1 可持续性、预防和风险回避原则6.3.2 政府机构间的职责6.3.3 加强水域滩涂的科学规划6.3.4 加强养殖用水管理6.3.5 优化养殖模式6.3.6 健全目标责任制,加强长效管理6.3.7 完善环境立法,加大执法力度6.3.8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监管水平6.3.9 建立地方环境标准体系6.3.10 加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削减排污总量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7 总结与建议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海水养殖污染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22)
- [2].我国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J]. 知识经济 2011(03)
- [3].钦州地区海水养殖污染及控制策略[J]. 钦州学院学报 2010(03)
- [4].中国海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J].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1)
- [5].柘林湾海水养殖污染负荷估算与空间特征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7(12)
- [6].海水养殖污染与生态修复对策[J]. 农家参谋 2020(15)
- [7].2002~2011年舟山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3)
- [8].海州湾环境现状评价[J]. 环境工程 2010(S1)
- [9].海水养殖污染负荷评估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标签:海水养殖论文; 养殖污水处理论文; 生物处理技术论文; 氨氮论文; 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