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根据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能响应水环境中磷酸盐浓度变化的蓝细菌菌株MSphoL建立了响应磷的生物传感系统,验证了其有效性和特异性并在自然水体中进行了初步应用。该传感系统中使用的菌株即突变体MSphoL是以集胞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 PCC 6803)碱性磷酸酶基因的启动子(PphoA)为响应元件,发光光杆状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的luxABCDE为报告基因,将构建的同源重组质粒pSSΩphoL导入集胞蓝细菌中通过同源重组获得。突变体MSphoL在BG11培养基和缺磷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与野生型集胞蓝细菌基本相同。缺磷诱导后检测生物发光,发现突变体MsphoL最大发光值可达到本底水平的50倍,而对照菌株则没有变化。通过进一步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确定了该菌株生长及诱导其发光的最佳条件。依据MSphoL菌株在不同磷酸盐浓度下的发光强度,绘制标准曲线,确定其监测生物可利用磷的范围为0.175μM-175μM本研究证明该生物传感系统(MSphoL菌株)能特异性响应磷酸盐的变化,利用该系统监测水体中的可利用磷与化学方法测得的总磷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发现可利用磷较总磷更能反映水体的富营养水平。以上研究对水华预警和治理意义重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培养条件对嗜热蓝细菌生长及活性物质的影响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20(01)
- [2].海洋微型浮游动物摄食聚球蓝细菌研究综述[J]. 海洋通报 2014(06)
- [3].四川江油渔洞子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巨鲕灰岩中疑似蓝细菌及早三叠世疑似蓝细菌的双幕式爆发[J]. 古生物学报 2017(01)
- [4].高温对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10)
- [5].两株采自惠州的细鞘丝藻亚科(Leptolyngbyaceae)嗜热蓝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细胞组分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03)
- [6].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对盐碱胁迫的生理应答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06)
- [7].噬藻体感染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0)
- [8].蓝细菌胞外多糖结构及其功能应用的研究进展[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8(01)
- [9].海洋微微型蓝细菌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4)
- [10].硝酸钠对发状念珠蓝细菌生长的促进作用[J]. 中国酿造 2013(10)
- [11].触发地球大氧的蓝细菌[J]. 科学大观园 2015(19)
- [12].藻叠层石[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19(16)
- [13].藻类和蓝细菌产生臭味的作用机制及其控制方法[J]. 净水技术 2019(03)
- [14].四川广安谢家槽下三叠统夜郎组底部凝块岩中疑似的蓝细菌化石及蓝细菌生物膜[J]. 古生物学报 2018(03)
- [15].东海夏季聚球蓝细菌生态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5(06)
- [16].蓝细菌神经毒素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12(06)
- [17].蓝细菌生物标志物——2-甲基藿烷类化合物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 地球环境学报 2018(05)
- [18].液体悬浮培养发状念珠蓝细菌生物量测定方法的条件确定及比较[J]. 中国酿造 2011(12)
- [19].通过多基因组比较的方法在5种绿球蓝细菌中识别基因组岛(英文)[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05)
- [20].蓝细菌光驱固碳合成蔗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生物工程学报 2019(08)
- [21].20%噻唑锌悬浮剂防治甘蓝细菌性黑斑病试验[J]. 吉林蔬菜 2010(04)
- [22].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元曲线分辨的蓝细菌流式荧光光谱分析方法[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12)
- [23].硝酸钠对发状念珠蓝细菌CO_2间断通气培养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9)
- [24].NaHCO_3对发状念珠蓝细菌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J]. 中国酿造 2012(01)
- [25].江西玉山祝宅上奥陶统下镇组蓝细菌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20(01)
- [26].鱼腥蓝细菌实时观察微型培养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27].鱼腥蓝细菌PCC7120铁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J].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 2012(03)
- [28].蓝细菌光驱固碳细胞工厂的合成生物学开发策略[J]. 生命科学 2019(04)
- [29].耐低温螺旋蓝细菌诱变株的诱变及特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8(03)
- [30].蓝细菌——地球上的微型“氧气工厂”[J]. 大自然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