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我国农学期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类,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学术类期刊
我国农学期刊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转,杨川,张尚君,朱永和[1](2009)在《我国农作物和农学(农艺学)类专业期刊分类的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的关于农作物、农学(农艺学)类专业期刊分类结果提出一些异议,并按学术类、技术类和科普类3类对农业基础科学期刊进行了重新划分。(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翁志辉[2](2007)在《我国农学类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把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98种农学类中文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高校学报和专业性期刊3个类别,对同一类别的不同期刊和不同类别的期刊分别进行连续6年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分析和3年平均影响因子比较,并利用 DPS 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影响因子的差异显着性,以反映我国农学类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变化和分布的基本情况,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评估农学类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程维红,刘旭[3](2006)在《我国农学期刊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统计分析了2005年我国大陆827种农学期刊8项基本信息与特点,并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作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①1990年以来,我国农学期刊的学科分布相对稳定;②刊期分布以季刊、双月刊和月刊为主(占92%),但1995年以来,季刊比率明显下降(下降了24.1%),月刊比率明显上升(上升了13.9%);③约80%的农学期刊创刊于1970~1999年间,创刊的高峰时段是1980~1989年(占42.3%);④统计分析了我国农学期刊的地区及学科分布;⑤技术类期刊所占比例最大(41.1%),其次是学术类期刊(19.8%);与1995年相比,科普期刊所占比例由8.7%上升到13.4%;⑥统计分析了我国农学期刊的主管单位分布和第一主办单位分布;全国性农学期刊占42%,地方性农学期刊占58%,与1995年相比全国性期刊比率提高了16%;⑦分析了农学核心期刊的学科分布特点、刊期分布特点、创刊年代分布特点、类别分布特点和主管单位分布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06年05期)
程维红,任胜利,刘旭[4](2006)在《我国农学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计量测试报告》(2004年版)上公布的368种农学期刊4项网上文献计量指标统计数据;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4年版)上公布的418种农学期刊根据全文上网程度的不同划分为3组,对这3组期刊的网上和印刷版本6项文献计量指标作了比较;对开放存取与非开放存取农学期刊的网上和印刷版本6项文献计量指标分别作了比较。结果表明:①总体上,农学期刊的网上影响力和网上的即时反应速率相对较低,农学期刊的读者利用网络的能力可能较低。②期刊全文上网程度与3项网上文献计量指标正相关;对于相应的印刷版本,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3项指标均随着全文上网程度的提高而提高。③开放存取农学期刊的3项网上文献计量指标和3项印刷版文献计量指标均分别高于非开放存取农学期刊的指标。基于上述分析和比较结果,针对不同类别期刊,提出了我国农学期刊提高网上影响力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宇文高峰,黎文丽,姚远[5](2005)在《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特色及其社会职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大量的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历史资料,从刊物的栏目设计、内容以及期刊的时空变化等方面对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近代农学期刊的社会职能和作用,得到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编辑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宇文高峰[6](2005)在《我国农学会的创立与农学期刊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学会诞生于我国近代,是我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农学会广纳英才,集思广益,创办期刊,传播学术,有效地促进了近代先进的农业科技观念和技术在我国的传播,促进了我国近代农业的大发展。(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期刊2005年04期)
程维红[7](2005)在《我国主要农学期刊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我国农学期刊现状做统计分析和研究,全面收集了我国大陆目前正在出版的827种农学期刊8项基本信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990年以来,我国农学期刊的学科结构相对稳定,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小幅变化。(2)双月刊、季刊和月刊占92.09%。1995年以来,季刊比率明显下降,月刊比率明显增加。(3)80%的农学期刊创刊于1970—1999年间,创刊的高峰时段是1980—1989年。(4)我国大陆农学期刊的地区学科分布自1995年以来基本没有变化。其分布与地区的经济文化发达程度基本呈正相关。(5)技术类期刊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学术类期刊,科普类期刊所占比例与我国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不相适应。(6)主管单位分布为省级行政部门(37.10%)>国家部委(29.00%)>科研机构(17.41%)>各级学会(10.84%)>大专院校(3.36%)>其他(2.29%)。全国性农学期刊占42%,地方性农学期刊占58%,与1995年相比全国性期刊比率提高了16%。(7)阐明了126种农学核心期刊的学科、刊期、创刊年代、类别和主管单位分布特点。 