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是冷战史和战后美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国务卿之一。学者们对他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涉及杜勒斯对华外交思想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这篇论文试图研究杜勒斯在1953—1959年这一中美关系的动乱年代中如何考虑美国的对华政策以及他在美国实行对华政策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考察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相互影响,以及考察该时期美国与中国间的相互作用,论文试图证明,杜勒斯是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紧张关系的象征。文章既分析杜勒斯世界观背后理想主义的推动力,也注意到他在处理美国与中国关系时的现实主义的一面。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杜勒斯的基本外交思想及其思想渊源。杜勒斯的基本外交思想主要体现在他长期对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思考所形成的和平哲学及其和平变革说上。其基本外交思想是在他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主要影响来自家庭的宗教传统与他的宗教信仰、美国传统精神、大学的哲学与法律学的教育。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杜勒斯对中国地位的认识。杜勒斯认为中国在亚洲有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杜勒斯很担心共产主义势力会蔓延整个东南亚,影响到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中国在共产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也是杜勒斯重点考虑的内容,最初杜勒斯将中国看作是苏联的附庸,将北京政权看作是一个傀儡政权。但随着中国加入印度支那战争,以及第一次台海危机的爆发,杜勒斯开始改变了这一看法,认为中国要比苏联更加危险。此外,杜勒斯非常肯定的一点是,中苏之间必然会分裂,美国应该对中国施压促进这一分裂。第三部分介绍了杜勒斯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虑。杜勒斯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考虑是受他和平变革的基本外交思想指导的。杜勒斯认为5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一个“变”字,美国应该采取压力政策促进中国的“变革”。第四部分介绍了杜勒斯对华外交思想的具体实践。中美关系与美国的台湾政策是紧密相连的。在杜勒斯担任国务卿期间,爆发了两次台海危机。本文通过分析杜勒斯对两次台海危机的处理,证明杜勒斯的对华外交思想具有内在的、深刻的矛盾。一方面,杜勒斯认为,美国决不能与中国妥协,对中国的任何让步都会影响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杜勒斯又尽力避免与中国进行一场热战。通过对杜勒斯对华外交思想以及他在两次台海危机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本文试图证明杜勒斯并不是一位顽固不化和独断专行的国务卿。他确实是全球反共产主义运动的坚定拥护者,他也坚信美国是冷战中“自由世界”的领导者。但当美国在亚洲的利益与中国产生冲突的时候,杜勒斯并没有采取大规模报复政策。他激烈的言辞和夸张的恐吓在实际的政策中都没有能够实现,这点似乎证明,杜勒斯口头上的强硬更多的可能是他留给公众的一种表象,而不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反应。这也就是杜勒斯对华外交思想的两重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独立运动时期李承晚对华认知与对华外交探析[J]. 当代韩国 2016(04)
- [2].日韩对华外交“谋变”动机何在?[J]. 时代报告 2017(09)
- [3].意识形态在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的运用与中国应对[J]. 黑龙江史志 2013(23)
- [4].政策摇摆与认知分裂:转变中的澳大利亚对华外交[J]. 战略决策研究 2019(05)
- [5].中国:韩国外交核心伙伴[J]. 新民周刊 2013(27)
- [6].印尼对华外交政策评析——不对等关系下如何争取国家利益[J]. 南洋资料译丛 2019(04)
- [7].杜特尔特总统的对华外交议程走向与东盟的未来[J]. 中国周边外交学刊 2017(02)
- [8].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意识形态因素分析[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02)
- [9].金融危机与日本对华外交的认知和走向[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8)
- [10].经济利益·地缘政治·意识形态——二战后日本对华外交基点的摇摆[J]. 当代亚太 2008(01)
- [11].日本币原对华外交政策评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03)
- [12].基于国际关系视角的晚清日本对华外交特点试探[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8)
- [13].石原让钓鱼岛争议复杂化[J]. 世界博览 2012(09)
- [14].金融危机背景下日本对华外交前瞻[J].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15].在不信任中合作:印尼对华外交政策行为解读——新古典现实主义视角[J]. 中国国际战略评论 2017(00)
- [16].泰国对华外交中的防范因素分析[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01)
- [17].解析南海仲裁案后越南对华外交策略的调整[J].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7(05)
- [18].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9].从策略到象征:清末法国保教政策的再定位[J]. 兰台世界 2016(19)
- [20].奥巴马政府对华外交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 [21].“规范性力量欧洲”与欧盟对华外交[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1)
- [22].选举政治与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以克林顿总统时期对华贸易政策为例[J]. 法制与社会 2013(17)
- [23].关于英国对华外交的几点思考[J]. 国际展望 2010(01)
- [24].社交媒体在美国对华外交中的运用[J]. 美国研究 2014(01)
- [25].美国对华外交趋向及中美关系[J]. 东亚评论 2019(02)
- [26].21世纪初老挝对华政策[J]. 商 2013(09)
- [27].骆家辉的中国使命[J]. 报林 2011(04)
- [28].“庚款兴学”和近代美国对华外交政策[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9].更正[J]. 东疆学刊 2013(03)
- [30].吉田茂对华外交政策研究[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3(04)