为探讨我国农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分析了我国主要农学期刊的10项文献计量指标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农学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载文量4项重要指标均小于总平均,说明农学期刊的被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农学期刊的基金论文(58%)比远大于总平均(38%),说明国家相关部门对农业科研的重视程度较高。 为了阐明我国农学期刊的网上学术影响力,分析了农学期刊4项网上文献计量指标,并对不同程度全文上网的3组农学期刊和开放获取与非开放获取农学期刊的6项指标分别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农学期刊“Web下载总频次”的平均值仅为所有期刊总平均的65%;“Web影响因子”(7.359)远低于总平均(12.027);“Web即年指标”(6.324)远低于总平均(10.627)。提出了我国农学期刊提高网上影响力的策略。 对比分析了《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Theor Appl Genet、Plant Physiology和Crop Science等的办刊情况。结果显示:(1)卷数、期数、页数和栏目设置等4个限制因素中外刊只有2个,而中文期刊均有3个。(2)《作物学报》审稿周期长于2外刊,2中刊的出版周期并不比2种国外同行期刊长。(3)中文期刊的篇均引文数和参考文献中期刊自引率均远低于外刊;(4)中、外刊在引文习惯上有所不同,外刊的引文半衰期相对较长。(5)“作者国家数”和“国际合作论文比”外刊远大于中刊。(6)2中刊在网络化方面与国外期刊相比还存在差距。提出了2中刊相应的编辑出版策略。 为了解《作物学报》被引情况,分析了2003年《作物学报》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被引文献。结果如下:(1)将被引3次以上的论文确定为重要论文,共计205篇。(2)明确了重要论文的地区分布和机构类型分布。(3)明确了重要论文的选题和作物分布。(4)找到了2个学科热点和6个受到关注的主题。(5)认为被引4次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共78位。(6)《作物学报》“被引高峰年”出现在引用统计年至前溯大约10年之间。(7)分析了2003年引用《作物学报》的235种期刊的学科分布。(8)引用《作物学报》6次以上的14篇文章中有8篇为综述类文章。(9)将《作物学报》引用者的单位划分为核心层、扩展层和外围层,提出对核心层应做好各种服务,进一步提升期刊的形象,对扩展层应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秀稿件。 为了解近年来《作物学报》受2项基金资助后的工作进展,对《作物学报》2003—2005年3年出版情况的作了分析。结果显示:《作物学报》近年来连年扩版增页(由2003的960页增加到2005年1690页),出版周期缩短了2个月。除自引率外,各项文献计量学指标均有所提高,说明刊登文章的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还对涉及的基金项目及其分布和刊登文章的选题作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05-12-01)
宇文高峰,姚远,郭开选[8](2003)在《我国最早的农学期刊《农学报》的办刊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我国最早的农学期刊《农学报》创刊的社会背景、办刊宗旨及其特色以及它对我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贡献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近代科技期刊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从而为办好我国农业期刊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编辑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孙永斌[9](1993)在《《江苏农学院学报》名列我国农学专业类期刊第4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期刊研究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组织专家鉴定结果,在全国公开发行的6500余种期刊中,能够反映某一专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进展的有2000余种期刊被列为核心期刊。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1期)
晋牧[10](1992)在《本刊被确定为我国农学专业核心期刊》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中文期刊中哪些期刊能反映某一专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进展,某一专业的主要文献相对集中在哪些少数期刊上,这在科技信息猛增的今天.对于科技工作者和书刊的主要收藏者——图书馆显得日益重要.为此,北京市期刊研究会组织力量对我(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1992年11期)
我国农学期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把入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98种农学类中文期刊分为综合性期刊、高校学报和专业性期刊3个类别,对同一类别的不同期刊和不同类别的期刊分别进行连续6年影响因子变化趋势分析和3年平均影响因子比较,并利用 DPS 数据处理系统分析影响因子的差异显着性,以反映我国农学类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变化和分布的基本情况,从文献计量学角度评估农学类统计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我国农学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转,杨川,张尚君,朱永和.我国农作物和农学(农艺学)类专业期刊分类的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
[2].翁志辉.我国农学类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
[3].程维红,刘旭.我国农学期刊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
[4].程维红,任胜利,刘旭.我国农学期刊网上学术影响力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
[5].宇文高峰,黎文丽,姚远.我国近代农学期刊的特色及其社会职能[J].编辑学报.2005
[6].宇文高峰.我国农学会的创立与农学期刊的传播[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
[7].程维红.我国主要农学期刊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8].宇文高峰,姚远,郭开选.我国最早的农学期刊《农学报》的办刊特色[J].编辑学报.2003
[9].孙永斌.《江苏农学院学报》名列我国农学专业类期刊第4位[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3
[10].晋牧.本刊被确定为我国农学专业核心期刊[J].山西农业科学.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